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天下網商
“爾濱”的人氣在這個冬天還在飆升。
這次不僅是因為冰雪大世界的超長冰滑梯吸引了太多“南方小土豆”,而是因為越來越多的資深“釣魚佬”開始涌入當地的冰釣旅游市場。
據當地媒體報道,進入12月,哈爾濱的太陽島冰釣區,幾乎每天都有超過100頂大型冰釣帳篷“滿載”迎客,每頂帳篷可容納從4人到30人不等,帳篷內配備暖風設備、簡易廚房,還有“東北老鐵”現場教學,垂釣者既能舒舒服服地體驗冰釣,還可以在帳篷里煮火鍋、喝茶,甚至還能現釣現煎。
在冰雪旅游季的加持下,冰釣的熱度持續上揚。近一個月來,內蒙古額爾古納、寧夏沙湖、吉林松花湖、黑龍江五大連池等目的地都舉辦了冰釣賽事等活動,吸引了上萬人的參與,也帶動了釣組、冰鉆、探魚器等專業設備的熱賣。
“前幾年,中國的冰釣人群在全部垂釣人群中的占比,可能十不足一。”資深釣魚愛好者李勇在義烏做過冰鉆生意(在冰層上打孔的器械),但供給的市場以北美、北歐、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為主,“以前國內基本沒有這個需求,我們都是賣給國外的中小B端商家。”他坦言,冰釣用品的需求基本在每年夏季六七月就會興起,最好的時候,李勇單月成交過10多筆訂單,其中最大的客戶單次下單在500件鉆冰器以上。
但如今,冰釣市場出現了較大的變化:
- 國外市場對中國制造的冰釣器械的需求在品類上更加拓展。從小件的釣魚用具,到大件的充氣皮艇、充氣帳篷、組裝小屋,再到阿里國際站上能賣到近200美元一件的“黑科技”聲吶探魚器,證明各類冰釣產品出海需求仍然旺盛。
- 國內的冰釣市場也在起勢。有市調顯示,作為一個極其細分的賽道,2023年中國冰釣裝備市場的總銷售額已達到了約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同時數據還顯示,2023年中國冰釣愛好者的數量已超過100萬人,較2022年增長了約15%,尤其是18歲至30歲的年輕消費者增速很快,預計到2025年將占冰釣總人群的20%左右。
無論是國外不斷更新的需求,還是更多中國消費者隨著冰雪游參與冰釣,戶外裝備的發展都在增速,強大的經濟吸引力下,不少品牌、工廠均在瞄準國內冰釣市場積極拓品布局。
冰釣帳篷出海,價格翻兩倍
加拿大魁北克城以北約2小時車程,是有名的度假小鎮沙格奈,沙格奈河與圣勞倫斯河在此相會入海,并且切割出數個三角洲地帶常見的湖泊,值得一提的是,每當冬季魚類洄游,淡水湖泊里經常能釣上來海里的咸水魚。
正因如此,這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冰釣小屋聚集地之一。“湖上排列著一間間的配有空調的釣魚小屋,每間小屋大概七八平方米大小,里頭會開2-4個冰洞,我們就圍著冰洞釣魚,如果同行有大廚的話,上鉤的魚還可以直接烹飪。”5年前,李勇接當地朋友的邀請,來加拿大體驗了一次冰釣,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幾乎每年都會來一趟魁北克。
但近兩年去加拿大冰釣,李勇發現了湖上出現了一些不同點:由于暖冬天氣,部分湖面的冰層和往年相比沒有那么厚,嚴謹的管理部門只允許在部分凍厚實的地方搭建鐵皮小屋,但游客仍然絡繹不絕,因此當地在冰面上搭起來了一頂頂載重量相對較輕的充氣帳篷。
“加拿大做生意的華人很多,后來我從他們那里得知,很多充氣帳篷都來自于中國。”李勇表示。
再具體一點,這些專供冰釣的充氣帳篷很有可能來自中國最成熟的漁具產業帶山東威海。
“不帶其他取暖供暖設備,我們光是充氣帳篷,旺季能賣出超1000頂。”90后威海本地人Vanessa做外貿4年,目前是新大方戶外用品有限公司的業務部負責人,他告訴《天下網商》,“充氣帳篷雖然不算是核心大品,但這幾年的外貿需求很穩,我們不需要疊加黑五促銷也賣得動,大多數客戶從六七月就開始下單囤貨,主要客戶來自俄羅斯、北歐、北美等國家和地區的商家。”
冰釣裝備充氣帳篷,如今開拓出了更多應用場景和利潤空間。
《天下網商》發現,在國內部分批發網站上,2米寬、3米長的充氣帳篷標價在1150元左右,新大方出品的基礎款帳篷是2米長、2米寬,能容納2-3人冰釣,在阿里國際站等平臺上則可以賣到近3000元/頂,兩者售價相差約2倍。
對應的,充氣帳篷出海也需要更加貼合國外消費者的喜好。
