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拉斯維加斯18萬平的會展中心,將在這幾天迎來上十萬的人流,來自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500多家企業匯聚與此,共赴這場科技盛宴。
這是全球最大的年度科技盛會——2025年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下稱CES 2025)。CES不僅是最新科技產品的展示窗口,也是行業趨勢的風向標。相較去年,今年這屆“科技春晚”最大的亮點是,人工智能幾乎出現在每一個消費技術類別中,且其廣泛性和深度都比以往更甚。
據CES組織者消費者技術協會 (CTA) 提供的數據顯示,在2025年CES創新獎的33個類別中,人工智能是增長最快的類別,提交的作品數量比前一年增加了50%。
CES副總裁兼展會總監約翰·T·凱利 (John T. Kelley) 表示,隨著成本下降和實施變得更加容易,制造商在更多設備中利用人工智能的趨勢只會增長。
“人工智能在CES上以不同的方式出現了十多年,但隨著人工智能變得越來越普及,人工智能的故事才真正爆發,公司可以更輕松地將其融入到自己的產品中,更好地服務客戶。”約翰·T·凱利表示。
一直以來,教育行業與科技進步緊密相連。近一百年,每當有新的技術出現,如電視、計算機、互聯網等,都會應用于教育。近兩年來,大模型引發的AIGC熱潮,也在教育行業掀起巨浪,AI技術賦能下的教育產品和模式創新,更是讓人看到AI+教育的廣闊想象力,同時也距離教育普惠的目標更近一步。
01 | AI重新定義智慧教育
在本屆“科技春晚”上,AI+教育產品成為備受矚目的焦點。
相較以往,今年CES上針對兒童和家庭的產品越來越多,AI兒童陪伴產品更是隨處可見,很多新型硬件也可以看到與教育場景結合的可能性。
比如日本Mixi公司推出的對話機器人Romi,其AI功能包括輔助模式下的OpenAI GPT-4o 集成,這使Romy能夠提供詳細的答案,包括烹飪食譜或詳細的科學答案。此模式還允許將機器人設置為商業、教師和假裝游戲三個場景之一,以提供更合適的響應。
小盒科技的Vision Flow則主打AGI原生學習應用,利用3D虛擬世界的場景對話,結合社交與游戲等玩法讓用戶練習口語;億境虛擬AI眼鏡通過提供沉浸式虛擬體驗解決方案,在教育、娛樂等多行業探索應用場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還有不少來自中國的教育科技企業的身影。繼2024年首次參展之后,學而思再次亮相CES,并在展會上展示了學而思旗艦學習機,引來不少人駐足體驗。

“它的智能程度超乎想象,對學生學習需求的把握非常精準,相信會給未來教育帶來全新變化。”一位來自美國的教育工作者體驗后感嘆。
“大模型一出現,我們就有一種感覺,大模型將會對教育行業產生巨大變革。”學而思總裁彭壯壯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
去年,他曾在CES2024上提到AI將實現教育的三個轉變:一是從“聚焦知識”轉變為“聚焦能力”;二是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習者為中心”;三是從“人力密集型”行業轉變為以AI為基礎的“算力密集型”行業。
今年再次談及大模型,彭壯壯表示,“當時覺得正在路上,如今差不多一年時間,我們已經把大模型融入在我們的業務和產品中了,在探索AI語境下新的教育和學習范式。”
從教育學理論看,歷史上有三種教育和學習方式。第一種是家庭式,孩子和父母間的自然學習,從人類存在第一天就有,孩子能自然掌握多種能力,但父母知識有限,可能無法回答孩子無窮盡的問題。
第二種是師徒制,人類社會分工后出現,孩子跟師傅從實踐中學習,實踐性強,但一個師傅能帶的徒弟有限。
第三種是學校,工業時代前夜出現,專業老師和學生到專門地方學習,實現了教育的大規模普惠,但也存在諸多挑戰,比如優質教育資源稀缺,教室中孩子得到的個性化關注少。
這三種學習范式(家庭、師徒、學校)都難以解決教育中常提到的“不可能三角”問題,即高品質教學、個性化學習體驗、大規模普惠。
