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曾令俊
界面新聞編輯 | 江怡曼
歲末之際,多家上市銀行披露了高管2023年度工資的補發情況。
據界面新聞記者梳理,光大銀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等股份制銀行近期披露高管2023年稅前薪酬其余部分的情況,補發的金額從數十萬到上百萬元不等,但也有極個別的高管薪酬被扣回調整。
目前,補發金額最多的達269.95萬元;民生銀行董事長高迎欣補發了214.21萬,其2023年全年稅前薪酬合計為587.73萬元,在上市銀行高管薪酬中居前。不過相比2022年的615.38萬,已有所下降。
為何銀行高管的薪酬要分兩次發放?“這種薪酬發放模式是為了更有效地激發高管,如果高管出現有損銀行利益的行為或違規操作,其遞延獎金將會扣減乃至取消,以此來約束銀行高管的行為。”某股份制銀行財會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說。
有高管補發超200萬元
根據《商業銀行穩健薪酬監管指引》,銀行董高監等高級管理人員績效薪酬會進行延期支付,因此上市銀行在年報中披露的薪酬只是其中一部分,其當年的績效薪酬部分會在下一年度支付。
上述人士解釋說,銀行高管薪酬的發放由一次性發放與遞延發放兩部分構成。其中,一次性發放涵蓋基本工資以及部分年度獎金;遞延發放則包含長期股權激勵以及剩余的年度獎金等項目。
根據平安銀行的公告,該行披露了9名高管2023年度稅前薪酬的其余部分。副行長楊志群、前行長胡躍飛的2023年度稅前薪酬其余部分均超過200萬元,前者為269.95萬元,后者為246.87萬元。2023年6月,胡躍飛到齡辭去行長一職。
該行行長冀光恒補發了79.26萬元,加上2023年支付的79.26萬元,冀光恒稅前薪酬一共158.52萬元;還有6人的年薪其余部分超過100萬元。
平安銀行在公告中提到,根據《商業銀行穩健薪酬監管指引》和該行相關規定,該行高級管理人員的績效薪酬將進行延期支付管理。該行高級管理人員從該行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中包括了進行延期且尚未支付的績效薪酬,該部分績效薪酬將在未來3年分年延期支付。
近期,民生銀行在第九屆董事會第二次臨時會議決議公告中披露2023年度高管稅前薪酬其余部分情況。從披露情況看,該行董事長高迎欣2023年報中的薪酬為373.52萬元,此次薪酬的“其余部分”為214.21萬元,合計總薪酬為587.73萬元,薪酬位居高位。
個別高管被扣回調整
但也有個別高管的薪酬被扣回調整。
近期,光大銀行披露了2023年部分高管的剩余工資發放情況,包括之前延期支付的績效工資。其中,該行副行長、工會主席齊曄,副行長、風險責任人楊兵兵,董秘、首席業務總監張旭陽,原監事長盧鴻,原副行長曲亮五人合計補發285.77萬元。
與上述五位高管不同的是,該行原紀委書記董鐵峰并未被記錄具體補發金額,僅以“—”代替。對此,光大銀行解釋為“根據相關規定,董鐵峰2023年度薪酬作相應扣回調整”,但未具體披露扣回調整的金額以及原因。
今年3月,董鐵峰因工作調整,卸任光大銀行總行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副行長級別)職務,其在2023年領取的薪酬為169.5萬元。
為何董鐵峰的薪酬會被扣回調整?光大銀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管理辦法》制度顯示,對存在違法違規違紀行為或出現職責范圍內風險超常暴露的高級管理人員以及對風險有直接或重要影響崗位的員工,根據受到黨紀處分、組織處理、違規處理的種類或風險暴露程度,追索扣回其相應期限內的績效薪酬。
事實上,不少銀行銀行已經建立了薪酬追討機制,一旦高管或者普通員工違法違規或出現風險問題,他們的績效工資可能會被追回或扣減。
比如,招商銀行2023年追索扣回績效薪酬共計4329萬元,涉及員工數量達4415人,占全體員工比例3.79%。
根據年報披露的信息,中國銀行針對高級管理人員和關鍵崗位人員,制定績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如在職期間出現職責內的風險損失超常暴露,可部分或者全部追回相應期限內已發放的績效薪酬,并止付尚未發放部分,2023年該行共計對2059人次執行追索扣回,金額合計2275萬元。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界面新聞記者說,長期來看,“反向討薪”機制主要會對高管層以及涉及風險管理相關崗位的人員產生深遠影響,促使員工在合規管理、風控管理等工作領域投入更多精力。而銀行在薪酬調整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建立對應的“盡職免責”制度,對于部分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后果需要檢視“反向討薪”的合理性,明確各類獎懲制度并充分傳達至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