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有4名知情人士透露,即將第二次入主白宮的特朗普正尋求在新任期內“重置全球貿易平衡”。他考慮宣布“國家經濟緊急狀態”,從而為其對盟友和競爭對手普遍征收大量關稅而提供法律依據。
美國國會在1977年通過的《國際經濟緊急權力法》(IEEPA)授權總統可以單方面在宣布國家緊急狀態后管控和規范各項經濟與商務事宜,以應對境外異常狀況或特殊威脅。上述消息人士表示,由于這項法律沒有嚴格要求總統必須證明實施關稅是“出于國家安全的考慮”,因此深得特朗普喜愛。
據統計,截至2020年歷任美國總統一共在58項國家緊急狀態宣言中援引IEEPA,多數是出于國家安全原因針對特定國家和地區的特定事件實施制裁,如1979年的伊朗挾持人質事件是該法案在歷史上的首次使用。
該消息人士承認,特朗普團隊已就宣布相關國家緊急狀態進行了充分討論,不過目前未做出最終決定,特朗普本人也未像往常一樣立即公開予以回應。
而就在兩天前,也有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團隊正在探索適用于每個國家、僅針對事關美國國家或經濟安全的關鍵進口商品關稅計劃,包括國防工業供應鏈(對鋼、鐵、鋁和銅實施關稅),關鍵醫療設備(注射器、針頭、藥瓶和醫藥材料),以及能源生產(電池、稀土礦,光伏面板),這比特朗普在競選時承諾的要溫和許多。不過,特朗普本人隨即予以否認。
一個多月前,特朗普就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平臺上威脅,就職第一天就會簽署行政命令,對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入美國的所有產品征收25%的關稅,并對中國商品額外征收10%的關稅,以應對毒品和非法移民等國家安全問題。當時多位美國學者預判,最終關稅水平不會那么高。許多利益集團會說服國會議員、影響行政部門,從而限制關稅實施的范圍。
與此同時,美聯儲官員對特朗普貿易等政策的“可能影響”感到擔憂。美聯儲當地時間1月8日公布去年12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會議紀要顯示,幾乎所有美聯儲官員在上次會議上都同意,“通脹前景的上行風險有所增加”,部分原因是貿易和移民政策預期變化的“可能影響”。
經濟學家擔心,現在的大環境與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完全不同了,激進的關稅將產生更大的影響。南加州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系教授阿倫森(Jonathan Aronson)預計,如果特朗普在上臺第一天大幅提高關稅,其他國家將對等報復,隨之而來的是美國通脹飆升,屆時特朗普對大規模驅逐非法農業工人的立場就會動搖。那將是他的政治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