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酒訊 子煜
編輯|方圓
進入2025年1月,酒圈第一則人事變動是:從紅星股份離開的原總經理肖衛吾,正式入職河南酒企寶豐酒業。2024酒圈人事動蕩的余震還在繼續。
隨著白酒行業邁入深度調整期,2024年全年,人事變動格外“頻繁”和“重磅”。超30家酒企公開披露過高層人事變動,涉及人事變動超80項。
這一波接一波的“人事動蕩”背后,折射了行業發展中的哪些共性?這些變動對未來格局有何影響?
01、管理換血
2024年對很多酒企高管來說注定是不平凡的,這一年,有人挑起了掌舵企業的重擔,要帶領公司持續穿越發展周期;有人離開了奮戰多年的主陣地,進入新環境伸張新策略;有人功成身退、有人半路被查……
“一把手”的更迭是人事變動中最大的看點,而茅臺掌舵人更是焦點中的焦點。1月2日,據貴州省紀委監委消息,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貴州省知識產權局)局長丁雄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貴州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此前,丁雄軍為貴州茅臺董事長,2024年4月29日晚間,貴州茅臺發布公告稱,根據貴州省人民政府相關文件,建議丁雄軍不再擔任公司董事長、董事職務;推薦張德芹為公司董事、董事長人選。
在張德芹被調去茅臺同期,原來的“二把手”汪地強擔起了習酒發展的重任。此外,7月15日,水井坊聘任新的總經理胡庭洲;10月7日,五糧液總經理一職由蔣文格換為華濤;10月18日,瀘州老窖集團發布公告稱,廖俊任瀘州老窖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裁;12月6日,魏強辭任金沙酒業董事長,原總經理范世凱擬升任董事長;12月20日,酒鬼酒公告總經理鄭軼因工作調整原因離任,原副總經理程軍時隔多年回歸接任;12月26日,紅星股份總經理由肖衛吾換為楊建軍。
圖片來源:酒訊制圖
除了酒企掌舵人變化,部分酒企核心高管也在頻繁變動。比如山西汾酒在2024年2月官宣了一系列任命,張永踴、李沛潔、王懷任副總經理,宋亞鵬任總經理助理,許志峰任董秘。又比如,王維龍此前離任舍得酒業副總裁,履新金沙酒業副總經理、營銷中心總經理;另有四川全興酒銷售有限公司原總經理江國兵出走,出任金六福酒業副總經理。
目前來看,白酒T9當中,僅有洋河股份、古井貢酒、劍南春沒有出現核心高管調整。
眾多酒企管理層的大換血,既是白酒行業市場競爭加劇的必然結果,也是酒企們為了應對未來挑戰、尋求新發展機遇的主動選擇。人事變動成為酒企們應對市場變化、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手段。
“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必須要做調整。”北京酒類流通行業協會秘書長程萬松指出,首先是要調策略,調整完策略之后,如果發現人才不匹配,那就是換人才。如果策略和人都匹配,但是“新人”在執行策略上就是“不給力”,那就只能是不換策略就換人。“換個人說不定能再換一個策略,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
02、新人迎考
細看這些變化,既有內部上位,也有“外來和尚”,而無論是什么來頭,新人都面臨著來自企業和行業共同的審視與考驗。
從不少酒企人事調整時間來看,有的跟經營掛鉤,有的來自行業調整。
酒訊梳理發現,酒鬼酒新董事長高峰到任時間在三季報和年報披露之間,2024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收11.91億元,同比下降44.41%;凈利潤為5648.76萬元,同比下降88.2%。
圖片來源:酒鬼酒2024前三季度財報截圖
