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安晶
2025年1月8日,代表美國東海岸和墨西哥灣沿岸4.5萬名碼頭工人的工會宣布與雇主達成初步協議,避免了碼頭工人1月15日的新一輪大罷工。
美國國際碼頭工人協會與代表資方的美國海事聯盟于周三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就新的6年合同達成初步協議。
聲明將新協議描述為“雙贏”局面,但沒有公布協議具體內容。聲明指出,新協議保護了碼頭工人的現有工作,還設立了框架讓東海岸和墨西哥灣沿岸碼頭現代化同時也會創造更多新工作。
是否用機器取代人力、讓起重機等設備實現自動化操作是美國國際碼頭工人協會與雇主的最大分歧點。雇主認為人工操作設備效率低,使得美國港口的效率低于荷蘭、新加坡等其他國家的自動化港口。工會則指責雇主以提高效率為借口,通過降低工人工資、裁員來使企業利潤最大化。
去年10月1日,國際碼頭工人協會與資方因工資、設備自動化等問題發生分歧,協會的數萬名工人舉行了3天罷工。罷工期間,美國36個港口受影響,貨物堆積、航運價格飆升。雙方隨后就工資問題達成初步協議并同意將已有合同延長至2025年1月15日,港口工人暫停罷工。
但去年11月,雙方再次因自動化問題發生矛盾,工會重新威脅將在今年1月15日罷工。本周二,工會與資方就避免罷工展開新一輪談判。
美國有一半以上海運集裝箱運輸都需要經過東海岸和墨西哥灣沿岸碼頭。行業分析師預計,如果美國國際碼頭工人協會罷工不超過1周,則不會對美國經濟產生實質性沖擊。一旦罷工持續超過1周,美國每天將遭受5億美元損失;罷工超過1個月,每天的損失將升至2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