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韓國原子能安全委員會于2025年1月12日表示,正在對該國慶尚北道慶州市月城核電站2號機組非正常排放29噸核廢液展開調查。
負責運營該機組的韓國水力原子能公司在12日10時23分報告稱,月城2號機組正常運轉時,儲藏罐內的29噸核廢液未經樣本分析階段就被排放入海。工作人員隨后關閉閥門,切斷了泄漏。對罐內殘留樣本進行分析的結果顯示,放射性物質含量“為平時排放水平”。
慶尚北道慶州位于韓國東岸,與日本隔海相望。另據韓國媒體Chosun Biz報道,罐中剩余的放射性物質氚的濃度為3.79×108貝克勒爾/?,伽馬放射性核素的排放量為1.219×104貝克勒爾/?。

韓國原子能安全委員會表示,目前已派遣原子能安全專家對準確的泄漏量、泄漏原因等展開調查,并采集核電站附近的海水樣本,以確認對環境的影響。調查結果將在日后公布。
過去一年,該核電站也曾發生過類似事件。2024年6月22日,4號機組乏燃料儲存池出現泄漏,約2.3噸儲存水通過排水口泄漏入海。乏燃料池通常是指核電站或后處理廠等核設施貯存乏燃料的水池。當時負責運營的水力原子能公司的評估結果顯示,泄漏液體的有效放射劑量約為0.000000555毫西弗,而普通人正常情況下接受的放射劑量限值常被定為每年1毫西弗。
公開資料顯示,韓國自1972年開始建造國內首座核電廠,目前至少有25臺在運核電機組,數量居全球第六。總裝機容量達到2500萬千瓦。
尹錫悅于2022年就任韓國總統后,扭轉了前任文在寅政府逐步淘汰核能的路線,重新將核能定為該國電力供應和降低碳排放的重心,加快重啟國內核電項目建設,并在新興核電市場與美法展開競爭。
在《第二期國家能源基本計劃案(2013至2035年)》中,韓國政府計劃到2035年將核電在國內能源結構中所占比例提高至30%以上。核電站數量屆時最多達到44座,這意味著未來幾乎每年要建1座核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