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文娛價值官 陳 桐
編輯丨美圻
年初誕生爆款已成為近年來劇集市場的普遍現象,近日,《大奉打更人》《白月梵星》《風中的火焰》《千朵桃花一世開》《國色芳華》等劇相繼開播,大家紛紛搶奪“頭彩”的絕佳檔期,愛優騰芒四大平臺都拿出了誠意,通過精挑細選過后的高品質內容來為新一年的劇集市場定下調子。
而剛剛過去的2024年,劇集市場充滿變革與挑戰,燈塔專業版《2024年劇集市場報告》顯示,全年長劇(15分鐘以上)數量266部,較2023年減少10.1%,但頭部作品表現穩定,“腰部”劇集整體播放、口碑表現均有提升,國產劇在IP質量與創新賽道取得新的突破。
從觀眾角度看,我們共同走過2024的劇集市場,一起追過《繁花》《慶余年2》等國民爆款,也迎來了《我的阿勒泰》《邊水往事》等自帶創新基因的驚喜,更品過《墨雨云間》《與鳳行》給足的爽感和糖果,市場供給與觀眾對于優質內容的期待實現了更好呼應。
新的一年,劇集市場邁入更為激烈又穩定的戰局,我們從四大平臺的片單和內容儲備,提煉出三個關鍵詞,提前洞察2025年劇集市場的發展變化。
現實力,真正關心“我”的當下
文娛價值官從愛優騰芒公布的片單看,2025年現實和古裝依然是數量最多的兩大題材,這其中,現實題材優勢最為明顯、一枝獨秀。在已獲得發行許可的2025年待播電視劇名錄中,現實題材占總部數的70%,且基本都為當代題材。
2024年的口碑劇主要集中于現實題材作品,《繁花》《南開北往》《我的阿勒泰》《玫瑰的故事》《山花爛漫時》《小巷人家》等作品相繼出圈并在全網引發熱議,讓行業再次看到了真正優秀的現實題材所蘊藏的巨大能量。2025年,無論是市場層面還是政策層面,對現實劇都更為有利,富有創新性的佳作將會接續登場。
在諸多待播的新作中,我們看到了2025年現實題材兩個更為明顯的新趨勢。首先是文學改編劇進一步升溫。目前,根據“金盾”文學一等獎作品、曉重同名小說改編的《駐站》正在央視一套與騰訊視頻熱播中,也掀開了今年文學影視改編熱的序幕。
根據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改編的同名年代劇《北上》,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愛奇藝的2025片單中都占據顯眼位置,有望于今年上半年播出。根據賈平凹同名小說改編的當代都市劇《高興》,由《問蒼茫》導演王偉執導。改編自亦舒同名小說的現代都市情感劇《獨身女人》,由《我的前半生》《贅婿》《繁花》的編劇秦雯執筆,該劇也被許多網友寄予厚望,認為有超越《玫瑰的故事》的潛力。
此外,改編自梁曉聲小說《父父子子》、阿來小說《塵埃落定》、孫甘露小說《千里江山圖》、趙德發小說《繾綣與決絕》的劇集也在緊張拍攝或制作中。繼網文之后,傳統文學、嚴肅文學加速成為影視行業的“香餑餑”,越來越多的電視劇創作者都希望以嚴肅文學為源頭活水,挖掘一些更有深度的故事。而嚴肅文學影視化的高性價比、高精品率,也讓更懂作品、懂市場的影視創作者回歸到這個領域。
二是現實題材更細分、更多元的創作方向進一步被強化。2025年待播現實劇中,有講述90后一路沿河北上追尋理想,又順流而歸返還,扎根建設家鄉,展現當代青年對民族文化深度認同的《北上》;有聚焦何家老一輩及6個女兒人生故事的女性群像劇《六姊妹》;也有刻畫“社畜”破除謠言與商海弄潮歷程的《你好1983》以及將鏡頭對準基層政法干警掃黑行動的《勢在必行》。
可以看出,在更細分、更多元的大方向下,2025年的現實劇又分化出兩條不同的創作路徑:一批作品關照小人物的普通生活,弘揚真善美,走溫暖現實主義道路。另一批作品則更犀利地關注社會問題,鞭撻假惡丑,走批判現實主義道路。
雖然這兩條路徑涇渭分明,但都有共通的創作內核,那就是現實題材創作要真正能夠記錄時代,與“我”的當下息息相關,敢于觸及現實,而不是貼著所謂的熱搜話題寫故事,情節實則與現實生活嚴重脫節。
我們預測,2025年的超級爆款,依然會來源于現實主義題材,那些深刻反映大眾真實境遇和煙火生活的故事,才能與全圈層的觀眾共情共鳴,最終贏得口碑和熱度。
新鮮感,深挖更多未觸達的角落
這兩年,創新是劇集行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之一,無論是大IP的煥新還是題材融合或敘事手法的創新,文娛價值官發現它們都指向了一個現實:套路化的創作已經沒有生存空間,只有深挖更多未觸達的角落,做引領者和先行者,才能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站穩腳跟。
