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刀財經 朱末
要問2025年人氣最旺的跨年旅游地是哪?那當屬是哈爾濱。
隨著“冰雪季”的來臨,南方“小土豆”們去東北看雪的心思又活絡了起來,尤其是備受矚目的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拉開帷幕后,微博、抖音、小紅書、朋友圈到處刷屏,各路社交平臺上,想你的風天天往哈爾濱吹。
為了盡早領略冰雪大世界的盛況,12月21日開園前夕,有游客凌晨2點就裹上被子,在景區外排隊等待,而當天哈爾濱的最低溫度是零下22攝氏度;開園首日,網紅游玩項目冰滑梯的等候時間普遍在3~7小時之間,排隊的隊伍繞了一圈又一圈。
從門票銷售情況,也能看到冰雪大世界的人氣之旺。今年冰雪大世界按照權益不同,分為三類門票,328元的標準成人票價(含240元的優待票)、800元的暢享票、雙人售價3988元起的臻享票,因為預約人數太多,開園后近一周部分開放預約日期的標準票和臻享票顯示庫存為0。
導致游客不得不通過“黃?!辟徠?,黃牛出的暢銷票價格大多在1500~1600元,大約是官方原價的兩倍,而最貴的臻享票普遍加價1500~2500元以上,甚至有黃??倛髢r超過萬元,就連票販子自己都覺得“太貴了”,足見瘋狂程度。
隨著一系列問題的顯現,網友對冰雪大世界的態度變得不滿起來。有網友表示:“買了通票,要想不排隊,入園后,摩天輪加價200元,超級冰滑梯竟要加價800元才能通過‘黃牛’走免排隊通道”;還有網友表示:“排隊時間實在太長,最后甚至連冰滑梯都沒玩成就離開了,倍感失望,避雷?!?/p>
網友有怨言,冰雪大世界也有說不出口的委屈。雖然身為“頂流”,但冰雪大世界背后的財務狀況并不樂觀,就在今年冰雪大世界開門迎客之前,大股東融創中國卻選擇放棄這塊“蛋糕”,將所持有的哈爾濱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公司46.67%的股權,出售給了太陽島集團。
更有網傳冰雪大世界常年處于虧損狀態,一直入不敷出,直到去年冬天“火出圈”,才得以扭虧為盈,凈賺1.34億元。
由此看來,冰雪大世界是不是真的接住了流量帶來的“潑天富貴”,還不能輕下結論。
01、依托冰雪資源而建,冰雪大世界誕生記
雪堡銀堆砌,冰雕玉作成,流光溢彩間,宛若仙境中。
1999年,作為辦千年慶典神州世紀游的唯一城市,為迎接這一盛典,哈爾濱市政府決定在松花江江心沙灘新建一座大型冰雪主題游樂園,展現哈爾濱市獨特的城市風貌,于是就有了“冰雪大世界”。
整個園區建設以“世紀門”、“歡樂門”、“卡通門”3座大門為主線,相當于12層樓36米高的“世紀鐘樓”為主景觀,整個游樂園由“世紀之聲”、“卡通世界”、“冒險樂園”、“冰上風情”、“雪場歡歌”等5大主題景區,組成一片歡樂的冰雪世界。
不負眾望,在央視盛裝亮相的冰雪大世界一躍成名。值得一提的是,搭建這座冰城的冰塊皆來自松花江——從30厘米厚的冰面上,采冰工人冒著嚴寒和落水危險,切割、挫冰、鉤冰,再建構和雕刻出不同的造型,呈現出一場美輪美奐的視覺盛宴。
冰城人不僅建造了現代冰雪藝術的巔峰之作,而且成為冰雕、雪雕建設方面國家技術標準的制定者,此后便一直延續了下來,今年冰雪大世界已經是第26屆,形成了獨特的歷史記憶。
這也是為何其他地方在開發建設與冰雪大世界類似的項目,但始終于規模、文化、場景、氣勢上都略遜一籌,癥結在于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正源的形象樹立并非一日之功,雖常被模仿,但難以超越。
