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林騰
在競爭激烈的北美消費電子市場中,TCL已成為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在2025年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上,TCL發出了強有力的聲音。其展位面積達2342平方米,相比過去擴大了670平方米,成為參展的最大中國品牌。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曾分享,“(TCL)第一次參展時僅有9平方米”。
TCL在這次CES上展示了其在電視領域的技術積累,如萬級分區的X11K量子點Mini LED電視——115英寸的QM891G,作為全球最大的量子點Mini LED電視,這款產品打破了量產尺寸的限制。除此之外,TCL華星也推出了印刷OLED技術的屏幕,這是該領域的首款量產產品。
過去幾年,TCL在北美顯著增長。根據Circana的數據,TCL在第三季度的出貨量同比大幅增長27.5%,其1月-9月在美國零售市場的份額穩居第二,僅次于三星。值得注意的是,大尺寸電視的銷量飆升,前三季度75英寸及以上尺寸電視的出貨量增長了72.6%,市場份額提高了3.6個百分點,達到9.7%。
在拉斯維加斯的百思買商店里,界面新聞記者發現,TCL的產品擠進了核心銷售區,與LG和三星等行業巨頭一同醒目地陳列著。美國百思買當地銷售對界面新聞記者說:“這兩年LG和三星產品幾乎都沒有增長,只有TCL在顯著增長”。
北美消費者以其挑剔的品味和對高端視聽體驗的高要求而聞名,他們對大屏幕和先進技術有著強烈的偏好。過去,北美的大屏電視主要是由三星、LG的OLED電視所主導。
“但我們發現了OLED在大屏幕尺寸方面的局限性,如高成本和高能耗。相比之下,我們的MiniLED技術在成本和性能上具有顯著優勢,特別是在更大屏幕應用中。” TCL實業泛智屏BU副總經理左波對界面新聞記者說,所以,TCL電視在北美制定的戰略,就是“bigger, better”。
“比如熱播的美劇《權力的游戲》其中一集的畫面是個黑暗畫面,OLED顯示里就是一片黑色,但是MiniLed因為屏幕背光亮點更多,可以用算法和芯片進行控制,所以能看得更清晰,這是消費者能夠直接感知的產品差異”,上述銷售說,OLED產品雖然是美國用戶首選,但現在他們也在開始接受MiniLED。
在線下渠道店,界面新聞記者觀察到,同樣尺寸的電視,TCL MiniLED電視已有接近OLED顯示的畫質,且價格僅為LG和三星等公司的OLED款的一半左右。除此之外,TCL的MiniLED電視有98寸可選,但LG電視展出的OLED電視最大屏幕尺寸僅為83寸。
“屏幕越大,我們的競爭優勢越明顯”,左波認為。
在MiniLed技術上,TCL華星的面板能力為其提供了上游供應鏈優勢。全球范圍內,能夠生產像115吋這樣超大且完整面板的高世代生產線屈指可數。隨著面板尺寸增大,對于顯示面板的均一性和良率要求指數級提升,尤其考驗廠商面板、玻璃組合的偏貼和bonding工藝。TCL華星11代線帶來的經濟切割效率及先進面板制造技術具有競爭優勢。
早在2019年,TCL便發布了首臺量產的Mini LED電視,并擁有多項自研的Mini LED核心技術,如六晶方芯、光學微透鏡等。而三星、LG從2021年才開始重點投入量產。
除此之外,本土化制造,也是TCL能夠保持穩定供應和具有性價比價格的主要原因。TCL目前在墨西哥有兩大工廠,一是蒂華納TV制造基地(墨西哥MOKA*工廠),共16條產線,年產能已擴至如今的約300萬臺。二是TCL華雷斯TV制造基地,全年產能預計均在200萬以上,建立起了大尺寸電視注塑、機芯、模組整機全流程生產能力。
“TCL大尺寸電視是由華雷斯TV制造基地供應,生產到銷售只需一個月的時間,可以隨時響應用戶需求,而且0關稅”,左波說。
TCL墨西哥MOKA工廠負責人文恩江認為:“海外建廠的主要原因近地部署,方便靈活響應市場、關稅政策變化”。
在營銷方面,TCL的投入也在帶來效果。TCL在美國大手筆合作了知名節目,如贊助NFL職業橄欖球大聯盟、冠名好萊塢中國大劇院等。
憑著上下游整合、本地化制造、本土營銷等策略下的綜合投入,中國電視之王TCL已經逐步在北美站穩腳跟,并成功挑戰三星和LG等日韓巨頭的地盤。
“之前是沒有更大的屏幕,但當美國消費者體驗到更大屏幕之后,他們就會發生改變”,左波說,TCL還將在北美投入幾百個終端門店,提供更多的大屏觀影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