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康諾亞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后簡稱“康諾亞”)自主研發的1類新藥康悅達?(司普奇拜單抗注射液)新適應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成都造”拿下“中國首個、全球第二個、1類新藥”,背后是企業技術積累尋求突破,也是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蓬勃發展縮影。
回顧2024年,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首發”涌現,“園力”盡顯。
全球、全國“首發”涌現,盡顯園區“新意”
全力追“新”、實力呈“新”,在最新公布的“2023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上,成都高新區排名第3,2024年更是“捷報頻傳”。

1月,由盛迪醫藥自主研發的醋酸阿比特龍米晶制劑獲批上市,拿下“國內首個”;3月,康德賽用于治療中晚期肝硬化的巨噬細胞注射液CUD005獲批臨床,成為“國內首款”。
6月,邁科康生物接力“首發舞臺”,其重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CHO細胞)的新藥臨床試驗申請獲批,為國產首家獲得CDE批準的采用重組蛋白技術路線的國產RSV疫苗。7月,該公司重組帶狀皰疹疫苗(CHO細胞)Ⅲ期臨床試驗正式啟動,其搭載的自主研發的新型佐劑系統MA105,成為全國首款進入Ⅲ期臨床試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復合佐劑系統創新疫苗。
藥王孫思邈劃分“未病”、“欲病”、“已病”階段,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企業聚焦“檢測”、“預防”、“治療”全領域,探索現代醫學力量。
8月,憑借自主研發的腫瘤精準放療重磅產品放射治療X射線劑量補償物,華曙圖靈成為國內首家自主研發并獲批放療組織補償物Bolus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的國產企業;9月,蓉生藥業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用層析法研制的丙種球蛋白——第四代“靜注人免疫球蛋白(pH4)”新適應癥獲批臨床,用于治療慢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病;10月,國內首個申報臨床的細胞基質三價流感疫苗獲批,來自歐林生物。
除了拿下眾多“國內首個”,還涌現出一大批“全球首發”。
由至善唯新自主研發并擁有完整知識產權的肌少癥rAAV的基因藥物zs112注射液相關臨床研究項目于8月啟動,拿下“全球首個”;與此同時,威斯津生物自主研發的“WGc-043注射液”成為全球首個中美雙報均獲批IND的治療EB病毒相關腫瘤的mRNA疫苗;10月全球首例喉部早癌手術專科化經口手術機器人完成,機器人來自成都博恩思......
聚焦前沿,全力追“新”。紐創醫療自主研發的紐創飛戈? .035"外周乳突球囊擴張導管,是全球唯一一款乳突結構的外周球囊兼容0.035"導絲OTW球囊系統,已于9月獲批上市;匯宇海玥自主研發的化學創新藥HYP-6589片于11月獲得臨床試驗批準,截至獲批,全球尚無同類產品獲批上市......
2024年,成都高新區新增藥械上市批件超225個,新增上市1類新藥2個,累計處于臨床階段在研1類新藥114個。康諾亞研發的國內首個、全球第二個治療特異性皮炎、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1類新藥獲批上市,恩沐生物的系統性紅斑狼瘡特效藥CMG1A46海外權益銷售,交易額超8.5億美元。
成都高新區高效推進“立園滿園”工作,積極構建園區向“新”力。一大批新技術、新產品從“待發”變“首發”,來自持續不斷的“園”力釋放。
“三個百萬”擴展,步步為營的高效“立園”
聚集創新要素,搭建創新“框架”,成都高新區“多維”打造“立園”體系。
以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后簡稱“生物城”)為例,今年,復星醫藥創新疫苗總部及產業基地、孵化園三期、血脂康二期項目等13個項目開工,面積100.86萬㎡;四川省婦幼保健院(天府院區)、松柏高完中、加速器三期等10個項目封頂,面積108.45萬㎡;邁克生物、加速器四期、華西國際生物研究與轉化中心等11個項目即將竣工,面積114.2萬㎡。

空間載體建設如火如荼,是空邁大步,還是步步為營,事實顯而易見。
康諾亞從2016年成立到走完研發、投資、創新成果轉化等環節到2024年新藥獲批上市,僅用時8年。“全國首款、全球第二”引人注目,業界少有的高效令人艷羨,“園區力量”更不可忽視。
在協同科研院所共建共享平臺、知名高校推進成果轉化、引進頂尖團隊推進項目攻關方面,生物城高效聯動天府錦城實驗室(前沿醫學中心)為龍頭的創新體系,華西醫院、北京大學、上海交大等頂級院校,趙宇亮院士、高紹榮院士等領銜的頂尖團隊。此外,聯合腦虎科技等知名企業組建未來賽道和前沿技術研究中心,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力爭關鍵前沿技術突破。

