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業績下滑的貝殼,想靠下場拿地打開新增長點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業績下滑的貝殼,想靠下場拿地打開新增長點

不想造房子的地產中介不是好中介。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雷達財經 莫恩盟

編輯 | 深海

“中介大佬”貝殼,也有一顆想當開發商的心?2024年的最后一天,隨著上海、杭州年度土拍大戲的收官,貝殼旗下的貝好家在這兩大城市接連斬獲兩宗地塊。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其實這并非貝殼首度涉足土地拍賣市場。去年上半年,貝好家已在北京、廣州土拍舞臺初試鋒芒,雖未成功奪地,但其雄心已顯。

到了下半年,貝好家再展身手,相繼在西安、成都競得地塊,其中成都地塊還是貝殼首個自主操盤的項目。再加上此次在上海、杭州兩地摘得的地塊,貝殼半年時間已將超25億元的資金花費在拿地上面。

作為貝殼在多個城市拿地的主體,貝好家誕生于2023年7月,彼時正值貝殼升級“一體三翼”戰略之際。為了扶持貝好家的業務發展,貝殼招攬了眾多知名地產開發企業的精英,并在多個城市注冊公司以推進業務的落地。

盡管頻繁出手拿地,但貝殼及貝好家強調,貝好家的定位并非傳統開發商,而是數據驅動型住宅開發服務平臺。貝好家依托貝殼在數據、資金、營銷等領域的積累,為開發商、業主方、代建方等合作伙伴提供采取“1+2”模式、以C2M(從消費者到制造者)為理念的綜合解決方案。

去年12月,貝好家全國首個到開盤階段的“1+2模式”合作項目——長安華曦府項目在北京正式開盤。而此次在上海拿地,貝殼還將啟動建設“共筑好家”線上社區,讓業主參與到地產開發的前期階段。

而近期頻繁參與土地拍賣的背后,貝殼正面臨著一定的業績壓力。去年前三季度,貝殼實現營收623.32億元,但增速較2023年全年有所放緩,而其凈利潤同比更是下降32.93%。其中,作為貝殼營收支柱的存量房與新房業務,去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均下滑一成以上。

有分析認為,業績壓力下,貝殼涉足土拍市場,或旨在拓展多元化收入來源。作為深耕房產交易賽道多年的實力玩家,貝殼可以憑借其在數據、資金、營銷等領域的積累,充分運用C2M模式介入地產開發領域。不過,雖然貝殼資金狀況樂觀,但鑒于房地產開發為重資產行業,貝殼仍面臨諸多挑戰,貝好家的能力也需市場進一步驗證。

半年花25億拿地,“中介大佬”想當開發商?

近來,貝殼旗下的貝好家在土地交易市場上頻頻亮相,并積極參與競拍,這一舉動在業內外引起了廣泛的討論與關注。就在2024年臨近尾聲的最后一天,貝好家在上海和杭州接連拿下兩幅地塊。

其中,上海地塊位于奉賢新城的核心區域,用地總面積15304平方米。經過17輪激烈的競價,貝好家最終以6.97億元的價格擊敗保利置業、象嶼地產和天安中國聯合體成功拍得這宗地塊。這是貝殼首次在一線城市成功拿地,溢價率高達13.89%,成交樓板價約為2.28萬元/平方米。

而同一日,貝好家還參與了杭州2024年的最后一次土地拍賣。最終,貝好家與濱江集團、興耀房產攜手,以6.23億元的成交價拍下杭州錢塘區下沙單元QT0102-14地塊。據了解,該地塊建筑面積約3.8萬平方米,成交樓面價為16370元/平方米,溢價率為16.9%。

事實上,在國內的新房和存量房交易市場,貝殼并不是什么陌生的面孔,但在2024年以前,貝殼卻鮮少直接下場土拍市場參與拿地。目前,這一情況已悄然發生變化,2024年上半年,貝殼的身影出現在一線城市的土拍市場,下半年貝殼甚至已在多個城市成功拿地。

時間回撥至去年3月,貝好家就曾現身北京土地交易市場。彼時,北京順義新城兩宗地塊正式出讓。在眾多競拍者中,作為新鮮面孔的貝好家尤為引人注目。不過,該地塊最終被北京建工以11.67億元的價格拍下,貝好家則遺憾地與該地塊擦肩而過。

