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蕊 賈璐
界面新聞編輯 | 崔宇 史國偉
在《中國省級行政區綠色生產力評價指數報告2024》中,界面智庫從綠色發展、綠色創新、綠色生態、綠色生活和綠色政策五個維度對31個省級行政區進行了綠色生產力評估。結果顯示,北京、廣東、浙江、江蘇和上海位列前五。
相關閱讀:
界面智庫發布《中國省級行政區綠色生產力評價指數報告2024》,北京、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列前五
綠色生產力引領全國的北京,還有哪些進步空間?|解讀區域綠色生產力①
作為華東地區的代表省份之一,安徽綠色生產力總指數為85.37,排名位于第7位,較上年前進了4名,進步明顯。從五個一級指標的排名來看,除創新發展名次未變,其他四個指標均較上年有所提升。其中,在綠色生活方面的提升最為顯著,較上年前進了5名,得分僅次于北京;在綠色生態和綠色政策方面均提升了3名,分別排在第16名和第11名。
50個二級指標中,安徽共有20個指標進入前10名,其中11個指標躋身全國前5名;20個指標在11名至20名之間;有10個指標在21名以后,這些指標主要集中于綠色空間與綠色環境方面,如平均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PM2.5年均值、城區環境噪聲均值等。
一、綠色發展表現平均,清潔能源發電比重落后
在綠色發展方面,安徽的得分為87.1,位于第12名,處于中上的位置。名次較上年沒有變化,各細分指標的名次浮動也較小。其中,安徽在清潔能源發電比重這一指標上表現不佳,2022年僅為11.99%,位列第28位。
此外,單位GDP用水量這一指標排名后退了2名。安徽省2022年用水總量為300.5億立方米,單位GDP用水量為0.0067立方米/元,在31個省級行政區中排名第20位。農業用水的增加是導致用水總量上升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2022年安徽水資源公報》,2022年全省農業用水占用水總量的58.5%,較上年增加31.61億立方米。
不過,在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這項指標上,安徽的表現非常亮眼,達到了93.37%,排在第4名,較上年提升1名。安徽省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的區域、種類、行業集中度很高,如馬鞍山、淮南、六安、合肥等城市,產生了全省過半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這種集中度有助于集中資源和力量進行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和處置。
二、綠色創新穩步前進,綠色發明專利占比下降明顯
在綠色創新方面,安徽的得分為83.81,較上年前進了1名,位于第11名。
2022年安徽省財政性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高達6.06%,較上年提升了0.58個百分點,排在第2名;高新技術企業占在冊企業比重為1.17%,較上年前進了3名,位于第11名。安徽省堅持加大投入和結構優化并舉,支持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2022年安徽省科技支出508億元,居全國第4位。
然而,安徽在綠色發明專利占地區年度獲得的發明專利比重這一指標上表現并不理想,位于第25名,較上年后退了5名。2022年安徽省的培育重心偏向于高價值發明專利,全年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6.58件,同比增長33.2%,導致綠色發明專利占比相應有所下降。
三、綠色生態處于中等水平,空氣質量與噪聲情況有待提升
在綠色生態方面,安徽得分84.25,位于第16名,較上年前進了3名。
2022年安徽省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7平方米,較上年提升了10名,進步迅猛,位列第6名;平均每百萬人擁有公園13.61個,較上年也有明顯的進步,盡管名次提升了7名,但在31個省級行政區中僅排在第20名,還存在進步空間。在污水排放處理率方面,安徽省的名次較上年提升了8名,位于第15名。近年來,安徽省大規模推進國土綠化科學建設,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國土綠化空間適宜性評估工作,全面實行造林任務落地上圖精細化管理。持續大力推進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生態廊道和皖南、皖西生態屏障建設工程,全省完成人工造林34萬畝、封山育林113.5萬畝、退化林修復73.8萬畝、森林撫育208.1萬畝。
然而,2022年安徽全省城區環境噪聲均值高達55.1分貝,位列第26名,較上年后退了2名。其中,六安市的問題較為顯著。2022年六安市各渠道噪聲投訴總數為9205件,其中工業噪聲、建筑施工噪聲、交通運輸噪聲和社會生活噪聲等各類噪聲投訴均占有一定比例,這反映出城市噪聲問題較為普遍。此外,2022年安徽全省平均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和PM2.5年均值的排名也相對靠后,安徽在空氣治理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安徽省的空氣質量情況一直受氣象條件影響較為顯著。2022年底至2023年初,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了近年來持續時間最長、范圍最大、污染程度最重的一次重污染天氣過程。
四、綠色生活表現亮眼,新能源車上牌量高速增長
綠色生活是安徽表現最為亮眼的一個領域,獲得了88.36的高分,較上年提升了5名,位列第2名。
安徽擁有較為完善的城市軌道交通和新能源車輛服務體系,2022年安徽省的新能源車上牌量增長率高達156.51%,位列第4名。2022年安徽省出臺《支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提質擴量增效若干政策》,從支持研發創新、招大引強等八個方面提出33條具體舉措,以促進全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另外,多個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形成了較完善的汽車產業鏈條和良好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礎。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產量的增長,進而促進了新能源車上牌量的增加。在綠色消費和綠色餐飲方面,安徽的政策聲量力度也非常充分,兩項指標均位列第2名。
五、綠色政策排名中上,政策聲量類指標進步迅猛
在綠色政策方面,安徽得分為80.70,位列第11名,較上年前進了3名。
具體來看,安徽依然在政策聲量方面有著出色的表現。2022年安徽綠色財稅相關政策聲量指標較上年進步5名,位列第5名;綠色金融相關政策聲量指標位列第4名,較上年提升了13名,進步非常迅猛。2022年安徽省在綠色財稅和綠色金融方面實施了多項政策,如環境保護稅政策、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節能節水專用設備稅收抵免,以及綠色項目所得稅優惠服務、綠色轉型稅費政策清單等。此外,安徽還首次發布了《安徽綠色金融發展報告》,報告顯示,綠色貸款余額接近6000億元,同比增長高達55%。
綜合來看,安徽的綠色生產力發展水平在穩步提升、積極向好。其中表現尤為亮眼的要屬政策聲量類指標,特別在綠色財稅、綠色金融,和綠色生活等方面,安徽省出臺了大量政策,高效落實的同時注重宣傳力度。此外,安徽在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方面也表現突出。除廢物產生地域集中的優勢外,安徽的政策監督力度也持續發力,2024年8月發布的《安徽省貫徹落實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實施方案重點工作任務清單》,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及措施,合力推動全省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引導固廢處理裝備和技術應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而在相對薄弱的空氣治理方面,安徽也在奮起直追。2024年10月11日,安徽省發布《安徽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方案》,目標到2025年,全省地級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降至0.2%以下。面對清潔能源發電比重較低的問題,安徽省在2023年7月印發的《安徽省“十四五”噪聲污染防治行動實施方案》中,提出要加速發展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資源,提升能源消納能力,如儲能建設、電網優化等,同時完善市場化機制建設,全面促進能源結構的優化和綠色低碳轉型。
在亟需提升的噪聲治理方面,《方案》還從噪聲源頭管理、建筑施工噪聲污染防治、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法規標準體系完善、技術支撐和公眾參與等方面入手,提升城區噪聲管控效果。同時,安徽還將持續推進一系列舉措,如調整產業結構、強化工業污染治理、加強機動車尾氣治理、實施揚塵管控,和提升環保監管能力等。盡管安徽的綠色生產力表現依然存在一些短板,但隨著一系列積極措施不斷落地,相關指標有望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