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定焦One 詩齊
編輯 | 魏佳
顏值高、寓意好,帶有招財、招桃花等“神秘力量”的水晶,近年來在年輕人中異常火爆。
在明星效應的推動下,這一現象更加明顯。一方面,不少明星喜歡手鏈疊戴,水晶和其他飾品組合,既好看,又有一定的寓意。另一方面,明星們直播帶貨賣水晶,也進一步推動了水晶市場的繁榮。
例如,藝人徐藝洋在直播帶貨中,水晶手鏈就是絕對主角。有數據顯示,僅一場直播,銷售額就達到100萬-250萬,其中銷量最好的粉水晶手鏈累計賣出1000-2500條。同樣帶貨水晶的還有伊能靜,她在一場直播中出售的水晶相關商品,預估銷售額達539萬元。
關于水晶火爆的原因,有人認為現代生活壓力大,相信佩戴水晶可以帶來好運、健康以及內心的寧靜。也有人單純覺得水晶好看且性價比高,無論作為家中的裝飾品還是項鏈、手鏈等首飾,都能增添美感。水晶的流行有著年輕人情緒的推動,其中交織著玄學、市場供需以及消費心理等多股力量。
不過,市面上的水晶手鏈價格差異巨大,便宜的只要一兩百元,貴的卻能飆到三五千。這究竟是一門怎樣的生意?背后有哪些門道?
一年花了4.5萬,年輕人買水晶上頭
25歲的寧寧“入坑”水晶有一年了。這期間,她把幾乎把市面上喜歡的水晶品種都買了個遍。“有些是因為喜歡它鮮艷的顏色,有些是喜歡它表面的星光,還有些是質感很好,戴著好看。”她告訴「定焦One」。
粗略統計,她買了60多條水晶手鏈。剛開始,她都是買小幾百元的,之后眼光越來越高,越買越貴,最貴的一條是3900元。一年下來,她在水晶上花了4.5萬元。
受訪者供圖
在她看來,只要自己喜歡,購入的價格合理,就不是智商稅。她也坦言,買水晶經濟負擔確實有點重,“我今年打算收手,太燒錢了。”
買水晶“上頭”的年輕人還有很多。
“在喜歡的東西上花的錢,統稱為精神維護費。這句話說得太對了,上班太累,所以花錢欲望暴漲,上半年沉迷手辦盲盒,下半年沉迷水晶。”小顏從2024年7月開始買水晶,半年時間,買了七八十串手鏈,花了3萬多元。
受訪者供圖
最早她是從綠幽靈水晶“入坑”的,一發不可收拾。她買的手鏈價位以500元以內的居多,也有幾條高價的,最貴的是一條藍線石水晶手鏈,5800元。“實在是太好看了,我糾結了好幾天還是買了,貴一方面是因為藍線石比較稀有,另一方面,配飾是K金。”
小顏目前沒有后悔自己買了這么多水晶,在她看來,3萬多元最多買1-2個金鐲子,而水晶可以買七八十條,天天能換著戴。不過后續她打算減少購買,因為已經把喜歡的種類各買了一兩條,除非有特別喜歡的再買。
有網友調侃,“每一種水晶都想有,要不然老是覺得缺。我已經有50條美麗廢物了,我在不停地告訴自己,你不是蜈蚣,戴不了那么多。”
水晶有什么魅力,為什么突然火了?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水晶與玄學深度綁定,被賦予了很多意義。
除了帶有玄學色彩,水晶本身超高的顏值,也是年輕人“上頭”的重要原因。相比金飾、翡翠等傳統首飾,水晶的顏色更多,價格更低。
另外,如今“療愈經濟”和“悅己消費”流行,水晶的爆火符合當下的消費趨勢。某種意義上,水晶的流行也是一種“口紅效應”。
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水晶精準滿足了當下消費者既追求美感,又注重性價比和精神寄托的需求。事實上,水晶和其他首飾并無本質區別,它背后的意義是人賦予的,信則有,不信則無。
一條三五千,水晶的“加價邏輯”
水晶賣爆,但價格差異很大。以水晶手鏈為例,低至幾十上百,高則三五千元。不同價位的水晶,差異到底在哪兒?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了解水晶的生產環節,以及對應的“加價”情況。
在江蘇省東海縣做水晶批發生意三十余年的水晶珠寶有限公司創始人孟勇介紹,水晶是地殼深處的巖漿在冷卻過程中形成,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需要數百年甚至數千萬年、數億年才能形成。
和大家印象中不同的是,雖然東海是著名的“世界水晶之都”,但在礦石資源保護性開發的生態紅線約束下,當地早已不再開采水晶。從業者會去國外采購水晶原石,運回東海集中加工,做成各種造型售賣。水晶主要的原料采購地包括巴西、烏拉圭、印度、巴基斯坦、坦桑尼亞等國家。
從原料采購環節來說,不同品質的水晶,價格確實差異很大。
天然水晶的價格每克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影響因素包括種類、顏色、透明度、產地等。普通天然水晶,市場價格通常在每克二三十元左右,好一點的在五十元,極品天然水晶的克價則在幾百元至千元不等。如綠幽靈和發晶等,品質好的每克過百或幾百元。
孟勇告訴「定焦One」,水晶越透明,價格就越貴,里邊有棉、有裂就便宜點,再疊加顏色,白色的便宜,黃色、紫色的貴。“品質非常好的透明水晶,幾千元到數萬元一公斤,如果要是發絲的,能賣到幾萬元至幾十萬元一公斤。”
簡單計算,如果是每公斤一萬元的水晶,一串50克重的水晶手鏈的硬性成本約500元。