拿地首戰失利后,貝好家3個月后又南下廣州土地拍賣市場,再次尋求拿地機會。不過,貝好家此次拿地似乎仍只是“試水”,最終荔灣鶴洞路以南AF040134地塊被保利發展以約7億元的價格拿下,貝好家再次與地塊失之交臂。

同年7月末,貝好家的拿地之旅終于在西安迎來了曙光。彼時,位于西安市未央區的兩宗商住地被貝好家以1.34億元的底價收入囊中,貝殼借此實現了在公開市場首次拍地成功的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拿地并非由貝殼獨立完成。天眼查顯示,拍得兩宗地塊的西安嘉家致和置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1月,注冊資本達1000萬元。

而其控股股東陜西嘉明志遠置業有限公司,由貝好家(西安)置業發展有限公司、陜西遠大錦源科技有限公司分別持股95%、5%。據媒體報道,后者為西安本土公司。

盡管貝殼看似是這家公司的控股方,但有接近貝殼的人士向媒體表示,其背后真正的業主方另有其人,貝好家主要還是輕參與角色。貝殼方面也表示,“這是一次新合作開發項目落地,并非自主開發項目。”

時隔兩個月后,貝好家再次傳來拿地捷報,其以10.76億元的成交價在成都獨立拿地。但一位接近貝好家的人士曾向藍鯨新聞透露,此次拿地并不意味著大規模進入開發業務,未來貝好家仍將圍繞C2M產品解決方案開展。

然而,據雷達財經統計,2024年以來,貝殼旗下的貝好家已經成功拿下位于西安、成都、杭州、上海等地的5宗地塊,拿地總金額超過25億元。從半年時間花費超25億元的手筆來看,貝殼的拿地規模已經與一家小型房企相當。

基于貝好家頻頻拿地的動作,外界不少人猜測貝殼這個“中介大佬”或有意轉型為開發商。對此,貝殼管理層曾在去年三季度業績會上表示,貝殼不是要成為房地產開發商,在長期的商業模式上,貝殼不會使用自有資金做大規模的重資產開發投資。

而在官方公眾號近期發布的推文中,貝好家也表示,拿地并不意味著貝好家要成為房地產開發商,或通過大比例出資等賺取投資收益,而是繼續驗證其C2M產品解決方案的落地能力。

復盤貝殼進軍地產開發大業時間線

出手如此闊綽的貝好家,到底是何來頭?雷達財經了解到,貝好家背后倚靠著的是主打房地產交易和服務的巨頭玩家貝殼。早在2023年7月,貝殼就已成立貝好家事業線。此舉,被外界視為貝殼進入房地產開發領域的標志。

彼時,貝殼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彭永東曾在題為《翻越第二座山,吹響集結號》的公開信中宣布,貝殼的戰略將升級為“一體三翼”,并會據此進行相應的組織配套調整。這里的“一體”依舊以房產經紀為核心,而“三翼”則涵蓋了整裝、惠居以及貝好家三大業務板塊。

據了解,貝好家的團隊核心人員皆來自龍湖、金地、萬科、融創、合景泰富等眾多知名的地產開發企業,他們組建了一支集AI算法、數據產品、客戶研究、設計建造、營銷策劃等多領域專業人才于一體的多元化團隊。

為了加速業務的快速落地,貝好家此后在北京、成都、西安等多個城市注冊了分公司。據經濟觀察網報道,貝好家目前擁有一支200人左右的精英團隊,其中30%至40%的人員做技術產品研發。

不過,在去年拿地時,貝好家相關負責人強調,貝好家的定位并不是傳統房地產開發,而是數據驅動型住宅開發服務平臺,主要為業主方、開發商等合作伙伴提供“1+2”模式的綜合解決方案。

其中,“1”指的是產品解決方案,具體為以C2M為理念,通過大數據分析,利用AI算法洞察和挖掘客戶需求,形成精準的產品定位、產品設計方案;而“2”則指的是靈活多樣的資金服務、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營銷服務。

