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陸柯言
界面新聞編輯 | 林騰
1月10日,影石創新(又稱“影石Insta360”)創始人劉靖康在朋友圈和微信群發文怒批某公司“惡意挖人?”。他表示,該公司在內部推行“斷指計劃”,用三倍工資挖角掃地機行業的友商員工,拿到商業機密,再在三個月后開除。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這家推行“斷指計劃”的公司,或是蘇州某掃地機器人企業,他們正在孵化運動相機等影像相關產品,也接觸了來自影石和大疆的員工。這可能是此次爭端的緣起。影石和大疆均是全球運動相機頭部廠商之一。
多名掃地機行業人士告訴界面新聞,上述公司的“斷指計劃”在圈內人盡皆知,重點針對研發崗位。“啟動競業也沒用,因為對方不直接和員工簽協議,而是成立一家業務完全不相干的公司掛靠合同,我們現在有非常多的競業訴訟在處理中。”
這名高管還稱,高薪挖角行為很正常,但拿到核心技術資料就把人開除的行為并不光彩。不僅影響了其公司的諸多項目進展,打亂了產品發布節奏,也間接推高了硬件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本。“對員工也不是一件好事,同行越來越不敢要這家公司出來的人,基本上你在這個行業的職業生涯就宣告結束了。”
運動相機在過去幾年間經歷了高速增長。弗若斯特沙利文發布的《2024年全球智能手持影像設備市場發展白皮書》顯示,包含全景相機、運動相機在內的消費級手持智能影像設備市場規模由2017年的164.3億元增長到2023年364.7億元,復合年增長率(CAGR)高達14.2%。
美國品牌GoPro被稱為運動相機領域的鼻祖。然而,隨著運動相機品類的熱銷,索尼、HTC、影石Insta360、大疆、小米等新玩家也開始紛紛下場,快速蠶食了GoPro的市場份額。
2023年,GoPro全球運動相機銷售額達10.1億美元,位居榜首,但2022Q3至2024Q1期間,GoPro連續出現6個季度收入下滑。影石創始人劉靖康曾在朋友圈中表示,影石在IPO申報4年期間(2020-2024)成長4倍,從2017年只有行業龍頭GoPro的1/40,到2024年上半年已實現反超。
界面新聞曾報道,影石在2023年的營收接近40億元,同比增長近100%,其中海外市場的營收占比約為八成。從需求端來看,北美和歐洲是運動相機需求最大的市場,其中北美地區占據約一半的份額,中國市場則占比較小。
一位影像行業人士認為,運動相機的性能表現高度依賴上游供應鏈,產品本身的技術壁壘并不高,因此更考驗廠商對產品的把控能力、營銷能力和用戶運營能力,這也為后來者提供了機會。
一個例子是,GoPro曾經大推“機海戰術”,但對產品定位并不明晰,甚至在中低端產品中砍掉了最基本的屏幕配置,還曾在上市后大力轉型做內容服務,但這些策略最后都失敗了。
而在此期間,成立于2015年的影石推出了產品功能類似、但更具性價比的產品,還率先推出了適配iPhone和安卓手機的全景相機,培養了一批獨特的產品受眾。2019年進軍運動相機市場的大疆,憑借在無人機行業的技術和品牌積累,首款產品Osmo Action也快速打開了市場。
但在上述看來,運動相機市場的天花板也很明顯。“運動相機市場盤子大概只有400億,而且目前增長正在放緩。我不認為新晉品牌能做出很大的聲量,除非能拿出替代手機影像的剛需創新。掃地機廠商的優勢可能在于算法和營銷,但是做相機還是需要一些對影像的積累和理解。”
在運動相機行業,頭部廠商的優勢的確較為明顯。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GoPro、影石Insta360、 DJI、深圳塞納、sjcam五家頭部企業合占約74%的市場份額。
而頭部廠商之間競爭同樣激烈,甚至戰火燒到了運動相機之外的領域。
掃地機器人企業試水新業務的背后,是原有業務增長乏力的焦慮。奧維云網顯示,由于產品同質化嚴重、一二線城市市場逐漸飽和,而下沉市場開辟進度緩慢,掃地機器人銷量在經歷2018年至2020年的高速增長之后開始下滑,盡管在2024年受到國補措施刺激有所回溫,但整體增速仍大不如前。
國內頭部掃地機器人廠商一方面積極出海,另一方面則急于開辟第二曲線。除了掃地機、洗地機等清潔電器之外,科沃斯推出了擦窗機器人和空氣凈化機,石頭科技嘗試了更傳統的品類洗衣機,追覓則開始賣吹風機、吸塵器、凈水器和割草機,甚至傳出籌備造車團隊的消息。
但在完全陌生的行業面前,掃地機廠商能否再造輝煌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