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爾法工場
兩大光伏龍頭,以訴訟點燃了新的一年。
“人狠話不多”的晶科能源(688223.SH),其全資子公司——上饒新源越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對隆基綠能(601012.SH)及其代理商江西上為科技提起訴訟。該訴訟已于1月3日立案,預定 2月13日開庭審理。
原告要求隆基綠能即刻停止侵犯相關發明專利權,并賠償經濟損失。涉案相關專利,集中在TOPCon電池技術及組件技術領域,具體專利細節尚不明晰。
晶科能源在TOPCon技術路線上占據著絕對的優勢地位,其專利儲備雄厚。2022 年,LG 集團退出光伏制造領域時,上饒新源成功受讓LG發明專利超過740件。
這些專利廣泛覆蓋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制備的關鍵技術環節,并在美、中、歐等多個重要市場區域擁有法律保護。
隆基綠能相關負責人向媒體表示:“公司會積極調查應對,必要時也會針對TOPCon及其它技術系列產品提起反訴。”
關于此次訴訟的誘因,業界有一些揣測。
一種說法是,晶科試圖用TOPCon的專利與隆基的BC專利進行互換,但雙方沒有談攏。
筆者認為,這種推測站不住腳。“炸彈”要經過精妙計算后,“炸”在最關鍵的地方。僅因專利互換未果,晶科能源就貿然發動專利戰,可能性不大。
晶科掌握的TOPCon專利對隆基的吸引力實屬有限。隆基篤定BC技術為未來晶硅路線的主流走向,并未在TOPCon領域重點發力。
況且,隆基在國內外市場獲取TOPCon電池片,更多選擇外采電池片或委外加工電池片,降低可能存在的專利侵權風險。
打專利戰未必能賺到便宜,這一點晶科當然心知肚明。近年來的光伏專利戰,訴訟更多被作為強化籌碼的手段。
筆者從接近隆基的知情人士處得知,晶科翻臉,有部分“搶訂單”的因素在。隆基方面并不想把事情鬧大,預計很快會和解。
回顧過往,巨頭訴訟之爭,最終還是會回到談判桌上。
有意思的是,此次訴訟,可能給本已見到曙光的反內卷行業“自律聯盟”帶來不小沖擊。
業內人士透露,晶科和隆基作為光伏產業“自律聯盟”小組的核心成員,在行業秩序維護中各有職責。晶科負責對產能自律的監督,隆基負責牽頭價格監督。
在二者及同業共同努力下,行業自律初見成效。
近期招標中,各大行業龍頭和骨干企業的組件報價,絕大多數在協會最新公布的成本參考價0.69元/W及以上。
在硅料端,通威股份、大全能源(688308.SH)、協鑫科技等企業紛紛宣布“減產控產”。1月6日,國內硅片企業報價再度出現較大幅度上漲。
如今,巨頭間競爭又有新劇情,暴露出自律公約下的同盟并非鐵板一塊。
晶科與隆基,在松散的自律聯盟“小組長”職責之外,更是直接的競爭對手。
在定價機制、落后產能界定及產能分配等關鍵問題上,兩大巨頭存在分歧。
比如,行業設定最低價格紅線,大廠出貨量大、口碑好,更容易獲得訂單。這對兩家都是好事。
但同一價格訂單,如何分配額度是個棘手問題。此前就出現過有廠商企圖通過搭贈、變相降價謀求更多配額。
與晶科相比,保價對仍在致力于提高BC性價比的隆基來說,邊際收益更顯著。
而晶科靠著山西大基地新建的TOPCon產能,成本優勢明顯。因此,于晶科而言,如果必須二選一,強化TOPCon的主流地位、強調出貨量,比漲價或保價更實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面對BC路線的聲勢越來越大,晶科必然希望進一步鞏固TOPCon技術領域的市場地位。
晶科能源是Topcon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最多的企業。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曾公開喊話,鼓勵通過專利授權、付費使用的方法實現行業共贏,但對于“不打招呼,拿來就用”的做法,也將堅決打擊。
拋開官方堂皇說辭不提,晶科選擇“硬剛”隆基,背后還是利益爭奪。
另一方隆基綠能,則面臨市場份額流失以及技術轉型的壓力。
雖然2024年組件出貨量還未公布,但從各家統計結果看,晶科能源穩居第一,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分列其后,隆基已滑落至第四。
接近隆基的人士透露,2025年,隆基正在規劃“全球出貨量第一”的戰略,測算過何種情況下能重回第一。這勢必與氣勢正盛的晶科狹路相逢。
聯盟往往是從內部開始瓦解。如果“小組長”之間不睦,自律聯盟的成員們看明白了此中玄妙,也會有樣學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