文 | 野馬財經 劉欽文
編輯丨武麗娟
安宮牛黃丸、十全大補丸、六味地黃丸,這都是老字號品牌同仁堂的經典和王牌產品,但實際上,同仁堂不僅賣中藥產品,版圖已悄悄拓展到養老領域。
近日,同仁堂旗下的北京同仁堂醫養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同仁堂醫養”),主營醫療養老大健康領域,借“銀發經濟”的東風,年入近9億,如今意欲到港交所主板進行IPO。
值得注意的是,同仁堂旗下已經有三家上市公司,即同仁堂(600085.SH)、同仁堂科技(1666.HK)、同仁堂國藥(3613.HK)。一年前,三家上市公司加起來總市值首次突破千億大關。不過現在又降至約640億元。若同仁堂醫養順利上市,“同仁堂系”也將完成“四駕馬車”的上市布局。
年入9億,靠收購扭虧為盈
《禮記·禮運篇》云:“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老有所終”強調的是每個人在老年階段都能得到應有的關懷和尊嚴,生活無憂,心有所依。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推進,"銀發經濟"正逐漸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根據國際房地產服務和咨詢顧問公司戴德梁行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空間廣闊,預計2050年可達到百萬億元規模,將成為新型替代性支柱產業之一。
同仁堂醫養就是將“醫”與“養”相結合,為用戶提供現代化、定制化的中醫醫療服務,利用優勢???,結合中醫的藥物治療和非藥物療法,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截至目前,同仁堂醫養共擁有11間自有線下醫療機構和一間互聯網醫院,以及11間線下管理醫療機構。
自有線下醫療機構包括同仁堂中醫醫院、同仁堂鞍山中醫醫院、同仁堂石家莊中醫醫院等,線下管理醫療機構包括呼家樓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酒仙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
通過在線上、線下醫療機構為用戶提供診療服務、銷售健康產品以及各種管理服務等,同仁堂醫養在2023年實現扭虧為盈。《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分別約為4.7億元、6.97億元、8.95億元和8.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79萬元、-1466萬元、4459萬元和2659萬元。
但實際上,同仁堂醫養2023年的扭虧為盈,是靠收購的醫院而來。
2022年4月,同仁堂醫養及所屬管理基金公司,對義烏三溪堂公司旗下的保健院、國藥館進行股權收購。
義烏三溪堂旗下設有三溪堂國藥館連鎖有限公司、義烏三溪堂中醫保健院。其中,三溪堂國藥館連鎖擁有6家中醫分館,業務涉及藥品零售、中醫醫療、針灸推拿等,而三溪堂中醫保健院為全國最大的單體醫館,占地面積20800平米。同仁堂醫養以2.84億元的價格獲得三溪堂保健院、三溪堂國藥館65%股權。
自2022年5月31日起,三溪堂保健院的業績已并入同仁堂醫養的財務報表。
目前,同仁堂醫養的醫療機構網絡中,僅有三溪堂保健院一家的凈利潤達到千萬元級別,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分別為1475.2萬元、3031.2萬元和1740.7萬元。
圖源:《招股書》
也就是說,同仁堂扭虧為盈的2023年,三溪堂保健院的凈利潤3031.2萬元就占其總體凈利潤的67.94%。另一家三溪堂國藥館2023年的凈利潤為1642.4萬元,占其總體凈利潤的36.83%。兩者相加相當于同仁堂醫養2023年總體凈利潤的104.77%。
借錢“買買買”,IPO募資還債
除了三溪堂保健院外,實際上,同仁堂醫養的多家自有醫療機構、藥房等均為收購而來。
2022年,同仁堂將孫公司北京同仁堂山西連鎖藥店持有的全資子公司——北京同仁堂太原醫療管理連鎖有限責任公司51%股權,轉讓給同仁堂醫養,轉讓金額541.11萬元,同仁堂醫養獲得控股權。
同年,同仁堂旗下另一上市主體同仁堂科技,將北京同仁堂南三環中路藥店有限公司的49%股權轉讓給同仁堂醫養,轉讓金額1937.63萬元;又將北京同仁堂第二中醫醫院的49%股權,以4201.12萬元的價格轉讓給同仁堂醫養。
