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遞觀察家
順豐第四大航空區域樞紐投運、京東物流連開國際航線、圓通嘉興樞紐投運、中通計劃今年買飛機......2025剛開年,快遞物流新一輪航空大戰隨即打響。
實際上,自2023年以來,快遞公司的空中較量愈發激烈,自有貨機規模也不斷在擴大。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順豐航空、京東航空、中國郵政航空、圓通航空等“快遞系”航司,共擁有全貨機150架左右。其中,順豐89架,京東7架,中國郵政42架,圓通13架。
正如圓通董事長喻渭蛟所言: 沒有自己飛機的快遞公司不是真正的快遞公司,于是,圓通成了通達系中第一個擁有全貨機的快遞公司,而2025年,中通或成為第二家。
在快遞時效戰、出海戰進展如火如荼之時,快遞公司集體在2025開年高調唱響物流空戰,并不意外。
開年空戰升級
剛步入2025年新篇章,快遞江湖就熱鬧起來,各大巨頭紛紛亮出“重量級武器”。
首當其沖的就是快遞界“空中霸主”順豐。
日前,順豐航空總投資10億元、建筑面積17.2萬平方米,位于成都雙流的西部航空貨運樞紐項目近期初步實現竣工驗收,計劃于今年8月完成智能分揀系統安裝調試并投產運營。
億豹網了解到,這是繼北京、杭州、深圳之后,順豐集團在國內建設的第四個區域性國際航空貨運轉運中心。而僅在成都,順豐就已經投資建設三大物流項目,包括四川分撥中心產業園項目、西部航空貨運樞紐項目和四川順豐東部新區物流園。
順豐看重成都并非偶然。數據顯示,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年貨郵吞吐量從2023年的70多萬噸突破至2024年的100萬噸,是中國內地第5個、中西部第1個航空貨運邁入“百萬噸級航空俱樂部”的城市,而順豐2024年在成都已經實現14.5萬噸的航空貨運量,約占成都國際航空樞紐貨郵吞吐量的15%。
如果順豐西部航空貨運樞紐項目和四川順豐東部新區物流園能夠在2025年如期投產,那么順豐在成都的貨郵占比顯然可以更上一層樓。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順豐航空開航15周年消息,自2009年12月31日至今,順豐航空累計投運89架全貨機、通航全球110多個城市、設立4個航空基地、安全飛行逾90萬小時、運輸貨物超700萬噸。
另一邊,京東物流航空起步最晚卻發展最快。
1月3日,京東物流開通深圳-曼谷航線,這是京東物流“全球織網計劃”中的一環。
得益于前期通過“買買買”收購跨越速運等輕資產運營的方式 ,京東物流“全球織網計劃”進展十分順利,截至2024年6月30日,京東物流運營的航空貨運航線超過2000條,在一眾快遞企業中算得上處于領先。
實際上,按照京東全球超級港項目的規劃,預計2025年機隊規模達到114架,貨郵吞吐量達233萬噸,2045年機隊規模達到501架,貨郵吞吐量超800萬噸。京東物流“夸下海口”的底氣,和其江蘇南通航空貨運樞紐項目即將于2025年底投產有關。
據了解,京東全球航空樞紐江蘇南通項目早在2020年就已經開工,總投資200億,預計2025年底投產。此前,京東物流宣布,2025年將以蕪湖全球港作為全球航空樞紐,以南通作為京東航空主基地,構建國內、國際68個全貨機站點,并在國內、國際形成6個區域航空樞紐。
億豹網發現,與順豐、圓通相比,具有電商基因的京東航空,在優質的貨源保障上具有獨到的優勢,并且3C等高價值產品也是京東的核心賽道,而空運將極大地保障高精密產品的安全性和時效性,需求端更穩定。
至于通達系中,第一個擁有全貨機的圓通,在浙江嘉興“東方天地港”航空物流樞紐項目上也是不遺余力。
按照規劃,圓通嘉興機場項目包括主體工程、貨運工程、配套工程和圓通航空物流項目工程,總投資152.2億元,將于2025年上半年建成投運。預計到2030年,機場旅客和貨郵吞吐量將分別達到180萬人次和110萬噸。
中通2025年也要來湊熱鬧,近期又傳出中通將要購買飛機的消息。