目前,貝好家處于前期探索階段,重點關注中國主要一二線城市的合作機會。而仔細復盤貝殼的拿地策略,可以發現一些細微的差別。在北京、廣州兩地的土拍市場,空手而歸的貝殼更多是在淺淺試水。之后,貝殼以和其他開發商聯手的方式在西安摘得首宗地塊。直到在成都拿下的地塊,才是真正由貝殼自主操盤開發的首個項目。

另據貝殼集團副董事長、貝好家首席執行官徐萬剛透露,此次在上海拍得的地塊,是貝好家繼成都金三H12地塊項目之后第二個自主操盤的項目。

據了解,該項目初步定位剛需、剛改屬性,將全程由貝好家自主操盤,在拿地、定位、設計、營銷等各環節,充分體現貝好家的C2M理念,并深化落地貝好家特色的“好產品、好服務”。

貝好家北京區域總經理宋興華在接受經濟觀察網采訪時表示,一塊土地出來后,貝好家可以在15天內“跑出”一份完整的產品方案,“一個地塊該不該拿,不是看現在的市場,而是基于未來項目開盤時的市場行情”。

值得一提的是,貝好家其實已經成功將C2M理念應用于實際項目中。此前貝好家在北京與電建地產合作操盤了長安華曦府項目,而該項目正是貝好家C2M理念落地實施后首個入市銷售的項目。

去年12月15日,長安華曦府項目正式開盤。開盤當日,現場超1300人參與搖號選房,僅2.5小時內首推所有房源便售罄,銷售額達16億元。

為進一步落地C2M理念,讓用戶能夠直接參與到未來心儀房子的設計環節中,貝好家在拿下上海的這宗地塊后還將以該地塊為起點,啟動建設“共筑好家”線上社區。

用戶只需登錄貝殼App進入“共筑好家”頁面,即可對地塊同步上線的產品設計方案進行瀏覽、評價,這意味著業主可以提前參與到自己新家的建設中來。

此外,雷達財經還了解到,2025年,貝好家將重點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杭州、南京、武漢等十余個城市開展業務,持續以C2M理念推動構建“以人定房、以房定地”的房地產開發新模式。

地產開發實驗背后,貝殼業績承壓

頻頻在土地拍賣市場現身的背后,貝殼當下在業績方面正面臨著一定的壓力。

財報顯示,去年前三季度,貝殼斬獲623.32億元的收入,相較上年實現8.27%的增長。不過,與2023年全年高達28.2%的增速相比,貝殼的營收增長有所放緩。

利潤方面,去年前三季度,貝殼將35.01億元的凈利潤收入囊中,但相較上年同期的52.2億元卻出現了明顯的下滑,降幅達到32.93%。

而將時間線進一步拉長,2021年、2022年,貝殼甚至連續兩年陷入虧損泥沼,分別錄得5.25億元、13.97億元的凈虧損。

與此同時,貝殼的毛利率也出現了下滑。去年前三季度,貝殼的毛利率為25.31%,低于上年前三季度的28.79%和上年全年的27.92%。

分業務來看,去年前三季度,存量房業務、新房業務分別為貝殼貢獻192.79億元、205.77億元的收入,前述兩大業務占貝殼同期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30.93%、33.01%。

同期,家裝家居、房屋租賃服務、新興業務及其他分別為貝殼斬獲106.62億元、97.54億元、20.61億元的營收,占貝殼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17.11%、15.65%、3.31%。

從營收結構來看,存量房業務、新房業務是貝殼當下最為主要的營收來源。然而,堪稱貝殼營收支柱的兩大業務,其實在去年前三季度營收均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同比降幅分別達到11.98%、10.54%。

不過,從單季度來看,去年第三季度,貝殼的存量房業務、新房業務呈現出一定的復蘇態勢,前者的營收微降1.43%,后者同比增長30.91%。

有分析認為,盡管貝殼與地產交易相關的業務有所回溫,但鑒于房地產行業仍處于深度調整階段,貝殼的兩大核心業務營收依然面臨嚴峻挑戰,不容掉以輕心。而如今越發深度地涉足地產開發業務,貝殼或意在借此增加多元化收入,尋找新的增長曲線。