而如今,AI技術有望打造全新教育范式,彭壯壯表示,雖然目前難精準描繪其模樣,但學而思已在實踐,AI學習機就是重要的落地突破口。
02 | 為“創新”買單
自上世紀末學習機市場被開發后,各大品牌在渠道、內容、智能化等方面混戰近三十余年。教育智能硬件產品同質化嚴重已是行業共識,有的甚至打價格戰導致行業惡性競爭。為了進一步占領市場,各大品牌不斷“卷”硬件參數,卻難有根本性的創新變革。
直到大模型引爆的2023年,大模型技術取得了顯著的突破和發展,在教育智能硬件中搭載AI大模型,成為一些品牌避開同質化的選項,亦成為學習機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作為學而思此次出征CES的拳頭產品,學而思旗艦學習機的誕生就是其中一條科技與教育融合的創新路徑,通過學而思自研內容體系、全場景精準學、依托自研大模型的多項AI能力“重新定義學習機”,為AI +教育提供了現實樣本。
學而思旗艦學習機搭載了精準學Pro,將知識圖譜升級為網狀結構,來找到最適合孩子的學習路徑,實現效率上的大飛躍。通過基礎、標準、備考三種模式,解決不同學習場景下的學習訴求,“不管孩子的水平怎么樣,我們都能夠為孩子提供高效的學習路徑,幫助他完成自己個性化的學習目標”。
在CES展會現場,一位私立學校的教師在了解學而思學習機搭載的AI精準學功能后,展現出極大興趣:“它能在幾分鐘內診斷出學生學習的薄弱點、針對性地推薦題目,讓孩子完成個性化學習,太不可思議了!有多年教齡的老師都很難做到。”

其內置的智能助手“小思”還新增了作業模式、圈圈學、AI口語分級練、小思對話等AI功能。在大模型技術的基礎上,結合學而思對學習場景的深入理解,讓大模型在教育產品上獲得更具體、更有實際幫助的應用。
以“小思圈圈學”為例,這是學而思旗艦學習機開發的創新式屏上答疑方案,隨時隨手一圈識別,即可實現數學題目思路指引、英語翻譯、生字講解等,即刻答疑解惑。相比常見的點查功能,只能查字詞,“小思圈圈學”覆蓋的范圍更廣,可以圈整道題目、整個段落,因此在閱讀場景、練習場景中都能夠便捷應用。
上述AI能力主要基于學而思的自研大模型——九章大模型,該模型以解題和講題算法為核心,是國內首批通過備案的教育大模型。
“AI帶來了重新定義智慧教育的機會,大模型技術使得大規模的因材施教真正有了實現的可能。”學而思CTO田密介紹。
目前,九章大模型提供多種落地應用方式,除了搭載在本次參展的學而思學習機上,還包括獨立應用“九章隨時問”、提供API和智能體接口服務第三方等。“我們將持續向社會開放,為全球教育工作者推動教育數學化轉型提供助力。”
業內人士認為,學而思將大模型融合進硬件產品,其結果不僅在于增強硬件產品的競爭力,也為它搭建起了一條全新的優質內容匹配機制。強大優質的教學內容與大模型的結合,打破了過去僵化的人機交互,不僅為大模型等AI技術在教育產業的應用提供了重要借鑒,同時也讓學而思成為了個性化教育的模式轉型的排頭兵。
作為一家教育科技公司,學而思保持著對技術研發的高投入。早在2017年,就成立了AI lab,專注于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自然語言處理和數據挖掘等前沿技術在教育行業的應用及創新。2019年,科技部批準依托公司建設“智慧教育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進入大模型時代后,該公司已投入數千技術、教研人員和高昂的研發經費。
技術打底外,內容也是學而思的王牌之一。基于21年的教育領域經驗,學而思將其沉淀到學習機上,擁有了超過1400萬分鐘的優質自研資源,其中有95%以上由原學而思S級老師錄制。
對于用戶來說,相比傳統學習機,AI大模型學習機能夠提供更個性化、更高效的學習體驗。它能夠根據用戶的學習需求和特點,智能調整的學習進度和難度,以及智能化的評估和反饋系統,讓用戶能夠更加高效地學習,提升學習效果。
“家庭對孩子學習成長至關重要,但家庭中沒有老師,家長忙且時間碎片化,孩子需要專業解決方案。”彭壯壯對界面新聞表示,當前人工智能在情感交互場景表現強大,可給予孩子鼓勵,促進親子互動,這是新的學習方式。還能大規模提供優質教育資源與科技成果,助力孩子和家長共同成長。
