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定焦One 金玙璠
編輯 | 魏佳
2024年的中國車市以“新能源車產量首次跨過1000萬輛大關”劃上句號,但行業全速前進的表象下,是價格戰硝煙彌漫,新勢力加速洗牌。
站在2025年的開端,乘聯會預計,全年國內車市零售將達2340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1330萬輛。多位行業人士也做出樂觀預測,認為新國標修訂版正式實施及以舊換新政策,對總量的拉動將在200萬臺左右。
宏觀數據之外,我們更關心,新的一年車市會出現哪些新變化?進入第二個十年的新勢力會往哪兒卷?「定焦One」和行業人士聊了聊,提煉出三個方向:
學習比亞迪,卷價格、要銷量。2025年,價格戰進入2.0階段,尤其是10-30萬價格帶最卷。不過,這一輪價格戰預計持續時間不會太長;降價幅度也不會像之前一樣動輒數萬。
學習小米,卷IP,要流量。2025年,會有更多車企老板學習雷軍是怎么把互聯網營銷搬到車圈的,車圈大佬會比2024年更活躍,開直播、立人設、玩營銷會是常態。
學習華為,卷智駕,拼技術,而且是覆蓋更多平價車型。車企智駕競賽2025年必將進入白熱化階段,將有更多車企學習華為“卷”智駕,高階智駕會成為中端新能源車的標配,價格將下探到13-15萬元,頭部玩家還可能將智駕方案下放到10萬級別的車型上。
總的來說,價格戰、品牌戰、技術戰,是新勢力2025年不能輸的三場戰役。
學習比亞迪:卷價格,要銷量
2025年,新勢力第一個要學習的對象是比亞迪。
相信沒有一家新勢力沒有研究過比亞迪。比亞迪最大的優勢是規模和低價,它的全球銷量從2020年的40萬輛,猛增到2024年的400萬輛,核心突破口就是2021年-2024年通過垂直整合本土產業鏈,優化配件體系,發動的大規模價格戰。
要學習比亞迪以價格沖規模,新勢力主要是兩種路徑:跟進價格戰、推出新品牌(新系列)。
降價是拉動銷量增長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到2025年,價格戰將進入第二階段,預計持續時間不會太長。
2024年的價格戰,國產替代是主旋律,主要是國產新能源汽車與合資燃油車的市場份額爭奪戰。2025年,反應過來的合資汽車會繼續反擊,包括價格方面和電動化布局,但當合資燃油車份額和價格降到一定低位后,價格戰將逐步過渡到國產品牌內部。
果不其然,2025年1月第一周,跟隨兩大價格風向標比亞迪、特斯拉,將近30家國產車企集體降價,新勢力更是“各顯神通”,有免息,有現金紅包;由于汽車以舊換新政策未定,還有車企承諾為將來不能獲得政府以舊換新補貼的車主兜底……
不過,考慮到自主品牌尤其是新勢力的盈利性普遍不強,這輪價格戰可能不會太漫長,降價幅度不會像之前一樣動輒數萬;多位新能源汽車的銷售負責人預測,考慮到2024年因為大降價給老車主帶來的“背刺感”,價格戰形式上,直接降價會減少,免息等貸款優惠、增值服務將是重點。
跟進價格戰之外,2025年新勢力還將繼續靠新品牌、新系列“下沉走量”。
2024年這么做的新勢力是小鵬和蔚來。小鵬推出MONA M03(12-16萬價格帶),蔚來推出子品牌樂道(15-20萬價格帶)和螢火蟲(10-20萬元價格帶)。兩家由此進入了10-15萬元區間。
不止一位受訪者提到,蔚來和小鵬今年會在新品牌和新系列上投入更多。例如,2025年,螢火蟲首款新車將于上半年交付;樂道2款SUV會上市,中泰證券預計,平均售價低于20萬元。
不論是打價格戰,還是推新品牌(新系列),新勢力的目標都是以價換量。當然,不排除部分車企通過技術降本或成本管控有了降價空間,但更本質的原因在于,產品在短期內很難有顛覆性的創新,還是價格競爭最直接有效。
其中10-30萬價格帶的競爭必然激烈。
據華泰證券統計,2025年,10-15萬、15-30萬以及30萬元以上三個價格帶分別有28款、62款、46款新車或改款推出。其中理想M系列、小米SU8、騰勢Z系列、小鵬MONA SUV備受市場關注。
有關注新勢力的市場人士對「定焦One」分析,15萬元以下價格帶,小鵬、零跑兩家會爭奪份額;理想為了應對比亞迪的高端攻勢,L系列的價格區間有可能降到30萬元以內;問界殺進20萬以內的市場也不是沒有可能,其即將上市的M8,也將是理想的對手。
學習小米:卷IP,要流量
新勢力第二個要學習的對象是小米汽車。