初期的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更多由當地政府主導,從第二屆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活動開始,據“政府扶持、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運行模式,哈爾濱馬迭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馬迭爾集團)從投資、策劃、管理、經營等方面全面投入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項目。
馬迭爾集團是在1906年始建的馬迭爾賓館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國有股份制企業。2006年9月,馬迭爾集團與韓國艾斯歐投資策劃公司簽約,由艾斯歐公司3000萬元與馬迭爾集團共同參與第八屆冰雪大世界的建設和經營,這是冰雪大世界首次吸引外資參與建設經營。
2013年,為加快整合哈爾濱文化旅游資源,哈爾濱文化旅游集團在當年10月9日注冊成立,次月,冰雪大世界股份公司成立,哈爾濱喊出要將冰雪大世界股份公司培育為“中國冰雪第一股”的口號;2019年,冰雪大世界股份公司啟動混改,在與近40家意向投資者進行對接、洽談之后,哈爾濱融創文旅產業有限公司被確定為增資擴股戰略投資者,這次混改為冰雪大世界直接增資14.3億元,用于冰雪項目建設。
雖然冰雪資源豐富,但冰雪大世界的走紅,卻不只是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02、從造勢到管理到服務,冰雪大世界如何爆紅?
冰雪大世界“出圈”背后,其實是一系列努力厚積薄發的結果。
早在2022年5月,哈爾濱市就提出了打造“冰雪文化之都”的8年規劃,對冰雪旅游產品、線路到旅游市場監督機制都作了詳盡的部署,在這個過程中,哈爾濱市政府不斷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策略、完善方案,始終緊抓每個環節。
正所謂“酒香也怕巷子深”,冰雪大世界在營銷宣傳上,也沒少下功夫。以2023年為例,雪季到來之前,哈爾濱文旅部門便以各大社交平臺為抓手,拉開冰雪季內容營銷的序幕。
距離第一場雪還有近1個月的時間,哈爾濱文旅部門便通過抖音提前上線了#冬季旅行超有范#話題進行預熱。隨后,又聯合黑龍江、河北、新疆各省文旅廳,發出城市邀請函,聯合明星、網紅、大V、冰雪商戶等進一步造勢。
隨著索菲亞教堂、冰雪雕塑、雪地“跳水”、哈爾濱特色美食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標簽在網上不斷發酵,短視頻營造的冰雪浪漫、好看好玩的視覺盛宴,吊足了南方游客的胃口。
不但如此,冰雪大世界還嘗試跨界營銷,聯動其他知名IP增加人氣。比如攜手《和平精英》打造了近1500平的現實極寒體驗區,聯合優酷打造“甄嬛嬉雪園”、“鄉村愛情象牙山四巨頭”等一系列IP雪雕,創意滿滿。
為提升年輕游客的體驗感,冰雪大世界又在傳統冰雕、雪雕、雪景等觀賞性景觀的基礎上,增加更多互動娛樂體驗內容,引進冰雪汽車芭蕾秀、冰上卡丁車、雪圈漂移、雪地悠波球等新項目,“傳統項目+新元素”應有盡有,給足了游客新鮮感。
造勢造好了,管理和服務也得跟上。從太平機場空姐跳舞迎客、商場內交響樂團表演、鄂倫春族同胞帶馴鹿與游客互動,到給中央大街鋪上防滑地毯,以及怕游客逛街時挨凍,專門在街邊搭建了“溫暖驛站”,哈爾濱市使出各種“解數”,盡顯“討好型市格”和“寵溺式服務”。
最重要的是,冰雪大世界非?!奥爠瘛?。去年的冰雪大世界因為超高熱度提前開園,導致入園人數遠超游樂園承載量,游客被迫在零下20℃的戶外“罰站”幾小時,紛紛要求“退票”。