8集迷你劇《我的阿勒泰》成為去年劇集市場中最獨特的存在,短短8集4天便更新完畢,但后勁十足,超30萬人在豆瓣上打出了8.9的年度最高分。這部劇之所以大獲成功,“創新嘗試”是最大的功臣。無論從創作角度還是傳播角度,《我的阿勒泰》的創造性都毋庸置疑。
2025年,年代、懸疑、科幻等賽道將出現更多被賦予“新概念”的創新性、探索性作品。在當下刑偵劇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正在播出的《風中的火焰》試圖通過獨特的敘事方式和人物塑造來突破常規,一邊下鉤子、一邊解扣子的敘事節奏非常厲害,在國產劇中是一次難得的嘗試。
此外,《借命而生》《正當防衛》《人之初》《烏云之上》《漂白》《沙塵暴》等待播的懸疑劇都在題材、形式、載體、結構上有很多新的突破,跳出了目前懸疑劇本的框架,也不拘泥于常規的破案模式,用“求異思維”在本已擁擠的賽道中拓展出新邊界。
以《沙塵暴》為例,這是國產懸疑劇首次將環境災害與懸疑元素相結合,這為類型創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這部被譽為西北版《漫長的季節》的作品,做好題材創新和懸疑營造的同時,如果還能像《山海情》一樣,給觀眾們展示最真切的西北生活圖譜,基本能提前預定年度爆款。
對于年代劇而言,創新表達對于吸睛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大。從四大平臺《生萬物》《喀什古城》《燦爛的風和海》《六姊妹》《生命樹》《四喜》等待播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2025年代劇呈現出三大新的亮點。
一是更多年代劇采用輕喜的表現形式來消減這一題材的嚴肅和沉悶,降低這類宏大敘事劇集的觀看門檻。
二是用足夠有趣和接地氣的切入點和敘事方式,來吸引足夠多的年輕受眾。
三是牢牢抓住題材拓展和細分賽道,進一步拓展出更多元的視野。
科幻劇方面,2025年也將是科幻劇的豐收之年,《夢之海》《天才玩家》《小鎮奇談》《球狀閃電》《火星孤兒》等作品將陸續上線,這些新作將深挖更多未觸達的科幻角落,將最真實的中國現實主義與更具世界普適性的科幻理解和人文思辨進行結合,給觀眾帶來更有自我風格的科幻作品。
當前,平臺競爭正在逐步邁向比拼“新故事”的階段,行業進入了尋求差異化內容的競爭新格局。每一部創新的作品可能不會全盡如人意,但敢于嘗試、擁有創新基因和極致長板的平臺,未來一定是突圍的勝出者。
短劇化,回歸初心與純粹
這兩年微短劇的一路狂飆,讓傳統影視從業者和長視頻平臺有些坐不住。長視頻平臺一方面加大投入,通過提高分成比例等一系列方式鼓勵短劇精品化內容創作,加速布局短劇場。另一方面,長劇受到微短劇的影響越來越深,長視頻平臺和傳統影視公司都紛紛用短劇思維去創作長劇。
2025年,長劇的短劇化會在兩個維度進一步提速。其一是長劇的創作手法會更多借鑒微短劇快節奏、強反轉的優勢,尊重觀眾口味的變化。
去年暑期,《墨雨云間》成功借鑒了短劇干脆利落的高效敘事和爽感節奏,最終成為火爆出圈的超級黑馬。年底,當觀眾紛紛開始總結今年的古偶成績單時,沒想到又殺出了一匹“小黑馬”《九重紫》。這部劇之所以能夠有此成績,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取短劇之長補長劇之短”的結果。
文娛價值官觀察,今年的許多待播新劇在創作時,都強調了短劇思維,在鏡頭美學、運鏡設計、氛圍營造等方面都取“短”補“長”,通過鏡頭語言和起承轉合牢牢掌控觀眾心理。同時,也進一步遏制內容“注水”亂象,向短劇學習如何提高情節密度。
其二是長劇在形式和體量上會更接近短劇,類似《我的阿勒泰》8集左右長度的迷你長劇或是中劇會越來越多。
據業內人士爆料,2025年各大長視頻平臺對于16集以上的自制劇和定制劇都會更加謹慎,長劇縮減集數幾乎成了硬性規定,制作中的長劇都在剪輯等環節壓縮劇情,控制總長度,否則很難上線。
當然,短劇化并不意味著短劇會取代長劇,長劇在敘事深度、人物塑造和情節展開等方面具有短劇難以比擬的優勢。二者并不是彼此的補充,也不會相互取代,而是觀眾和市場都需要的內容品類。
不久前,《我是刑警》的熱播就再次證實了這一點,這種專業寫實的高質量類型劇,是短劇所無法取代的,優質頭部長劇的影響力,也是微短劇難以實現的。
總的來說,2025年的劇集市場將迎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變化,呈現出多樣化和創新化的新趨勢。在一年又一年的接續中,國劇必然會逐漸走向成熟,讓好內容持續多點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