小米造車雖然來得晚,但要說2024年車圈的最火CEO,一定是小米創始人雷軍。小米汽車憑借一臺小米SU7,用時9個月就賣出13.5萬臺,闖進“新勢力五強(前四是理想、零跑、蔚來、小鵬)”,雷軍可謂是最大功臣。
車圈IP流量戰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的代表人物是蔚來創始人李斌和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主要通過用戶見面會、線上互動社區,與用戶“共創”,強化用戶的“圈層文化”以及對品牌的信賴感。例如,李斌在蔚來APP和用戶討論功能、服務體驗;李想在社交平臺直接回應用戶問題。
第二階段的代表人物是小鵬汽車CEO何小鵬以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如在行業峰會、論壇上進行演講,分享技術進展、企業戰略以及行業趨勢等,通過專業化內容輸出,強化品牌在行業的地位和權威性。
雷軍是第三階段的代表人物。據招商證券分析,小米汽車通過話題制造、口碑營銷、饑餓營銷(小米汽車推出數量有限的F碼,即優先購買碼,持碼者可有限訂購)、個人IP營銷,助力小米SU7迅速出圈。在整個過程中,雷軍都站在前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一位互聯網營銷人士對「定焦One」補充稱,“小米把手機圈的互聯網營銷玩到了極致,‘降維’搬到了車圈”,以至于小米SU7上市前后,不管是定價、訂單量,還是后續的等車周期,甚至是用戶退定、二手轉賣、試駕車爆胎等,相關話題分分鐘被送上熱搜。
當然,相比其他車圈大佬,雷軍自帶金山、小米手機時代積累的人氣;小米有手機、家電等不同行業可復制的爆款方法論,以及其他車企沒有的用戶基礎。
但見識到流量的威力后,車圈老板還是紛紛學起雷軍,開直播、立人設、玩營銷,抖音、微博是他們的主戰場。
傳統車企大佬中積極行動的包括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奇瑞汽車掌門人尹同躍等。他們基本是多平臺入駐,有的雖然入駐多年但斷更已久,2024年才又活躍起來。
新勢力老板中,“蔚小理”都是代表。
3月中旬,李斌在抖音開直播,又是攜妻子出鏡,又是“道歉”(為汽油論道歉),親和力拉滿;12月底,在公眾視野消失9個月后,李想連續直播3天,傳遞技術理念;2024年,何小鵬多次更新微博,分享觀點,他這一年抖音短視頻的更新量也是數倍于前兩年,因為多次發過與博主合拍的視頻,以及標志性的微笑,人設幽默感十足。
和前兩個階段相比,這一階段個人IP流量戰的典型特征是,形式上,車企老板更接地氣、更頻繁地通過短視頻、直播和用戶交流;人設上,給自己和品牌塑造的形象更加親民、有責任感;受眾上,在聚焦家庭用戶的基礎上,更聚焦年輕消費者群體;此外,是老板個人IP和車企的話題制造、口碑營銷、運營水平等相配合,最終服務于銷量和品牌。
不止一位受訪者提到,由雷軍掀起的“車圈老板卷IP”的風潮,會在2025年繼續。更多老板會學習雷軍,走到臺前展示專業能力和個人魅力,車企也越來越注重通過高管形象為品牌造勢。這將是品牌出圈、拉攏年輕消費群體的必備技能。
學習華為:卷智駕,拼技術
新勢力第三個要學習的目標是華為。
2024年車圈有一大現象,“搭上華為好賣車”。因為智駕技術領先,華為旗下的鴻蒙智行有了壓制傳統豪華品牌的溢價能力,2024年全系累計銷量44.5萬輛,更關鍵的是,登上了中國新勢力30萬以上年銷量第一名。
鴻蒙智行聯盟體系中,有賽力斯問界、奇瑞智界、北汽享界、江淮尊界四大品牌。前三界已面市,江淮尊界計劃2025年春季上市。
沒有車企不羨慕華為靠智能化站穩高端市場的策略,過去兩年多,華為的跟隨者和效仿者太多了。
2025年,國內智駕的快速迭代由新勢力繼續延伸到整個車圈,智駕競賽必將進入白熱化階段。且不說特斯拉FSD(完全自動駕駛系統)入華的殺傷力,前有華為這個“標兵”加速賦能車企,后有更多“追兵”,新勢力曾經的優勢被趕超,必須要想新的辦法了。
回顧過去兩年國內智駕的進展,從第一梯隊的華為系、小鵬、理想領先,到第二梯隊品牌蔚來、小米、智己逐步跟上,以及更多品牌或通過聯合研發,或搭載第三方智駕方案,縮小與前兩個梯隊的差距。
2023年,只有以華為、小鵬為代表的頭部廠商推進城市NOA(導航輔助系統,即在設置好出發地和目的地后車輛自主完成超車、變道、轉彎等動作)上車,到2024年,理想、蔚來、小米、智己大規模落地城市NOA。
