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重拳打擊財務造假。2025年1月5日,普利制藥(300630.SZ)發布公告稱,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公司于1月4日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告知書指出,公司2021年、2022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同時,2021年、2022年虛假記載的營業收入金額合計達10.3億元,且占該2年披露的年度營業收入合計金額的31.08%。虛假記載的利潤總額金額合計達6.95億元,且占該2年披露的年度利潤總額合計金額的76.72%。
具體來看,2021年至2022年,普利制藥通過虛構成品藥和原料藥銷售業務的方式,虛假確認藥品銷售收入和利潤。
其中,2021年多計營業收入4.37億元,占當年披露營業收入的28.94%,對應營業成本1.29億元,多計利潤總額3.08億元,占當年披露利潤總額的65.88%;2022年多計營業收入4.57億元,占當年披露營業收入的25.28%,對應營業成本0.69億元,多計利潤總額3.87億元,占當年披露利潤總額的88.27%。
同期,普利制藥將其開展的不具有控制權的乙酰碘化物、碘化物(碘佛醇專用)和酵母抽提物貿易業務按總額法核算,導致2021年多計營業收入0.78億元,占當年披露營業收入的5.17%,對應營業成本0.78億元;2022年多計營業收入0.59億元,占當年披露營業收入的3.28%,對應營業成本0.59億元。
面對兩年時間超10億元的營收、近7億元的利潤造假行為,證監會對普利制藥及相關人員進行了不同處罰,罰款合計達到2420萬元。
其中對普利制藥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1000萬元罰款;對時任董事長、總經理范敏華罰款500萬元,并對其采取10年市場禁入措施;對時任普利制藥董事、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羅佟凝罰款400萬元,并采取8年市場禁入措施;對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朱顯華、鄒銀奎、丁雨、周茂分別處以了罰款150萬元、130萬元、120萬元和12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普利制藥虛假記載的利潤總額金額合計超5億元,且超過該兩年披露的年度利潤總額合計金額的50%,普利制藥股票將于1月6日停牌一天,并自1月7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可轉債將于1月6日停牌和暫停轉股一天。
1月7日復牌后的普利制藥也將在開市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公司股票簡稱由“普利制藥”變更為“*ST普利”。
從普利制藥業績表現來看,粉飾過的業績表現,并不能幫助公司走出泥潭。2023年,普利制藥全年營收實現13億元、凈利潤8592萬元,扣非凈利潤-1257萬元,經營活動現金流1.1億元,同比增長率均為負,分別為-19.43%、-70.87%、-104.61%和-50.59%。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凈利潤更是出現由盈轉虧。數據顯示,普利制藥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6.25億元,凈利潤虧損0.98億元,同比下滑204.89%,自2017年上市以來首現虧損;經營活動現金流-1.74億元,同比下滑227.48%。
隨著公司的業績下滑,截至三季度末,普利制藥貨幣資金僅剩3.31億元,負債情況不如樂觀。其中,短期借款為3.03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性負債高達5.41億元,長期借款達13.27億元,應付債券為5.47億元,有息負債總計達到24.15億元。
目前來看,普利制藥不僅面臨著來自監管的處罰,還有業績下滑之下,隨著而來的債務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