家長也在為這種新的學習方式買單。據魔鏡市場情報,2023年上半年在標題中直接提到AI的學習機產品銷售額占比達到33%,同比有所增長。從銷售額增速來看,這些以AI為標簽的學習機銷售額同比增長90.2%,比同期學習機大盤增速更快。
根據洛圖科技近期發布的《中國學習平板零售市場月度追蹤》報告,2024年第三季度,在中國學習機平板的銷售份額方面,學而思占比21.7%,同比增長68.9%,排名第一。
由此可以看出,AI大模型學習機正成為消費市場的新興熱點,其更擬人化、更智能化的特點,是許多學生和家長為之買單的主要原因。同時其銷量和市場熱情也證明了,產品創新帶來的產品價值提升,切實解決家長輔導學習痛點,是驅動消費者購買的核心動力。
03 | 誰能影響教育消費創新?
若將視角放大至國內消費市場,回顧近十年來的消費市場,創新始終是獲得市場認可的秘訣,亦是驅動發展的核心力量。
拿近年來火熱的直播電商和即時零售來說,它徹底改變了大眾傳統的消費購物方式,數字化消費甚至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隨時隨地進行移動消費,通過社交媒體釋放更大影響力,并且樂于嘗試新技術。此外,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更加注重個性化、定制化和體驗化。
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新技術,正在滲透到零售和消費品行業,增加觸點,提升用戶體驗和效率,并在各行各業引發變革。可以預見的是,在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電視、智能眼鏡和汽車中加入AI,將在未來幾年內出現一個上升周期。
據CES 2025主辦方美國消費技術協會(CTA)對2025年技術趨勢的預測,2025年消費電子領域的銷售額將達到5370億美元,同比增長3.2%。其中,硬件銷售額預計將增長2.6%,達到3530億美元,軟件和服務銷售額預計將增長4.6%,達到1840億美元。
其它消費升級的新模式和新業態還包括無人超市、網絡支付、無人機快遞、在線旅游、在線文娛、在線餐飲、共享住宿、智能物流、移動支付等。這些新模式和新業態通過科技驅動和創新驅動,改變了傳統的消費模式,使得消費更加便捷、個性化和智能化。
創新發展是刺激消費的重要杠桿,以《黑神話:悟空》為例,不僅在技術和文化層面取得了突破,甚至依靠高品質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重新定義了消費市場的趨勢。以好內容、好產品激發了對高質量內容和情感共鳴的追求,這一邏輯放在教育消費領域同樣適用。
過去,在供給端,教育硬件行業中產品同質化現象較為普遍,特別是在一些熱門品類,如學習機、智能手表等。然而,隨著教育基礎設施的完善、技術迭代、以及市場競爭加劇,企業開始尋求通過創新來區分產品。
比如,開發具有特定教育場景應用功能的智能硬件,或者通過提升用戶體驗來增強產品競爭力。圍繞自主學練這一核心訴求,針對在家場景、在校場景,注重更好的人機交互,以提高練習和學習效率為目的的“技術型”和“內容型”產品正在崛起。
這種異化與創新并行的現象,推動了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品多樣化。
與此同時,在消費端,家長與學生對教育品質追求持續攀升,傳統教育產品與服務難以滿足其多元、個性化需求。而AI +教育產品正好精準回應市場痛點,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更精準地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需求,從而提供定制化的教學內容和方式,極大地提高學習效果和體驗。
這也從另一面有力證明了,創新是教育產品贏得市場青睞、實現長遠發展的關鍵要素。
新時代下,新質生產力已然滲透到教育行業,教育正朝著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質量的方向發展。智能化與個性化的發展,也將推動行業的整體進步與創新,從而邁進“價值導向”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