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
2024年港股市場募資額重返全球前五。
1月6日,界面新聞從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處獲悉,2024年香港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募股(包括原始IPO和二次上市)共融資110億美元(約855億港元),同期增長86.7%,在全球IPO證券交易所排名中位列第五,占據9.1%的市場份額。
前四名分別為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195億美元)、孟買證券交易所(173億美元)、納斯達克(170億美元)和紐交所(163億美元)。
據港交所公布的統計,2024年港股有71家新上市公司,當中68只主板掛牌,3只GEM(創業板)掛牌;香港上市公司增至2631家,較2024年初增加22家。
倫交所數據顯示,來自中國內地公司的IPO占據香港新上市的主導地位,在融資額方面占據96%的市場份額,總計105億美元,其余為來自美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的發行人。
香港IPO市場去年下半年開始復蘇。LSEG交易情報高級經理Elaine Tan告訴界面新聞,得益于下半年幾筆大額IPO交易的推動,2024年香港IPO市場實現了顯著反彈。此次增長的一大助力來自于美的集團的46億美元二次上市,這是自2021年快手科技62億美元IPO以來,香港規模最大的上市案例。
2024年,港股市場合計14只新股首發募資額超過10億港元,其中四家企業募資額超過50億港元,而2023年只有珍酒李渡一家公司募資額超過50億港元。
受益于政策端的支持,A股上市公司二次上市,以及從A股轉道H股熱度上漲。統計顯示,美的上市后香港“A+H”股數量達至149只。
“全年來看,制造業板塊表現尤為突出,占總IPO募資額的49.5%,高達56億美元,與上一年度相比增長了四倍有余。另外,高科技板塊IPO數量位居首位,反映了市場對數字增長、技術進步和創新解決方案的興趣日益濃厚。”Elaine Tan表示。
界面新聞梳理發現,智駕行業成為港股IPO市場的突出賽道之一。從年初速騰聚創上市,到2024年最后一天賽目科技開啟招股,智駕賽道IPO貫穿全年。其中,地平線機器人的54億港元IPO是2024年香港最大的原始IPO。
當前,自動駕駛行業正處于爆發初期,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前10個月,新能源乘用車L2級及以上的輔助駕駛功能裝車率達67.1%。這一風口下,智駕企業扎堆上市。
據不完全統計,有12家智駕公司在2024年于港股市場上市或遞表。這些公司分布在自動駕駛產業鏈的各環節——已經上市的速騰聚創和擬通過SPAC方式沖刺港交所的圖達通為激光雷達廠商,7月上市的如祺出行主營Robotaxi,地平線、黑芝麻智能以智能汽車芯片為核心,正在排隊的希迪智駕、福瑞泰克和已掛牌的佑駕創新主要提供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已在港股上市的九家智能駕駛企業募資額累計達約101億元港幣,占全年港股融資總金額約12%。
港股市場之外,臨近年末,還有兩家Robotaxi公司文遠知行和小馬智行赴美上市成功。
行業處于爆發期,上述企業普遍實現高增長。如地平線在2024年11月宣布,出貨量突破700萬,已定點量產車型超過290款;速騰聚創2024年前三季度賣出了38.19萬臺激光雷達,同比增長超過2.5倍。
中信建投研報指出,智能駕駛是2024年的重要景氣賽道之一:首先,伴隨端到端模型的發展應用,高階智能駕駛的滲透率將逐步提升;其次,國內蔚小理、華為、小米等紛紛布局,智能駕駛功能已經成為消費者購車的重要決策因素,伴隨功能進一步升級,潛在市場將繼續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黑芝麻智能為港股市場首個自動駕駛芯片企業,同時也是港交所去年第二家根據“18C章”上市的公司。
2024年內,共有三家根據“18C章”上市的公司,還包括晶泰科技和越疆科技。
2023年,港交所推出特專科技第18C章,允許無收入、無盈利的科技公司上市;2024年8月,證監會與港交所宣布對18C新規進行為期三年的短期修改,對已商業化和未商業化的特專科技公司最低市值要求均下調20億元。
港股市場在De-SPAC領域也實現了突破。2024年10月,東南亞電商代運營公司Synagistics在香港聯交所以De-SPAC方式上市,成為香港2022年設立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上市機制以來的首個并購交易案例。
德勤中國預測,2025年A股發行人、內地龍頭企業、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和海外公司將會推動香港新股市場,市場全年將會錄得約80只新股,融資1300至1500億港元。科技、醫療及醫藥和消費行業仍將會是新股市場的引擎。
但無論是上市數量還是融資額,目前港股市場離高峰尚遠。
港股IPO數量的高峰出現在2018年,達到208家;融資規模則在2006年和2010年達到峰值,分別是3278億港元和4323億港元。可以說,當下香港新股市場只是完成了底部爬坡。
從二級市場來看,資金相當謹慎。去年在港股上市的新股中,有25家在上市首日收跌,上市首日破發率為35.7%,遠高于A股市場新股1%左右的首日破發率。
對于投資者而言,自動駕駛、Robotaxi業務能否真正實現商業化是其關注焦點。但目前自動駕駛產業仍在“持續燒錢”,研發投入巨大而回報周期偏長,哪怕上市也尚且沒有松一口氣的機會。
據Wind數據,在已上市的自動駕駛企業中,只有黑芝麻智能實現盈利,其余企業均產生不同程度的虧損。如地平線,2024年上半年凈虧損50.98億元,同比擴大170%。地平線在招股書中透露,預計全年虧損會大幅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研發持續投入。
商業化投放走在前列的公司也未能幸免。2024年前三季度,文遠知行凈虧損達到19.24億元,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小馬智行2024年上半年凈虧損5178萬美元,虧損有所收窄。小馬智行此前表示,預計在2025-2026年左右,實現千臺Robotaxi落地運營才有望實現單車毛利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