到了加工環節,手鏈的生產需要人工和機器一起參與,常見的方式是先由人工把水晶切成小方塊,再用機器磨成圓形。
據孟勇介紹,一臺機器大約6-7天出一次成品,其中約三天用于打磨、約三天用于拋光。每批成品的重量大約為2000多克,珠子的數量則根據大小有所不同。人工成本方面,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費是三四百元,手藝精湛的工人能達到每天三四千元。根據石頭形狀和工人師傅水平,石頭做成珠子的出貨量大約在30%左右。
至于銷售環節,最終的加價倍率和售價,取決于水晶售賣的渠道,以及經過了幾層從業者的“倒手”。
據孟勇介紹,他作為批發商,出售的水晶毛利率在10%左右。水晶行業從業者張文淵告訴「定焦One」,他經營的水晶制品直接賣給C端消費者,毛利率大約在30%。如果按此粗略估算,批發商和零售商加起來至少要保持40%的利潤空間。
也就是說,上述硬性成本約500元的水晶手鏈,加上人工成本、各種損耗,以及批發商、零售商的利潤空間,市場售價會達到近1000元。
除了以上成本,有從業者提到,由于水晶與玄學的綁定,有些水晶的價格上漲了50%左右。
至于該選擇什么價位的水晶,從業者和資深玩家也給出了建議。
孟勇經營的水晶手鏈,最低的批發價也要500元一條,主要出售給商場、電商、直播帶貨者、寺院、風水師等。他表示,市面上大量兩三百元的手鏈,有可能是水晶中品質比較低的一類,即棉絮雜質較多,這類水晶的原材料大約幾十元一公斤,也有可能是造假的水晶。
“我認為,價位起碼得500元以上,才可能買到一些入門級的品質還可以的真水晶。當然如果有的人不在意是不是真水晶,只是作為裝飾品戴一下,買兩三百元的也可以。”孟勇認為,市場售價在3000多元的,算是中等品質的水晶。小白用戶如果想買價格較高的水晶,首先要找專業的店鋪或者工廠,也可以考慮尋求一些正規的機構鑒定。
寧寧一般在電商平臺或者短視頻直播間買水晶,她的經驗是,“買直播間的手鏈時,要買一物一拍的。很多大直播間不是一物一拍,容易貨不對板。”
未來,水晶還會越來越貴
這兩年,水晶的原料價格差不多翻了10倍,但在從業者看來,這個行業經歷了多次起落。
孟勇在20世紀90年就開始做水晶生意,他回憶,每到水晶行情不好的時候就會淘汰一批從業者。“最早流行透明度非常高的白水晶,我們在白水晶珠子上磨42個面,因為水晶晶瑩剔透,多個面遇到光就會反射出七彩光,非常漂亮,一條這樣的手鏈我們剛開始賣180元。”
隨著白水晶價格越賣越低,幾乎沒有利潤了,從業者又開始想辦法。孟勇提到,當時推出了麻花型珠子取代42面型,需要機器打磨,再加上人工,每個人一天能做出幾十條,每條利潤在2元左右,這在當時已經算是不錯的收益。
后來,這類手鏈又不好賣了,從業者又轉向在顏色上出新。“開始我們只要白色水晶,像綠幽靈、發晶,早年都被當成雜質去掉了,后來很多人認識到它們的美,才開始值錢。此后水晶的顏色、種類越來越豐富。”
在他的從業經歷里,水晶行業大約三到五年是一個周期,“好個幾年,再差個幾年,就這樣輪回。每次行業好起來,通常是因為又出了新品。”
近年來水晶市場火爆,孟勇最大的感受不是客戶越來越多了,而是從業者越來越多,賣假貨的也越來越多,“我們的利潤率一直不高,暴利的是賣假貨的。”
水晶行業因為過度競爭以及信息差比較大,存在不少亂象。比如制假售價、虛假宣傳和欺詐行為,水晶常見的造假方式有注膠、染色、酸洗,還有以塑料、玻璃或者合成的人造水晶冒充真水晶。此前,就有商家將晶石或玻璃擺件當做水晶出售,被工商部門罰款。
孟勇認為,做水晶的廠家和商家,應該做真貨,做品質好的水晶,別把心思用在營銷、騙局上。想要做得長久,必須有好東西、好價格。而這也是他做水晶生意幾十年,能生存的下來的核心原因。
目前,國際上知名的水晶品牌有施華洛世奇,其以獨特的切割技術聞名。國內除了江蘇東海縣是水晶生產銷售的知名產業帶之外,浙江、廣東、湖南等地也聚集了一些知名的水晶企業。
但是,水晶行業未來的發展仍面臨不少挑戰。首先,水晶相對于其他貴重首飾來說價格相對低廉,市場習慣性地將其定位在中低端的位置,限制了水晶產品向高端市場發展的能力。同時,水晶市場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導致市場存在一定的混亂和競爭不規范現象。另外,水晶制品的分類分級標準在國內還是空白,缺乏行業標準體系的水晶行業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突破性發展,也增加了市場監管的難度。
更為重要的是,水晶行業還會面臨原材料的稀缺性問題。國外也有不少地方開始禁止開采水晶,優質水晶資源正變得越來越少。孟勇提到,以前一個水晶球售價僅幾百元,如今已漲至幾千元;以前好的鈦晶上的晶絲有韭菜葉那么寬,現在這種水晶幾乎難以尋覓,都流入到了收藏家手里。
回顧過去,水晶價格相對較低的原因在于其產量大,不算稀缺。然而,隨著開采限制增多、資源逐漸減少,以及消費需求的增加,水晶的價格明顯上漲。“以后水晶的價格肯定會越來越貴。”孟勇判斷。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寧寧、小顏、張文淵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