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唐卓雅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1月6日晚間,塞力醫療發布公告稱,暫時無法按期歸還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的募集資金,主要原因是客戶均為公立醫院,應收賬款回款周期延長,回款雖有好轉但仍不及預期。考慮企業經營現金流狀況,為減少財務費用支出,公司暫時無法按期歸還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的募集資金。
1月7日開盤,塞力醫療股價跌3.7%。截至收盤,塞力醫療報6.88元/股,跌1.99%,當前市值為13.14億元。
公告顯示,塞力醫療在2024年1月8日使用不超過5000萬元閑置募資暫時補充流動資金,使用期限不超過12個月。時至今日,塞力醫療未能及時歸還募資。
塞力醫療表示公司正通過多種途徑籌集資金,包括在經營層面維持并拓展公司業務規模、采取多種方式加大應收款項催收力度,增加公司現金流。另外,在保證公司正常經營的前提下,塞力醫療正探索出售所持有的股權資產。
塞力醫療表示,此次未如期歸還的募資將繼續用于與公司主營業務相關的生產經營,且本次募資的使用沒有與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實施計劃相抵觸,未改變募集資金投向,不會對公司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正常進行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塞力醫療半年以來第三次未能及時歸還募資。2024年7月、8月,塞力醫療各有一次到期未能歸還募資。具體而言,2023年7月,塞力醫療將不超過9000萬元募資用于暫時補充現金流,2024年7月,塞力醫療歸還800萬元至募集資金賬戶,仍有8200萬元未能及時歸還;2023年8月,塞力醫療將不超過3.9億元募資用于暫時補充現金流,2024年8月到期時仍有3.74億元無法按期歸還,到2024年12月又歸還800萬元,剩3.66億元未歸還。
截至目前,2024年塞力醫療共計未歸還募資4.98億元。對此,塞力醫療的解釋均為受限于行業政策影響,以及應收賬款回款不及預期。
據塞力醫療2024年三季報,截至2024年9月30日,其應收賬款高達13.38億元,當期其營業收入為14.2億元,應收賬款占總營收的比例高達94.2%。同期,塞力醫療的貨幣資金、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分別為2.54億元、2.53億元,高額的應收賬款占用公司較多的營運資金,如今的塞力醫療現金流告急,確實無力歸還募資。
并且,塞力醫療已經連續三年處于虧損狀態。2021年至2023年,塞力醫療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6億元、23.09億元、20.06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951萬元、-1.54億元、-1.59億元。與此同時,從2020年起,塞力醫療的應收賬款猛增,2020年至2023年,塞力醫療的應收賬款分別為15.15億元、17.52億元、17.67億元、15.26億元。2023年,塞力醫療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已經延長至295.5天,而2019年的周轉天數為196.1天。
塞力醫療的主營業務包括SPD (醫療耗材精益化管理)供應鏈管理業務、IVD(體外診斷產品)業務、 合作共建區域檢驗中心等。
新冠疫情期間,IVD行業整體實現騰飛,塞力醫療的營收也在2021年達到目前為止的最高點,實現營收26億元。另外,如金域醫學、迪安診斷、達安基因等IVD公司的業績也實現爆發式增長。
然而,隨著營收一同增長的還有應收賬款。也就是說,雖然這些IVD公司把貨賣了出去,但是大多是由公司自己墊資,應收賬款沒收回來,再高的營收也只是“紙面富貴”。根據塞力醫療2023年年報,主要應收賬款方有黃石市中心醫院、武漢市第四醫院、徐州市中心醫院、連州市瑞通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安康市中心醫院、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多家醫院。其中前五大應收賬款方去年底的期末余額為5.77億元,壞賬準備期末余額為2988.7萬元。
除了塞力醫療之外,金域醫學、迪安診斷、達安基因等公司也面臨“回款難”,2023年這三家公司分別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準備8.85億元、3.71億元、5.54億元。
實際上,在試劑耗材產業鏈中,流通服務商承擔了更多上游供應商預采集投入和下游醫療機構賬期壓力,行業整體回款周期較長是普遍現象。但疫情時期及之后,“回款難”的問題愈發突出。在2023年年報中,塞力醫療表示,自2020年疫情開始,由于醫保資金支付緊張,醫療機構回款周期延長,導致公司應收賬款回收周期相應延長、規模相應加大,最終導致公司融資成本上升。
然而,短期內討不回來“債”,現金流告急,塞力醫療不得不“賣子求生”。2023年,塞力醫療已經對山西、廣東、成都、黑龍江等地區的5家子公司股權進行轉讓,還清算注銷了9家子公司。2024年,塞力醫療又轉讓控股子公司阿克蘇詠林、匯信科技緩解財務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