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為了加強對體育健身行業預付式消費經營活動的監管,保障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體育健身行業的健康發展。上海市體育局等多部門聯合發布了體育健身行業預收資金 “三限” 標準,該標準將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
所謂“三限” 標準即限制預收金額、限制預收周期、限制使用范圍。具體來看,根據最新要求,經營者對同一消費者一次性收取的會籍類預付款金額不得超過5000元,且服務時長不得超過24個月。對于課時類預付款,包括團操、私教、泳教等,金額不得超過20000元,次數不得超過60次。此外,儲值類等(兜底)預付款金額不得超過5000元。綜合來看,經營者對同一消費者收取的各類預付憑證預付款總計不得超過20000元。
這不是上海第一次針對預付費行業出臺地方政策。早在2019年,上海就推出單用途預付消費卡協同監管服務平臺,首創了商家、銀行和政府部門三方實時對接的協同模式,并與上海 “一網通辦” 及 “隨申辦”APP信息互聯互通。另外,上海還出臺了《上海市單用途預付消費卡嚴重失信主體認定工作指引》,引入信用監管措施。
此次,上海針對特定的體育健身行業出臺 “三限” 標準,將更加精準的加強對健身機構的監管力度,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近年來,預付式消費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模式,在健身美體、美容美發、餐飲、教育等眾多服務行業中廣泛存在。然而,行業繁榮的背后也隱藏著諸多問題。部分預付費機構存在預收資金管理不規范的情況,如突然關門跑路、服務質量大幅下降等,導致消費者的預付款遭受損失,引發了一系列消費糾紛。
在此背景下,各地紛紛出臺地方性法規進行規范。2024年4月,成都市委金融辦發布《成都市養老服務等重點領域預收費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探索打造線上信用監管平臺與線下網格巡查互為補充的預付式消費監管模式。北京、青島針對預付式消費中的合同簽訂環節,已經出臺指引或示范文本。而深圳等地在校外教培領域積極探索預付式消費監管并取得一定成效。
目前,北京、深圳、蘇州等地已經開通預付式消費線上監管平臺,實現對預付式消費風險的動態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