“例如除了隔溫、抗風、耐磨外,我們開發的充氣帳篷還需要符合冰釣出游的便捷屬性,一般普通家用車的后備箱都能收容(放氣后)基礎款帳篷。”Vanessa談到,“而且部分國外客戶還會提出定制空間,所以我們的冰釣帳篷產品目前最大做到過長寬各有4米,相當于內部有16平方米大小,不僅空間充足,而且從客戶體驗方面,也方便一些冰釣場的運營者或者家庭出游人士搬運,用皮卡車就能裝。”
不過,中國冰釣帳篷出海的熱銷并非一帆風順。
“新大方從2000年左右就進入漁具這個行業了,最初給歐洲一些超市供應漁具產品,后來又陸續開發了充氣艇等專業垂釣場景下的配套用品。而冰釣其實是我們比較晚切入的一個場景,2020年前后,我們就有意識地去開發更多的品類,充氣帳篷就是一個新的嘗試。”但Vanessa也告訴《天下網商》,新大方花了一年左右設計開發了充氣帳篷,但產品初入市場后并沒有激起水花,“頭一年,與冰釣強掛鉤的充氣帳篷只賣出去大約幾十頂。”
事實上,冰釣帳篷作為細分產品的需求是從2022年左右才起勢,到了2023年熱度又有增長——一方面,隨著充氣帳篷慢慢“實驗性”地投入當地冰釣場所,不少海外市場的消費者越來越直觀地認識到,相比于笨重的傳統鐵皮小屋,充氣帳篷在購買、維護、保管方面的成本相對更低;另一方面,近年全球暖冬的天氣較為普遍,從安全角度考慮,以加拿大沙格奈為代表的許多冰釣勝地也在轉用充氣帳篷,其安全性、搬運的便利性優勢也在體現。
多方面因素下,這幾年部分國外冰釣場對充氣帳篷的傾向,成為了新大方等廠商出海的利好。“對比2022年,2023的訂單量年增長了20%以上。”Vanessa表示。
走紅的不光是充氣帳篷,李勇回國后做過調研,簡易電動冰鉆、聲吶探魚器也是目前國外冰釣市場的熱品,“原本國內做這塊的廠商不是很多,是因為這個市場太小,但這幾年國外的釣魚裝備也在迭代升級,很多外國釣友很喜歡黑科技,這也為國內廠商從更多場景出發、研發新產品提供了機遇。”
國內市場走熱,冰釣用品迎來熱賣
中國北方地區很早就有冰釣的傳統。事實上,在哈爾濱、吉林、內蒙古等地,冬季冰釣過去都是當地人習以為常的生產或休閑項目,直至近年才開始逐漸與北方冰雪游融合,才剛剛具備了全民可廣泛認知并參與的話題度。
比如,2023年額爾古納市推出過首屆中俄界河冰釣活動,在微博、小紅書等平臺爆火,還成功入選文旅部“2023—2024年全國十大冰雪旅游精品線路冰雪特色活動”。在此基礎上,上個月額爾古納市再度舉辦第二屆中俄界河冰釣活動,同時確定將大力發展冬季冰雪運動旅游項目。
和額爾古納市抱有同樣想法的北方城市還有很多,開發冰釣運動旅游項目的背后,一個隱藏在冰河之下的巨大市場正在慢慢浮現。
正如“時光機器理論”,當下國外較成熟的市場是國內商家在冰釣領域的機會風向標,中國市場很可能將在未來幾年內同樣生長類似品牌、并加以本土化運營,形成有潛力基本盤。
北方冰雪旅游走紅后,中國冰釣相關裝備爆發的前趨重點更加明顯:
- 首先,是垂釣本行業的用品將結合冰釣場景做大需求,這一點已經在多個國外市場得到了印證。
有市場調研顯示,目前國內冰釣市場的需求集中在冰鉆和冰釣竿兩大主要產品類別,分別占市場份額的35%和30%,冰釣魚餌、保溫帳篷緊隨其后,大約占15%、10%。
- 其次,相關用品將借助冰釣擴大外延,尤其是防寒服裝、多功能背包、便攜式爐具、野外烹調廚具等跨賽道或跨行業用品存在不錯的開發價值,各種定制化產品或將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不僅需要在設計上獨樹一幟,更在功能上貼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以服裝為例,歐美消費者青睞的冰釣服偏于專業,例如,北美地區近年火起來的小眾品牌Striker Ice冰釣服,被稱為冰釣圈內的“始祖鳥”,其服裝具備浮力功能,主要保障了穿著者在冬季野釣、冰釣不慎落水后的安全,因此售價不菲,基本客單價都在2000元以上。
除了效仿Striker Ice去開發專業冰釣服,中國戶外服飾商家在冰釣與其他戶外運動的多場景跨場景穿搭方面也有機會,尤其是對沖鋒衣、防寒棉服的再設計。近期在天貓、抖音等平臺上,和滑雪服外型類似的防風冬季釣魚服,以及加絨加厚的“棉服版”釣魚服都迎來熱銷,部分先切入這一細分品類的品牌,已經實現了單品銷量超5000件。
每年12月到次年3月,是北半球冰釣活動的熱季,這項活動發展至今,已然不單止步于體育的范疇,而是一門被許多商家盯上的生意。
對于全新的冰釣裝備市場而言,傳統且單一的產品不再能滿足需求,怎么把這門體驗做得具有更多的附加值,從而降低門檻、吸引更多人來應季消費,是垂釣賽道商家的課題,也是許多運動戶外行業品牌值得考慮的新增長點。
(應受訪者要求,文內李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