事實上,作為房地產行業的重要參與者,貝殼坐擁龐大的數據資源,目前貝殼在房產交易方面的銷售能力已被市場驗證。然而,對于貝殼而言,貝好家在投資拿地、項目定位、產品研發設計、營銷運營及成本管控等方面的能力仍需市場的進一步驗證與打磨。

傳統的房地產投資模式往往遵循“前端決定后端”的邏輯,從投資拿地到開發建設,再到市場營銷,缺乏一定的靈活性。在房地產市場步入下行周期后,這一模式的弊端愈發凸顯,導致大量項目滯銷。

這種情況下,貝好家便凸顯出一定的優勢,其可以運用算法對貝殼的海量交易數據進行深度分析,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整投資拿地策略與產品定位,以實現更加精準的市場匹配。

而貝好家近來密集的拿地動作,實則是一場大型實驗,旨在檢驗該模式如何跑通以及驗證貝殼C2M產品解決方案的落地能力。同時,由于近來土拍市場仍處于相對低迷的時期,貝殼此時拿地或可以用更劃算的價格拍得心儀的土地資源。

雷達財經注意到,截至去年9月末,貝殼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受限資金和短期投資合計結余為595億元,而其同期的短期借款僅3.07億元。相較于眾多現金流壓力巨大的地產開發商,貝殼的資金狀況其實更為樂觀。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鑒于房地產開發是一個典型的重資產行業,對于之前主要聚焦于房產交易服務、缺乏直接開發經驗的貝殼而言,隨著其在地產開發領域的持續深入探索,貝殼在項目規劃與執行能力、資金運作與風險控制、供應鏈管理與成本控制等方面均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秉持著“一體三翼”的戰略布局,貝殼在未來的地產開發領域將掀起怎樣一番風云?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貝殼找房

3.3k
  • 貝殼2024年營收創新高,二手房、裝修業務表現亮眼
  • 熱門中概股漲跌不一,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跌0.18%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業績下滑的貝殼,想靠下場拿地打開新增長點

不想造房子的地產中介不是好中介。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雷達財經 莫恩盟

編輯 | 深海

“中介大佬”貝殼,也有一顆想當開發商的心?2024年的最后一天,隨著上海、杭州年度土拍大戲的收官,貝殼旗下的貝好家在這兩大城市接連斬獲兩宗地塊。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其實這并非貝殼首度涉足土地拍賣市場。去年上半年,貝好家已在北京、廣州土拍舞臺初試鋒芒,雖未成功奪地,但其雄心已顯。

到了下半年,貝好家再展身手,相繼在西安、成都競得地塊,其中成都地塊還是貝殼首個自主操盤的項目。再加上此次在上海、杭州兩地摘得的地塊,貝殼半年時間已將超25億元的資金花費在拿地上面。

作為貝殼在多個城市拿地的主體,貝好家誕生于2023年7月,彼時正值貝殼升級“一體三翼”戰略之際。為了扶持貝好家的業務發展,貝殼招攬了眾多知名地產開發企業的精英,并在多個城市注冊公司以推進業務的落地。

盡管頻繁出手拿地,但貝殼及貝好家強調,貝好家的定位并非傳統開發商,而是數據驅動型住宅開發服務平臺。貝好家依托貝殼在數據、資金、營銷等領域的積累,為開發商、業主方、代建方等合作伙伴提供采取“1+2”模式、以C2M(從消費者到制造者)為理念的綜合解決方案。

去年12月,貝好家全國首個到開盤階段的“1+2模式”合作項目——長安華曦府項目在北京正式開盤。而此次在上海拿地,貝殼還將啟動建設“共筑好家”線上社區,讓業主參與到地產開發的前期階段。

而近期頻繁參與土地拍賣的背后,貝殼正面臨著一定的業績壓力。去年前三季度,貝殼實現營收623.32億元,但增速較2023年全年有所放緩,而其凈利潤同比更是下降32.93%。其中,作為貝殼營收支柱的存量房與新房業務,去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均下滑一成以上。

有分析認為,業績壓力下,貝殼涉足土拍市場,或旨在拓展多元化收入來源。作為深耕房產交易賽道多年的實力玩家,貝殼可以憑借其在數據、資金、營銷等領域的積累,充分運用C2M模式介入地產開發領域。不過,雖然貝殼資金狀況樂觀,但鑒于房地產開發為重資產行業,貝殼仍面臨諸多挑戰,貝好家的能力也需市場進一步驗證。

半年花25億拿地,“中介大佬”想當開發商?

