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高菁
天賜材料(002709.SZ)連續兩年凈利大降。
1月7日晚間,電解液龍頭天賜材料公告,2024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在4.4億-5.2億元之間,較2023年同期減少幅度區間為76.73%-72.5%。
這是天賜材料連續第二年凈利潤出現大幅下滑。2023年,該公司實現凈利18.91億元,同比降低66.92%。在這之前,天賜材料經歷了連續三年凈利大增,同比增速均突破三位數。
天賜材料成立于2000年,主營業務為精細化工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鋰離子電池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種化學品。
2024年上半年,鋰離子電池材料為天賜材料貢獻了86.82%的營收。在該領域,天賜材料主要生產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和正極材料磷酸鐵鋰產品。天賜材料官網顯示,其國內電解液市占率由2021年的28.8%提升到2023年的36.4%。
天賜材料指出,去年凈利大幅下滑,主要由電解液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單位盈利減少,疊加部分產品的存貨跌價損失以及資產減值、信用減值等事項導致。
東吳證券研報預計,天賜材料電解液盈利情況有望自2025年二季度起改善。
自2023年以來,受下游需求放緩影響,鋰電材料市場出現了供需失衡現象,產品價格大幅下跌,企業普遍處于盈利周期底部承壓狀態,競爭持續激烈。
2024年前三季度,天賜材料、新宙邦(300037.SZ)、多氟多(002407.SZ)等頭部電解液上市企業均出現了凈利潤同比下滑。
研究機構EVTank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12月,中國鐵鋰電解液的銷售均價已經跌至2.1萬元/噸,較2023年年初跌近六成。鑫欏資訊電解液品類研究員趙衛衛此前在行業分享會上預測,2025年電解液市場價格下降空間較小,整體或將呈現波浪震蕩趨勢。
在此背景下,天賜材料將“一體化”和“國際化”作為核心發展戰略,即提高核心原材料產能自供比例以及加快海外產能建設進度。
天賜材料曾在接受調研時表示,針對電解液及其關鍵原材料六氟磷酸鋰,該公司會把產能擴張的重心放在海外市場上,國內在未來幾年都將不會有大規模產能投放或新建項目。
在國內,天賜材料目前已在廣州、九江、天津、寧德、溧陽等地布局了電解液生產基地。其中,九江基地是天賜材料最大生產基地,其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液體六氟磷酸鋰制造基地。
自2020年啟動國際化進程以來,天賜材料目前已確定在北美、摩洛哥等國家及地區布局鋰離子電池材料項目,并且還計劃于北美設立配樣室,以滿足下游客戶送樣需求。
就在業績預告發布的同時,天賜材料還披露了兩則與北美業務相關的公告。
其一為,天賜材料計劃與霍尼韋爾通過股權購買和認購,在美國共同組建兩家合資公司,分別從事液體六氟磷酸鋰、電解液等產品的生產經營和銷售。
具體而言,天賜材料子公司特拉華天賜將向霍尼韋爾轉讓其全資子公司德州天賜49%的股權,轉讓對價預計為1666萬美元,股權轉讓完成后,天賜特拉華持股51%,霍尼韋爾持股49%。與此同時,特拉華天賜將認購霍尼韋爾全資子公司AEM增發股份,交易對價將根據AEM的初始投入情況另行協商確定,認購后霍尼韋爾持股51%,天賜特拉華持股49%。
其中,德州天賜將專注于電解液的生產經營和銷售,擬投資建設“20萬噸/年電解液項目”;AEM將專注于液體六氟磷酸鋰產品的生產經營和銷售,擬投資建設“10萬噸/年液體六氟磷酸鋰項目”。
在去年11月的調研活動中,天賜材料曾透露,美國“年產20萬噸/年電解液項目”還在工廠設計及相關環評手續辦理階段,預計在2026年底完成建設,產線的投產節奏會根據美國市場上量情況進行調整。
天賜材料指出,霍尼韋爾具備氫氟酸產品的規模化生產供應能力,此次合作可以實現液體六氟磷酸鋰原材料的北美本地化供應,同時能夠實現液體六氟磷酸鋰的副產酸的循環,降低產品生產成本;此外,與本地企業的合資有利于其在北美實現本地化經營,加快電解液產品在北美的規模化生產。
另一則公告是與先進材料制造商德山集團下屬子公司Duksan Electera簽署電解液代加工協議。Duksan Electera專注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的生產制造,目前已投建首個北美電解液工廠,生產規模為10萬噸/年。
德州天賜將在協議期限內委托Duksan Electera加工生產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產品,其中2025年至2027年期間委托加工總量預計不低于1萬噸。電解液原材料將由德州天賜供應或者德州天賜指定供應商供應。
天賜材料稱,該協議的簽訂有利于快速實現公司鋰電池電解液產品在北美的規模化生產,實現對重點客戶的“就近供應”,降低運輸成本,同時為其進入及進一步開拓北美市場搶占先機。
截至1月8日收盤,天賜材料股價報收17.83元,下跌1.71%,總市值為342.1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