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內卷式”惡性競爭的重地。發展惟艱,一部分企業選擇止損出局,一部分企業選擇躺平,一部分企業選擇加入“內卷式”惡性競爭,唯有少部分企業選擇不從眾、不氣餒、不服輸。不畏挑戰與流言,迎難而上,需要勇氣,需要機遇,更需要智慧。
作為科創板首批25家上市公司之一,蘇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瀚川智能”或“公司”)有過夢想和榮光,上市后也走過彎路和坎坷。外部環境無法選擇,上市之初發展壯大的雄心猶在,如何破局?現在看來,公司選擇了一條回歸初心、清晰并堅守能力圈、謀求穿越周期之路。
一家企業,只要走出心氣和基本面的谷底,以后走出的每一步,無論起伏,無論難易,無論多久,都是向上的路。
做長長板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瀚川智能是靠做連接器自動化設備起家,后來給很多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全球龍頭提供生產設備,2019年的時候設備出口便高達40%。這就意味著,這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基因里面,全球頭部廠商的大客戶資源、海外布局與運營能力、汽車電子領域深厚的技術和工藝沉淀,至少在5年前就已具備。
既然已經有長板,那就聚焦重點做長長板。
據公開報道,汽車智能化發展趨勢下,瀚川智能積極拓展智能汽車的攝像頭、激光雷達自動化生產線,以及各類傳感器、扁線電機自動化生產線等業務,并在高速線束、連接器自動化生產線領域占據行業領先地位。
“未來,全球智能汽車數量會激增,加之每輛車對高速傳輸線束都有大量需求,高速傳輸線束的市場規模難以估量。”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瀚川智能營銷中心總經理胡書勝透露,公司下游客戶對高速傳輸線束生產設備的效率要求日益提高,期望單位時間內產出更多線束,這為公司帶來了新的業務增長點。
有行業人士表示,線束和連接器的機會不只是在智能汽車領域,另一十萬億級別賽道、人形機器人、數據中心其實對線束和連接器的需求同樣巨大。據了解,公司已經接到數據中心領域客戶數千萬元的訂單。基于底層技術和工藝的通用性,對包括瀚川智能在內的公司而言,高速線束、連接器自動化生產線領域的機會和市場空間足夠廣闊,前景無限。
自動化生產線在新場景、新領域的運行,依托于技術和工藝層面“點”的突破,也依賴整個業務流程運行效率的提升,瀚川智能在相關領域深耕十余年,沉淀深厚。
據了解,在汽車新四化發展趨勢下,新產品和新工藝快速迭代,對汽車制造上下游企業的技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形勢新要求,瀚川智能持續打磨“硬實力”。2024年上半年,公司完成GemNet90°和180°項目的開發及生產,并把GemNet90°交付至客戶。“在研發過程中,團隊攻克了高速傳輸線束的信號衰減與干擾難題,提高了傳輸效率與可靠性,最終開發出性能優異的新產品。”瀚川智能相關研發負責人介紹。
與此同時,公司堅持標準化、平臺化發展理念,通過數據采集、清洗、傳輸、存儲、分析、預測、可視化等工業互聯系統模塊,全方位梳理業務流程,重塑了公司的“操作系統”,智能制造進一步提速。
值得一提的是,瀚川智能的出海能力目前在國內企業中也堪稱翹楚。據了解,2024年上半年,瀚川智能汽車裝備海外訂單占汽車裝備整體訂單比例已經過半。公司的業務已經覆蓋全球20多個國家,并在歐洲、美洲、東南亞、非洲等地區建立子公司及分支機構。在此背景下,公司還計劃加大開拓北美和歐洲等國際市場。相較國內市場,海外市場堪稱“肥美”,海外業務的開拓和發展,將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優化重構
取舍之道,在于有取有舍。
對瀚川智能而言,“舍”在于戰略層面、組織層面、業務層面、人事層面,全方位開展。壯士斷腕,不拖泥帶水,長痛不如短痛。
據了解,在戰略和業務層面,瀚川智能董事長蔡昌蔚重回技術和市場一線,擔任公司CTO,貼近市場,牽頭開發真正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在聚焦汽車業務的同時,及時收縮虧損的充換電和電池業務,合并成新能源事業部,由公司創始元老郭詩斌直接管理;調整后的事業部,今后主要聚焦松下,SK ON等海外優質客戶。公司還重新審查各個子公司的業務,非核心業務進行出售,不盈利的子公司進行關停。對于公司核心主業——汽車裝備業務做深做透,基于業務訂單的快速增長,公司的汽車設備事業部擴充近百余位員工奮戰一線。通過業務變革,公司努力實現輕裝上陣,以求提升整個公司的運營效率。
組織和人事層面,瀚川智能對財務,營銷,生產,采購,人事等核心部門展開了系統性的優化工作,讓組織更加精簡和高效;優化人員,重新梳理組織架構,能者上,庸者替。
尤為難得的是,據介紹,公司在號召員工“打仗”的同時,在激勵機制方面堪稱大方。公司對于保留的員工做了一次全面的復盤,啟動了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職位晉升和調薪的工作,所有部門都搭建了一正兩副的干部梯隊,所有員工的平均薪資增長10%。與此同時,新一期的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也已推出,打造一支能沖鋒、能打硬仗的隊伍。
困境反轉?
對瀚川智能而言,2023年尤其是2023年下半年以來,經營壓力大,相應的也反應在公司股價層面。下行已成過往,現在的問題是,公司經營和股價是否有機會迎來反轉?
不難看出,瀚川智能在一系列的拉長長板、優化舉措過后,公司業務層面和此前上市前夕比較類似,即汽車電子智能裝備構成公司業務和業績主體,不斷做精做細,做細分賽道領航者。而上市前夕,正是瀚川智能發展的高光時刻。
一位之前曾長期跟蹤瀚川智能的投資人士表示,公司“歸核聚焦”戰略從底層邏輯上是清晰的、可行的,容易獲得投資人的認可,問題的關鍵在于公司在戰略歸核之后業務層面是否能出現明顯的邊際改善,并體現在業績層面。一旦公司業績增長確定性和持續性確立,公司成為“困境反轉”類型投資標的還是可期的。“目前宏觀大環境和二級市場環境下,‘困境反轉’類標的具有稀缺性,一旦確定投資的賠率還是較為可觀的”。
瀚川智能能否實現困境反轉?目前來看尚不可知。不過能確定的是,公司目前正走在轉型正確的大道上,其也在為一眾制造業企業貢獻脫困前行的瀚川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