近來,貝殼旗下的貝好家在土地交易市場上頻頻亮相,并積極參與競拍,這一舉動在業內外引起了廣泛的討論與關注。就在2024年臨近尾聲的最后一天,貝好家在上海和杭州接連拿下兩幅地塊。

其中,上海地塊位于奉賢新城的核心區域,用地總面積15304平方米。經過17輪激烈的競價,貝好家最終以6.97億元的價格擊敗保利置業、象嶼地產和天安中國聯合體成功拍得這宗地塊。這是貝殼首次在一線城市成功拿地,溢價率高達13.89%,成交樓板價約為2.28萬元/平方米。

而同一日,貝好家還參與了杭州2024年的最后一次土地拍賣。最終,貝好家與濱江集團、興耀房產攜手,以6.23億元的成交價拍下杭州錢塘區下沙單元QT0102-14地塊。據了解,該地塊建筑面積約3.8萬平方米,成交樓面價為16370元/平方米,溢價率為16.9%。

事實上,在國內的新房和存量房交易市場,貝殼并不是什么陌生的面孔,但在2024年以前,貝殼卻鮮少直接下場土拍市場參與拿地。目前,這一情況已悄然發生變化,2024年上半年,貝殼的身影出現在一線城市的土拍市場,下半年貝殼甚至已在多個城市成功拿地。

時間回撥至去年3月,貝好家就曾現身北京土地交易市場。彼時,北京順義新城兩宗地塊正式出讓。在眾多競拍者中,作為新鮮面孔的貝好家尤為引人注目。不過,該地塊最終被北京建工以11.67億元的價格拍下,貝好家則遺憾地與該地塊擦肩而過。

拿地首戰失利后,貝好家3個月后又南下廣州土地拍賣市場,再次尋求拿地機會。不過,貝好家此次拿地似乎仍只是“試水”,最終荔灣鶴洞路以南AF040134地塊被保利發展以約7億元的價格拿下,貝好家再次與地塊失之交臂。

同年7月末,貝好家的拿地之旅終于在西安迎來了曙光。彼時,位于西安市未央區的兩宗商住地被貝好家以1.34億元的底價收入囊中,貝殼借此實現了在公開市場首次拍地成功的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拿地并非由貝殼獨立完成。天眼查顯示,拍得兩宗地塊的西安嘉家致和置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1月,注冊資本達1000萬元。

而其控股股東陜西嘉明志遠置業有限公司,由貝好家(西安)置業發展有限公司、陜西遠大錦源科技有限公司分別持股95%、5%。據媒體報道,后者為西安本土公司。

盡管貝殼看似是這家公司的控股方,但有接近貝殼的人士向媒體表示,其背后真正的業主方另有其人,貝好家主要還是輕參與角色。貝殼方面也表示,“這是一次新合作開發項目落地,并非自主開發項目。”

時隔兩個月后,貝好家再次傳來拿地捷報,其以10.76億元的成交價在成都獨立拿地。但一位接近貝好家的人士曾向藍鯨新聞透露,此次拿地并不意味著大規模進入開發業務,未來貝好家仍將圍繞C2M產品解決方案開展。

然而,據雷達財經統計,2024年以來,貝殼旗下的貝好家已經成功拿下位于西安、成都、杭州、上海等地的5宗地塊,拿地總金額超過25億元。從半年時間花費超25億元的手筆來看,貝殼的拿地規模已經與一家小型房企相當。

基于貝好家頻頻拿地的動作,外界不少人猜測貝殼這個“中介大佬”或有意轉型為開發商。對此,貝殼管理層曾在去年三季度業績會上表示,貝殼不是要成為房地產開發商,在長期的商業模式上,貝殼不會使用自有資金做大規模的重資產開發投資。

而在官方公眾號近期發布的推文中,貝好家也表示,拿地并不意味著貝好家要成為房地產開發商,或通過大比例出資等賺取投資收益,而是繼續驗證其C2M產品解決方案的落地能力。

