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素楠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安泰復材正在與東莞市積極洽談投資落地協議,依托銀瓶合作創新區的產業基礎,通力打造低空飛行器的整機制造產業集群區。”2025年1月8日,東莞(上海)投資交流會在滬舉行,常州啟賦安泰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即“安泰復材”)聯合創始人、董事聶常海在會上透露了上述信息。
安泰復材是大飛機、無人機以及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企業的核心供應商。其官網顯示,安泰復材成立于2017年,發起股東包括安泰科技、國家先進制造業基金、中關村母基金、中國鋼研大慧九鼎、常州市政府投資基金、常高新集團等。
該公司于2018年5月全資收購了德國COTESA GmbH公司(空客波音復材供應商)和德國EC公司(歐美超豪車復材部件供應商)。安泰復材的核心業務是航空級碳纖維復合材料結構件,業務覆蓋空客、波音、中國商飛等民機轉包業務,以及尖端領域的高端工業品應用。
“我們成立的初衷是為了解決大飛機核心關鍵材料部件的問題,到2020年開始涉足國內中大型貨運無人機,現在也成為eVTOL整機設計研發制造的產業鏈龍頭。”聶常海說。他透露,目前安泰復材在中大型無人機的市場占有率達50%,在eVTOL樣機的市場占有率高達70%。
安泰復材低空事業部總經理曹靖對界面新聞表示,目前大飛機業務仍占公司業務80%,低空經濟約占20%。“但我們認為大飛機的復材結構件市場天花板可能就是千億規模,而低空經濟將是萬億規模,所以我們將在低空經濟上加大投資。”
低空經濟于2024年初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之后,發展迅速,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多個區域呈現明顯優勢。
曹靖指出,大灣區的低空應用場景做得不錯,深圳和廣州成為低空經濟試點城市。與此同時,大灣區經濟活力很高,低空經濟企業眾多,客戶配套需求強烈。他預計,隨著多家eVTOL的取證潮,整機制造需求將在2027年左右井噴。“我們華南的客戶會堅定做主機廠,那我們要跟客戶配合上。”
去年下半年,安泰復材開始與東莞接洽。
“東莞憑借既有優勢已經搶占先機,從省到市的層面,都出臺了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為大家勾勒出清晰的發展藍圖。”聶常海說。
據東莞市政府副市長陳慶松介紹,東莞擁有灣區戰略優勢。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進程加速,東莞無疑是獲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之一。
“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讓東莞可以充分利用港澳地區的國際化資源和先進經驗。東莞緊鄰港澳,使東莞能夠成為大灣區內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交匯點,吸引外國歸來的人才和技術。大灣區貨幣體系的多樣性為東莞提供了更加靈活和便利的金融環境,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流入。
此外,國家對大灣區建設給予全方位支持,讓東莞的企業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政策紅利。為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東莞聚力打造濱海灣新區等重大平臺,瞄準承接深圳、香港等地優質資源,著力發展先進制造、人工智能、金融服務等高端高新產業,全力打造東莞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安泰復材看中的謝崗鎮,作為東莞的“東大門”,毗鄰深圳,處于深莞惠幾何中心,在廣深莞惠“一小時生活圈”內,總面積91.04平方公里。在這里,重點發展的產業是高端裝備制造業、新一代電子信息、新材料和低空經濟。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謝崗鎮規劃推出650畝土地資源,打造通航整機制造特色產業園區。謝崗通用航空制造及供應鏈項目于2022年10月14日正式開工,2024年9月13日正式落成并交付使用。
與此同時,謝崗鎮致力于打造東莞市的試飛基地平臺,并在獲得相關機構批準設立臨時空域后,正加快超粵飛行營地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建設一條800米長的跑道,將打造一個集合飛機展示區、低空飛行體驗區的露營營地。同時,謝崗鎮還計劃建設一個直升機應急保障基地,并探索將無人機技術應用于警務巡邏、城管巡查等領域的更多“低空+”創新應用場景。
“東莞本身就是全球制造工廠,產業鏈配套能力非常強,我們在飛行器產業配套能力這塊看中了東莞,包括成本、人才等配套服務優勢。”聶常海說,政府從項目審批的便捷通道到資金設備的精準助力,讓企業可以心無旁騖地投身低空經濟創新研發與產業拓展。
東莞生產全球近五分之一的智能手機、五分之一的毛衣、四分之一的動漫衍生品和全國近85%的潮玩;擁有34個工業門類,占全國所有41個大類的82.9%;規上工業企業超1.4萬家,位居全國第1;專精特新“小巨人”236家,國家高企10250家,均居全省地級市第一位,居全國地市級前列。
陳慶松特別提到東莞的“快反競爭力”優勢——專精特新企業或許規模不大,但它們能把一個產品做到極致,誕生了許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隱形冠軍”,與“三大手機”等龍頭企業共同構成東莞完整的產業生態。這種多元化的產業生態,使得東莞的企業能夠迅速響應時下“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也就是東莞強調的“快反競爭力”。
他以《黑神話:悟空》這款火爆全球的游戲為例指出,東莞的企業快速地抓住這個機遇,在游戲機及其零附件板塊的出口,2024年前三季度就超過了26.5億元,同比增長達到了30.9%。
低空經濟也是知識密集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人才需求大。聶常海認為,東莞不僅能共享大灣區的高端人才,前沿技術與廣闊市場,更為企業的商業運營筑牢根基。
東莞具有科創賦能優勢。據陳慶松介紹,東莞科技創新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三,R&D占比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是大灣區“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的重要基地。東莞松山湖科學城被納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全球第四臺、中國首臺散裂中子源投入運營,阿秒激光和南方先進光源等大科學裝置加快籌建,由中科院支持建設的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已經形成了800多人的科研團隊,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已開辦入學,大灣區大學即將招生入學。
“企業布局東莞,不僅可以結合東莞的創新基礎更好地開展高端智能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等方面的研究,而且能依托東莞完善的產業鏈條和強大的配套生產能力,將科技創新成果快速實現產業化。”陳慶松說。
此外,作為一座人口平均年齡僅33.4歲的城市,東莞年輕消費者占比超六成,有著巨大的消費潛力。山姆在東莞開設的首店,開業不到一個月,銷售額突破一億元。
關于下一步發展,曹靖透露,公司計劃2025年啟動華南大灣區中大型飛行器結構交付中心選址和建設,擬采取先行租賃廠房的形式,布局部裝、總裝交付。同時,作為“鏈主”企業,安泰復材也將著力培養自己的材料、模具、工裝供應商、自動化制造、檢驗檢測裝備供應商,完善產業鏈供給,為低空經濟的規模商業化批量交付提前做足準備。
繼12月舉行全球招商大會簽約超2500億元之后,大灣區“雙萬”城市東莞又馬不停蹄地來到上海推介,其背后是轉型的緊迫性。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根據最新的東莞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東莞市2025年的重點工作之一是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東莞將開展“人工智能+”行動,聚焦新一代電子信息、新能源、半導體及集成電路、低空經濟等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具身智能、下一代移動通信等四大未來產業加強招商引資。
陳慶松表示,東莞正在構建2000億高質量發展基金體系,將繼續完善政策性基金和市場型基金。另一方面,經過多年的發展,東莞已經建立83家上市企業和230多家后備上市企業梯隊。“這其中不乏有優質的并購標的,歡迎廣大企業通過并購等方式,積極參與到東莞的產業發展當中,同時,東莞也設立了并購基金,大力支持這些優秀企業并購合適的標的,實現多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