NOA按場景可分為高速NOA和城市NOA,其中高速NOA屬于L2級別,多數車企已落地上車,城市NOA是接近L3級別的自動駕駛,使用場景更復雜(如信號燈、行人)、功能更加豐富(如自動泊車)。現階段,得實現城市NOA才叫高階智駕。
目前國內大部分車型的主流方案是純視覺+端到端大模型。2024年,AI大模型快速發展,頭部車企加速布局端到端技術路線,并走向以“車位到車位”為核心的落地階段,其中華為系、小鵬、理想進展稍快。
與智駕相關的新能源車增量零部件,主要包括車載攝像頭、激光雷達、智駕SoC,也都將在2025年、2026年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2025年,華為將推出D5平臺激光雷達,高速L3也將在2025年商用。華為還預測,2025年用于L3的等效512線激光雷達、用于L2+的等效128線激光雷達與補盲激光雷達的價格將降低至4100元、1450元與700元。
過去,智駕主要搭載在30萬元以上的高端車型,但2025年的形勢會急劇變化。據東吳證券預測,在華為等車企的帶領下,主流車企高端車型將加速普及城市NOA;L2智能化將在20萬以下車型加速普及,主要是比亞迪、長城、吉利等。
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資人孫超補充道,高階智駕車型售價有可能下探到13-15萬元,頭部玩家還可能將智駕方案下放到10萬級別的車型上。
2025年將是高階智駕規模化普及的一年,智駕能力將重塑各價格帶的競爭格局。新勢力只有繼續投入智駕,拿出更高性價比、更先進的智駕系統。
平衡成本與收益是擺在新勢力面前的下一個難題。高階智駕成本不菲,激光雷達、傳感器、芯片等各種高新技術零部件價格昂貴,“如果下放到平價車型,更難靠它賺錢”,孫超對「定焦One」表示。
結語
2012年特斯拉Model S發布,交付給國內首批車主,李想、李斌、何小鵬均在其中,三人在2014年-2015年加入新造車創業大潮,成長為頭部造車新勢力企業。新勢力的第一個十年已經過去,原有的汽車市場格局已經徹底洗牌。
2025年,新勢力進入第二個十年。多位行業人士認為,新勢力品牌將進入強勢期,重點卷向三個方面,性價比、品牌地位、智駕能力。這本質上也是因為,中國新能源車市場走向成熟,另辟蹊徑的打法已經沒有勝算。
一些趨勢從2024年延續到了2025年,但在大方向之外,會有新的變化:
2025年,新勢力格局可能出現松動。
特斯拉將推出中低端車型、Model Y改款等新車型,蔚來第二品牌樂道、理想純電、小鵬增程,這些新車型能否得到市場認可;鴻蒙智行“四界”中的享界增程車型、尊界車型,能否成功沖擊豪華車市場;小米YU7是否是小米汽車的下一個爆款;零跑高端化發力的B10市場前景如何……都是未知。
2025年,更多新勢力將出海尋找機會。
2025年是多家新勢力出海業務發力元年,例如,小鵬、零跑的海外銷量在2024年第四季度有起量的苗頭,是否能在2025年放量值得關注。
在中國市場之外,全球新能源車需求主要集中在歐美市場,不過,考慮到出海難度,新勢力會主攻東南亞(越南、泰國等)、中東(埃及、阿聯酋等)、北非等增速加快的新興市場,推出更適應本地化需求的車型,完成銷量目標。此外,墨西哥和巴西也將是重點突破的市場。
2025年,新勢力將更強調盈利能力。
多家均已公布盈虧平衡時間表,例如,小鵬喊出2025年實現盈虧平衡,零跑預計2025年后半段實現盈利,蔚來將盈利時間推到了2026年。2025年是一個關鍵的窗口期,盈利或盈虧平衡不再是空頭支票,將會成為這一年股價表現的關鍵。
2025年,行業將出現淘汰、整合,競爭格局更明晰。
在孫超看來,有小米汽車這匹黑馬,以及越來越多車企與華為合作,2024年的行業格局比很多行業人士預判得還要復雜,“市場上不需要這么多玩家”。
價格戰的根基是產品,2025年,被迫跟進的車企,生存只會愈發艱難。疊加資本退潮后的資金壓力,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同質化等種種壓力下,牌桌上的玩家必然會減少。
有投資人預測,20萬元以內價格帶馬太效應明顯,尤其是15萬元以下價格帶會出清部分車企。總之,主流價格帶將進一步洗牌,也將出現行業整合的跡象 ,留給弱勢車企的時間不多了。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孫超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