2023年7月,同仁堂子公司北京同仁堂商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將持有的北京同仁堂鞍山中醫醫院、北京同仁堂石家莊中醫醫院51%的股權轉讓給同仁堂醫養,轉讓對價分別為600.29萬元、46.92萬元。
圖源:同仁堂年報
2024年2月4日,同仁堂醫養收購上海承志堂中醫門診部有限公司70%的股權,作價9100萬元。
2024年6月6日,同仁堂醫養又收購上海中和堂60%的股權,作價2076萬元。
頻繁收購也導致同仁堂醫養的商譽不斷上漲,2021-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其商譽的賬面值分別為0.26億元、1.87億元、1.61億元和2.63億元。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同仁堂醫養的凈資產為6.99億元,商譽占凈資產的比例為37.62%。
圖源:《招股書》
“商譽多少是安全范圍之內?可以通過商譽占比凈資產之值(商譽/凈資產×100%)來進行判斷。上市公司商譽占比凈資產的值越低越好,一般認為該值在30%以內則屬于較為安全的范圍,該值超過30%,甚至超過50%,就必須小心謹慎了?!辟Y深財稅咨詢顧問馬靖昊表示。
與此同時,同仁堂醫養的資產負債率一路攀升。從2021年的9.8%上漲到2024年前三季度的49.9%。
即使如此,同仁堂醫養依然計劃要繼續收購。此次IPO,同仁堂醫養的募資用途主要用于三方面,一為擴充醫療服務網絡,在2028年年底之前收購5家醫療機構、新建五家營利性醫療機構;二為提升醫療服務能力;三為償還若干未償還銀行貸款。
償還的兩筆銀行貸款,主要是同仁堂醫養此前用于支付收購三溪堂、上海承志堂的對價,截至目前,未償還本金為7931.9萬元、4550萬元。
圖源:《招股書》
推動第四家公司IPO,能否比肩“中藥三劍客”?
北京同仁堂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彼時樂氏家族在寧波歷代行醫,中醫樂良得知自己祖上曾在京城做官,于是一路北上,以手搖串鈴,走街串巷,行醫賣藥,最終定居在北京,成為京城樂家的第一代。
1669年(清康熙八年),樂家第四代樂顯揚在北京創辦同仁堂藥室,標志著同仁堂品牌創立?!巴省闭Z出《易經》,意為:“無論親疏遠近,一視同仁?!?/p>
此后,同仁堂發展一路順風順水,1702年,第五代樂鳳鳴在北京前門外大柵欄開設同仁堂藥鋪;1723年,同仁堂開始為清宮供御藥,歷經八代皇帝,長達188年。1954年,北京同仁堂參與了第一批公私合營改造,隸屬北京市藥材公司。
中成藥中,保密配方共分為三個等級,一級叫國家中藥絕密品種,保密期限為永久,目前只有兩個,分別是云南白藥和片仔癀。二級叫中藥保密品種,有五個,分別為:北京同仁堂的安宮牛黃丸、白云山的華佗再造丸、蘇州雷允上的六神丸、和黃藥業的麝香保心丸、廣譽遠國藥的龜齡集,保密期限為長期。
憑借著“老字號”品牌和中藥保密品種、大單品安宮牛黃丸,近年來,同仁堂的營收、凈利也穩步增長。2021年-2023年,分別實現營收146.03億元、153.72億元和178.6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8.91億元、21.99億元和25.83億元。
營收穩步增長的同時,同仁堂的資本腳步從未停止。同仁堂于1997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2010年拆分同仁堂科技至港股上市,2013年再推同仁堂國藥在香港創業板上市,并于2018年轉主板上市。
截至2025年1月9日,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國藥三家的總市值分別為519.1億元、62.63億港元(59.02億元人民幣)和67.05億港元(63.18億元人民幣),合計641.3億元。
相比同為老字號的“中藥快消品三劍客”,截至2025年1月9日,三者的總市值分別為云南白藥(000538.SZ)1021億元;白云山(600332.SH、0874.HK)A+H股合計701.35億元;片仔癀(600436.SH)1240億元。同仁堂仍有一定差距。
不過,此次同仁堂再推同仁堂醫養上市,也勢必幫助“同仁堂系”在資本市場上加強份量,進一步提升整個“同仁堂系”的市場估值和競爭力。你對同仁堂有何印象?歡迎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