面對退票危機,冰雪大世界不僅大方退票,連文旅局局長都親自入園督導,第二天還發布了一封道歉信。退票、督導、整改、道歉一波拉滿,直接翻轉了輿論,原來那些沒排上隊的摩天輪、大滑梯,全是贈送的免費項目,以“退”為進的走心操作,讓冰雪大世界的口碑更上一層。
針對不足,冰雪大世界的改進速度也很快。人數過多,就把場地修建得更大,今年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的整體面積由去年的81萬平方米擴大到100萬平方米,是歷屆最大規模;等候時間過長,就把大滑梯的滑道從14條增加到24條,把景觀做的更多元來實現分流。
費了這么多功夫,讓人意外的是,冰雪大世界其實是個吃力不討好的虧本生意。
03、冰雪生意非暴利行業,“潑天富貴”是誤解
因為季節限定,冰雪大世界或許是全世界最為“曇花一現”的人造景觀,雖然只能屹立2個月,但其工程量和投資卻不亞于任何大工程。
為了確保效果完美,每年的冰雪大世界,都需要采冰工人24小時輪番上陣,僅僅是參與冰建的工人,就多達上萬名,冰雕所用的冰塊,都是工人們一塊一塊采出來的。
工期緊、任務重,采冰工人往往凌晨4點就得開工,出冰的時候也是全靠人力,先用冰鉤鉤住冰塊,再用身體套住冰鉤上的的繩子,幾個人一起發力,才能把總重一噸的冰塊拽上岸,每天采冰超過一萬噸,其中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這些冰塊運回園區,還要經過冰雕工匠的巧思設計與精心雕琢。雪塊的密度跟其他材料不同,制作手法也不一樣,制作大型雪雕過程中,團隊需要分成多組,分別負責下大塊(大塊清理不需要的雪)、畫線(在雪塊上標出每部分去留及雕塑深度信息)、雕塑輪廓、精細修整……每個步驟都需要緊密配合,就連每一鏟的力度都有精準的把控,整體誤差以寸、尺計算,足見功夫之深。
今年冰雪大世界室內和室外的總造價據傳高達35億元,而2個月后,幾十億元投入將灰飛煙滅。不妨來算筆賬,一張冰雪大世界的門票是328元,假設極限接待量為每天4萬人次,每天門票收入在1300萬元左右,算上園內吃喝玩樂其他消費,一天收入共2500萬元,60天后,總收入也僅為15億元,離回本還差得遠。
而這個虧本的生意,哈爾濱每年都要做一次,直到去年冬天,冰雪大世界才終于實現了扭虧為盈,凈賺1.34億元。
雖然冰雪旅游升溫與政策利好釋放,使得冰雪產業前景光明,但冰雪生意并非暴利行業,面臨運營時間長、投資金額大、盈利情況差強人意等諸多問題。甚至比起投資規模小、回報周期短、盈利效率高的小型城市冰雪嘉年華,冰雪大世界在投資人眼里并不占優勢。
或許正因這層考量,才有了融創將所持有的哈爾濱冰雪大世界46.67%的股份盡數出售,賣給了太陽島集團的這一幕。
雖然今年的冰雪大世界再度爆火,但壓在身上的重擔只多不少。做好旅游服務業,是一個長期并且極度需要耐心的過程,如何平衡好“體驗”和“留量”之間的度,是冰雪大世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但正如《哈爾濱日報》中所說:“在‘爾濱’,我們不敢說百分百‘有求必應’,但我們能拍著胸脯承諾:我們能將這份真誠保持住。什么流量秘籍、高人指點、潑天富貴......沒有!如果有,我們相信那就只有一個:‘誠則靈’!”
或許,這才是真正讓游客不遠千里奔赴冰雪之約的動力所在。
參考資料:
1.金錯刀《受委屈的哈爾濱,有苦難言》
2.時代周報《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是這樣爆紅的》
3.理想泉城《狂飆的哈爾濱:文旅熱背后的“冷”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