目前,中通貨運航司及相關產業項目已經落地長沙,項目總投資110億元,總用地規模約750畝。在中通的構想中,該項目將在長沙自貿臨空區打造集總部辦公、生產、倉儲、物流、跨境電商、金融服務等于一體的全產業生態圈。
如果中通加入,民營快遞市場初步形成順豐、圓通、京東航空物流樞紐“三國殺”的競爭格局,或將在未來演變為四足鼎立。
內卷突圍必經之路
對于如今的快遞企業來說,航空物流無疑是其飽受內卷、價格戰之困的“救命稻草”,將物流競爭從地面帶上天空,爭奪航空物流市場,就是在爭奪快遞市場的未來。
億豹網認為,快遞公司加碼航空物流的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是對抗價格戰影響,并贏得時效戰的關鍵。
2024年,我國快遞量在11月份便突破了1500億件,再創新高已成定局。這意味著,快遞公司動輒數百億票的業務量,如果不進行產品、服務分層,那么利潤空間就會持續壓縮,而客戶顯然也需要更豐富的產品服務體系來滿足不同的需求。
目前,快遞公司時效產品和經濟產品價格分層明顯,像是冷鏈食品、鮮花、3C等高附加值產品的寄遞需求,顯然更需要時效產品來滿足,而時效產品則具有更高的溢價空間,想要搶奪這部分市場,那么與時效對等的航空物流能力必須跟上。
事實上,近年來,圓通快遞陸續推出了圓準達等服務。與此同時,京東物流也推出了特快送等具有明確時效承諾的產品。這些高端服務的定價相較于普通快遞服務有了顯著提升,例如,圓準達的基礎運費設定為19元,而京東特快送的基礎運費則為20元。
其次,布局航空物流也是快遞出海的關鍵。
隨著制造業和供應鏈的全球化趨勢,尤其是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跨境航空物流需求日益增長。2023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達到16.8萬億元,同比增長10.56%,預計2024年將達到17.9萬億元。這一趨勢促使快遞行業通過發展航空業務來承接跨境物流業務,以滿足市場對快速、高效物流服務的需求。
在這一背景下,各大快遞巨頭紛紛加速其國際化步伐。
自去年起,順豐、京東物流、圓通、極兔等快遞企業加大了海外市場的拓展力度,特別是在東南亞和中東等跨境電商的新興市場積極布局,并開通了多條東南亞貨運航線。
想要分走跨境電商風口的蛋糕,航空物流是必選項。
與國際巨頭差距明顯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國內快遞公司在航空物流領域打得火熱,且客戶需求市場空間廣闊,但與國際物流巨頭還是具有一定差距。
僅從全貨機規模上看,就存在不小差距。公開數據顯示,FedEx已擁有全貨機超700架,;UPS擁有超600架;DHL也有300架次左右。
實際上,國內快遞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大多選擇以退役的民航客機改裝為全貨機,機型老舊、飛行員的成本高昂,而即便如此,快遞公司買飛機還是要靠搶。可以說,不管是王衛,還是喻渭蛟,為實現飛天夢都付出了昂貴的代價。
另外,國內航空貨運行業面臨著一些短期內難以解決的挑戰。首先,貨運飛機的起降需要較長的跑道,因此只能在大型機場運行。其次,貨運飛機的飛行優先級較低,通常只能在夜間飛行,這限制了快遞企業的時效產品,使得最快只能實現次日達。
此外,現有的貨運機型普遍較大,導致中等城市難以實現足夠的裝載率,目前全國只有40個城市能夠起降大型貨機。
這些因素共同制約了運輸效率和物流服務的靈活性。
在億豹網看來,快遞公司間的“空中競賽”不僅是企業層面上的較量,更是反映國家航空物流綜合實力的窗口。
長期以來,航空物流被視為中國物流市場的一塊短板。盡管如順豐、京東、圓通等企業正力圖在全球舞臺上展現風采,但也必須承認,在國際化征程中,他們仍面臨重重挑戰。
這些不僅包括高昂的運營成本、多樣化的業務模式探索、國際合作中的復雜協調,以及增強品牌國際影響力的艱巨等等。
盡管中國物流業的崛起已是大勢所趨,但想要在激烈的“空中競賽”中保持并增強競爭力,或許還需要更多上層設計的支持。
來源:快遞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