生物城“四向”發力,共筑技術“基底”的背后,是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的“立園思路”,而積極圍繞企業需求做深、做實服務工作,是其“立園誠意”。
從2019年入駐生物城以來,生物城為康諾亞提供了高品質載體空間、中試車間等關鍵設施,同時在資金和人才方面提供大力支持,為其企業發展和產品進度帶來全面“加速”。
成都高新區以“股權投資+債權投資+綜合金融服務”多元化模式的“項目全生命周期資本支持”,企業發展獲得“源泉”;以“宜居宜業”為目標,學校、醫院、人才公寓、公園等配套設施按部就班陸續呈現,區域品質提升,讓人才“來了并留下”。
生物城建成8年以來仍在配套設施上步步為營,而非一朝“到位”,足以看出成都高新區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精準立園”,緊盯發展“節奏”,遵循資源高效利用。
滿足資金、人才需求的同時,生物城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產業培育和服務體系:打造全周期科技孵化品牌“Bio-Link”,搭建行業協會與產業聯盟,鏈接監管部門指導、專業資本路演,為企業“搭舞臺”;通過Bio-Service科技服務平臺,鏈接政策推送、財稅咨詢等功能,為企業“送服務”。

要素齊聚促水到渠成,新藥獲批上市勢必提升公司發展速度,擴產擴規順理成章。在生物城支持下,康諾亞占地113畝、高標準、國際化的抗體藥物生產基地正快速建設。管中窺豹,可見一斑,良好環境持續助力企業“健康成長”,而企業有收獲也為“園區”增加“引力”。
以點看面,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積跬步至千里”,勢頭良好,勢能巨大。
2024年,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簽約落地一批“鏈主”“鏈屬”項目。如近10年四川省首個獲批1.1類重要創新項目“華西天然藥物總部”,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瞪羚企業永新醫療投資30億元的總部及分子影像設備制造基地、國產醫療內窺鏡領軍人才陳云亮團隊領銜的青藍集創智能內窺鏡總部創新研發產業化基地等項目接連引進。除此之外,潛在獨角獸企業睿健醫藥細胞治療藥物研發生產基地等項目也被成功引進。
“行業龍頭”伴隨“潛力股”,“鎮園之寶”與“梯次培優”格局逐漸成型。
深入298家企業,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的快步“滿園”
企業技術突破、園區量級提升并非一日之功,圍繞企業所需,著手增效提質,成都高新區加速“滿園”步伐。
“華西天然藥物總部”的引進伴隨著同一年獲批、投運、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快節奏。這樣的高效頻現于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行業,直指“幕后”——成都高新區生物產業局。
據了解,成都高新區生物產業局(后簡稱“生物局”)也是國內“率先”成立的,雖為前瞻,但“專精”才是目的。團隊人員超40%來自生物醫藥相關專業,其他人員均有豐富的產業推進經驗。這支專業過硬、深知產業脈絡、熟知企業所需的隊伍,高效聯動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行業246個國家級人才團隊及7萬名生物醫藥人才,顯著提升了成都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向新力”“服務力”“策源力”。

在“金融力”方面,生物局堅持規模提升和模式創新兩手抓。圍繞“資助-天使-產投-并購-S基金”打造全生命周期資本支持體系,累計組建24只生物醫藥方向基金,規模超340億元,投資超110個項目。創新“Bio”貸系列信貸產品,其中“Bio產業貸”為7家企業提供貸款授信5600萬元;全國首創“保險+品種”支付保險模式,新增醫療檢測補償保險等11個險種。
人才、政策、資金等關鍵要素基礎扎實是產業發展的可持續動能。
為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并取得進一步突破,精準的產業梳理和高效的解決問題勢在必行。
2024年,生物局圍繞省委、市委關于高質量發展工作要求,聚焦成都高新區“服務全面提升年”,全力推進產業發展與園區建設,積極貫徹落實“進解優促”工作,累計走訪企業289家,解決企業融資信貸、獲得市場機會、用工引才、政策咨詢等訴求、難點、堵點,增強企業發展信心,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2024年10月31日,生物局聯合成都高新區衛生健康局成立的產業鏈專班走進園區。在成都微芯藥業有限公司的現場調研后,專班與成都微芯、成都華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盛迪醫藥有限公司開展座談會,對于企業提出的新藥入院難、慢的訴求,專班負責人現場講解藥品入院政策、路徑、措施,并表示搭建院企交流平臺等后續工作。無獨有偶,專班協調解決邁克生物“集團”認證等企業問題138個,通過轉函協調跟進、開辦投融資沙龍、發布產業鏈上下游供需清單等途徑實現100%辦結。
現場解答伴隨后續跟進,及時與長效并重,圍繞企業需求將“進解優促”工作做實做深。

每一次“梳理”,是為了產業更好“出發”。近年來,生物局貫徹落實省委、市委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工作,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已聚集超3900余家生物醫藥企業,累計引進項目超300個,聚集波士頓科學、阿斯利康等重點跨國企業10余家,成都先導、康諾亞等本土上市企業10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四川省專精特新企業超50家,全球獨角獸企業2家,潛在獨角獸企業7家。
數年埋頭種因終獲水到渠成,2024年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首發”呈“井噴之勢”讓人驚喜卻并不意外。
聚焦成都高新區“服務全面提升年”,2024年生物局扎實推進產業發展和園區建設等各項工作并取得不俗成績,將不斷推進“立園滿園”行動,為“制造強市”“制造強省”持續貢獻生物醫藥力量。
來源:推廣
最新更新時間:01/08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