復盤貝殼進軍地產開發大業時間線

出手如此闊綽的貝好家,到底是何來頭?雷達財經了解到,貝好家背后倚靠著的是主打房地產交易和服務的巨頭玩家貝殼。早在2023年7月,貝殼就已成立貝好家事業線。此舉,被外界視為貝殼進入房地產開發領域的標志。

彼時,貝殼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彭永東曾在題為《翻越第二座山,吹響集結號》的公開信中宣布,貝殼的戰略將升級為“一體三翼”,并會據此進行相應的組織配套調整。這里的“一體”依舊以房產經紀為核心,而“三翼”則涵蓋了整裝、惠居以及貝好家三大業務板塊。

據了解,貝好家的團隊核心人員皆來自龍湖、金地、萬科、融創、合景泰富等眾多知名的地產開發企業,他們組建了一支集AI算法、數據產品、客戶研究、設計建造、營銷策劃等多領域專業人才于一體的多元化團隊。

為了加速業務的快速落地,貝好家此后在北京、成都、西安等多個城市注冊了分公司。據經濟觀察網報道,貝好家目前擁有一支200人左右的精英團隊,其中30%至40%的人員做技術產品研發。

不過,在去年拿地時,貝好家相關負責人強調,貝好家的定位并不是傳統房地產開發,而是數據驅動型住宅開發服務平臺,主要為業主方、開發商等合作伙伴提供“1+2”模式的綜合解決方案。

其中,“1”指的是產品解決方案,具體為以C2M為理念,通過大數據分析,利用AI算法洞察和挖掘客戶需求,形成精準的產品定位、產品設計方案;而“2”則指的是靈活多樣的資金服務、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營銷服務。

目前,貝好家處于前期探索階段,重點關注中國主要一二線城市的合作機會。而仔細復盤貝殼的拿地策略,可以發現一些細微的差別。在北京、廣州兩地的土拍市場,空手而歸的貝殼更多是在淺淺試水。之后,貝殼以和其他開發商聯手的方式在西安摘得首宗地塊。直到在成都拿下的地塊,才是真正由貝殼自主操盤開發的首個項目。

另據貝殼集團副董事長、貝好家首席執行官徐萬剛透露,此次在上海拍得的地塊,是貝好家繼成都金三H12地塊項目之后第二個自主操盤的項目。

據了解,該項目初步定位剛需、剛改屬性,將全程由貝好家自主操盤,在拿地、定位、設計、營銷等各環節,充分體現貝好家的C2M理念,并深化落地貝好家特色的“好產品、好服務”。

貝好家北京區域總經理宋興華在接受經濟觀察網采訪時表示,一塊土地出來后,貝好家可以在15天內“跑出”一份完整的產品方案,“一個地塊該不該拿,不是看現在的市場,而是基于未來項目開盤時的市場行情”。

值得一提的是,貝好家其實已經成功將C2M理念應用于實際項目中。此前貝好家在北京與電建地產合作操盤了長安華曦府項目,而該項目正是貝好家C2M理念落地實施后首個入市銷售的項目。

去年12月15日,長安華曦府項目正式開盤。開盤當日,現場超1300人參與搖號選房,僅2.5小時內首推所有房源便售罄,銷售額達16億元。

為進一步落地C2M理念,讓用戶能夠直接參與到未來心儀房子的設計環節中,貝好家在拿下上海的這宗地塊后還將以該地塊為起點,啟動建設“共筑好家”線上社區。

用戶只需登錄貝殼App進入“共筑好家”頁面,即可對地塊同步上線的產品設計方案進行瀏覽、評價,這意味著業主可以提前參與到自己新家的建設中來。

此外,雷達財經還了解到,2025年,貝好家將重點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杭州、南京、武漢等十余個城市開展業務,持續以C2M理念推動構建“以人定房、以房定地”的房地產開發新模式。