舍得酒業副總裁王維龍離職前,該公司披露2024年半年報,營收和凈利潤分別下滑7.28%、35.73%。而上海貴酒自2023年底以來麻煩不斷,今年上半年營收下滑近八成,凈利潤同比轉虧,也出現了總經理、董秘辭職等情況。
這些無形的壓力,不僅緊隨著離開者,也籠罩在新人頭上。在重重壓力下,對不少白酒公司來說,內部“補帥”“補將”都是不錯的選擇。
比如2024年12月30日,五糧液股份公司和茅臺保健酒業公司先后發生人事調整,五糧液聘任茅臺保健酒原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馮鋮升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此外,順鑫農業董秘康濤、華致酒行原副總經理楊武勇、國臺酒業集團原副董事長葉正良等均是現有管理層人士頂上總經理職位。
在提拔業內老員工上位之外,從外部來的黨政干部擔任酒企高管并不鮮見。2024年,瀘州老窖、汾酒、五糧液、洋河股份等企業都出現了黨政干部到企業擔任高管的情況。
比如瀘州老窖總裁廖俊曾在瀘州本地黨政系統任職,汾酒集團總經理武躍飛曾任職汾陽市委書記、朔州市委常委、朔州市政府黨組副書記、副市長。
酒類分析師肖竹青表示,行業內部提拔有利于形成快速應變的市場反應體系,也有助于加強與年輕消費群體的互動交流,讓年輕員工看到了職業生涯的成長希望。黨政干部則可以引入政治資源,將政府管理中的先進經驗應用到企業管理中,但可能由于對白酒行業的市場競爭缺乏足夠的認知,需要時間去了解市場一線運作的邏輯和流程。
不論是內部提升、同行跳轉還是外業“空降”,企業們人事調整的方向反映出行業變革之風勁吹。金沙、茅臺保健酒的管理層變動反映出酒企對深化營銷策略的重視,五糧液、國臺的高管“年輕化”則是年輕化戰略的重要體現。
03、產業求變
伴隨酒企人事調整的,還有組織架構以及經營策略的變革。市場環境下行、各價格帶競爭加劇、消費需求愈加多元化,讓每一個酒企都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的戰略與管理模式。而這一切,往往從高管席位的變化中可見一斑。
郎酒今年兩度調整了業務團隊的人事架構。郎酒銷售公司總經理梅剛兼任青花郎事業部總經理,李俊任郎酒銷售公司總經理助理、兼任銷售公司紅花郎事業部總經理。此后6月郎酒進一步調整管理結構,龍馬郎、順品郎兩大事業部合并,新設立郎酒兼香事業部。
事實上,人事變動背后的組織結構變化,都是企業在產業調整期對困難的新解法。就郎酒而言,每一次事業部變動,都是戰略調整。
2017年7月紅花郎事業部更變為青花郎事業部,釋放的是青花郎成為郎酒戰略發展第一重要單品的信號。此后青花郎事業部拆分為青花郎事業部、紅花郎事業部,核心就在于“專項運作”,針對不同的產品定位和市場邏輯,匹配適應的人才、資源和策略。2024年合并設立郎酒兼香事業部,則是對“百億兼香”戰略的進一步優化。
企業組織架構的變動和持續完善是企業日常運營的保障,也能反映出企業未來半年乃至更長期的發展軌跡和方向。
閆凱境在擔任國臺酒業董事長后就明確提出,需要將董事會下設的專門委員會,尤其是戰略委員會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讓月度戰略工作會形成一種常態化,定期從多個角度對難點戰略問題深層次探究,進而使公司核心能力進一步強化。
“人事變動還是要有一個基本的方向——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程萬松認為,完全沒有專業經驗肯定不行,但也不能完全憑借經驗,還是要遵照市場的第一性原理去運營,否則就是看似專業有經驗,結果經驗反而成了束縛人積極性的思想桎梏。
肖竹青指出,酒企人事變動反映出企業戰略調整、個人職業規劃等因素的影響,也是行業進入調整周期后企業積極求變的表現。當前的形勢是,白酒行業進入縮量競爭,企業若想保持競爭優勢,需要一系列手段搶占地盤。這也是新班子亟待解決的問題。
每一個人事故事的背后,實則都一定程度上反應出了市場的漲跌和行業的變遷。進入2025年,酒圈人事無疑還會繼續“折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