地產開發實驗背后,貝殼業績承壓

頻頻在土地拍賣市場現身的背后,貝殼當下在業績方面正面臨著一定的壓力。

財報顯示,去年前三季度,貝殼斬獲623.32億元的收入,相較上年實現8.27%的增長。不過,與2023年全年高達28.2%的增速相比,貝殼的營收增長有所放緩。

利潤方面,去年前三季度,貝殼將35.01億元的凈利潤收入囊中,但相較上年同期的52.2億元卻出現了明顯的下滑,降幅達到32.93%。

而將時間線進一步拉長,2021年、2022年,貝殼甚至連續兩年陷入虧損泥沼,分別錄得5.25億元、13.97億元的凈虧損。

與此同時,貝殼的毛利率也出現了下滑。去年前三季度,貝殼的毛利率為25.31%,低于上年前三季度的28.79%和上年全年的27.92%。

分業務來看,去年前三季度,存量房業務、新房業務分別為貝殼貢獻192.79億元、205.77億元的收入,前述兩大業務占貝殼同期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30.93%、33.01%。

同期,家裝家居、房屋租賃服務、新興業務及其他分別為貝殼斬獲106.62億元、97.54億元、20.61億元的營收,占貝殼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17.11%、15.65%、3.31%。

從營收結構來看,存量房業務、新房業務是貝殼當下最為主要的營收來源。然而,堪稱貝殼營收支柱的兩大業務,其實在去年前三季度營收均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同比降幅分別達到11.98%、10.54%。

不過,從單季度來看,去年第三季度,貝殼的存量房業務、新房業務呈現出一定的復蘇態勢,前者的營收微降1.43%,后者同比增長30.91%。

有分析認為,盡管貝殼與地產交易相關的業務有所回溫,但鑒于房地產行業仍處于深度調整階段,貝殼的兩大核心業務營收依然面臨嚴峻挑戰,不容掉以輕心。而如今越發深度地涉足地產開發業務,貝殼或意在借此增加多元化收入,尋找新的增長曲線。

事實上,作為房地產行業的重要參與者,貝殼坐擁龐大的數據資源,目前貝殼在房產交易方面的銷售能力已被市場驗證。然而,對于貝殼而言,貝好家在投資拿地、項目定位、產品研發設計、營銷運營及成本管控等方面的能力仍需市場的進一步驗證與打磨。

傳統的房地產投資模式往往遵循“前端決定后端”的邏輯,從投資拿地到開發建設,再到市場營銷,缺乏一定的靈活性。在房地產市場步入下行周期后,這一模式的弊端愈發凸顯,導致大量項目滯銷。

這種情況下,貝好家便凸顯出一定的優勢,其可以運用算法對貝殼的海量交易數據進行深度分析,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整投資拿地策略與產品定位,以實現更加精準的市場匹配。

而貝好家近來密集的拿地動作,實則是一場大型實驗,旨在檢驗該模式如何跑通以及驗證貝殼C2M產品解決方案的落地能力。同時,由于近來土拍市場仍處于相對低迷的時期,貝殼此時拿地或可以用更劃算的價格拍得心儀的土地資源。

雷達財經注意到,截至去年9月末,貝殼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受限資金和短期投資合計結余為595億元,而其同期的短期借款僅3.07億元。相較于眾多現金流壓力巨大的地產開發商,貝殼的資金狀況其實更為樂觀。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鑒于房地產開發是一個典型的重資產行業,對于之前主要聚焦于房產交易服務、缺乏直接開發經驗的貝殼而言,隨著其在地產開發領域的持續深入探索,貝殼在項目規劃與執行能力、資金運作與風險控制、供應鏈管理與成本控制等方面均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秉持著“一體三翼”的戰略布局,貝殼在未來的地產開發領域將掀起怎樣一番風云?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新县| 榆中县| 巧家县| 凯里市| 阳泉市| 常熟市| 勃利县| 宝应县| 临汾市| 巢湖市| 海口市| 台南县| 泗洪县| 芦溪县| 洛扎县| 蓬安县| 湘潭市| 广州市| 肃北| 平阳县| 汉川市| 九寨沟县| 保亭| 和静县| 玛沁县| 中宁县| 汕头市| 化德县| 沁水县| 托克逊县| 永平县| 文昌市| 运城市| 嘉义县| 郧西县| 桐庐县| 西充县| 兴安盟| 云阳县| 伊川县| 临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