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王婷婷
2024年,央企中海在地產界賺足了眼球。行業仍處深度調整期,中海在一線城市的多個豪宅盤頻頻“日光”,本就令同行們心生羨慕,現在這家房企又在樓市風向標上海登上了銷冠的寶座,堪稱行業最大贏家。
12月25日,上海迎來6盤齊開,最受關注的當是位于徐匯區的中海·領邸玖序,開啟年內第五批次開盤。延續前幾次的熱銷態勢,此次推出的118套平均總價約4100萬元的濱江大平層房源,在30分鐘左右全部售罄。至此,該項目在年內實現清盤,累計銷售282億元。
當日,中海地產上海公司便對外宣布,2024年,公司在上海的總銷售額突破700億元,達到約700.11億元,成為全國性房企在單個城市最高銷售紀錄的保持者。

擠下招商,奪得銷冠
2024年的上海樓市,中海必定占據一席之地,從年初到年末,關注度頗高。
今年4月2日,黃浦區新天地板塊的中海·順昌玖里開盤,當日實現196.53億元銷售額,刷新全國單個樓盤的開盤銷售紀錄。隨后,趕上徐匯濱江板塊熱度持續攀升,中海接連推出的中海·領邸玖序等項目也不斷“日光”,到年底直接逆襲成上海樓市銷售額第一。
上海中原地產資深分析師盧文曦告訴界面新聞,中海算是剛好抓住了今年上海豪宅市場銷售旺盛的勢頭,一個位于新天地,一個是徐匯濱江,都賣得很好,對于中海的資金回款有很大的幫助。
“可以看出,中海在拿地方面會更聚焦,越是聚焦中心區的,企業的銷售壓力越小。”盧文曦認為,很明顯中海在前期拿地方面應該是下了很大的功夫。這也是中海能夠憑借少數項目躍升至上海銷冠的重要原因。
在此之前的2022年-2023年,招商蛇口連續兩年霸榜上海銷售額第一。其中,2023年招商蛇口在上海錄得銷售額接近646億元。但今年,中海一來,便是“王者回歸”,前11個月,招商蛇口在上海只錄得銷售額256.7億元,排行業第三,而中海已憑借573.47億元位居第一。
在業內看來,招商蛇口雖然長期在上海深耕,但能夠連續兩年拿下銷冠,既有自身努力和實力的成分,但也有運氣的因素,畢竟這期間萬科、中海、華潤因為拿地圍標事件而暫停了在上海拿地,為招商蛇口拿下優質地塊減少了諸多阻力。
據界面新聞統計,2022年招商蛇口至少摘下10幅地塊,位列上海拿地排行榜榜首。2023年,招商蛇口依然是上海土地市場的大贏家,全年單獨或聯合其他房企總計競得6幅地塊,總金額近200億元。
但中海等房企的回歸,讓招商蛇口在上海的壓力又回來了。其“上海心”正一步步由核心區域擴張到上海外環。到2024年,招商蛇口的拿地和在建項目大多分布在寶山區、松江區等非核心區域。
但中海瞄準的都是核心地塊。2023年,“解禁”后的中海立馬投身到上海土地市場,優質地塊競爭激烈,中海多次報名競拍終無果。
直到當年10月份,中海聯合上海西岸開發以底價240.16億元競得上海徐匯區西岸數智中心地塊,才算在上海拿地“破冰”,也即如今的中海領邸·玖序項目。
中海深知,行業大調整之際,唯有核心城市核心地塊才能取勝,自2023年以來便主要聚焦于高能級城市拓儲。
數據顯示,2023年中海新增貨值2404.2億元,總購地金額1342.1億元,其中四個一線城市權益購地金額占比約60%。其間,中海地產在上海、深圳、廣州共摘得3宗百億級地塊,與“地王”標簽深度捆綁。
2024年依然如此。在年初召開的業績發布會上,中海地產行政總裁張智超表示,中海一直對凈利潤率特別看重,也是研判投資的核心指標,堅守主流城市、主流地段、主流產品的投資理念,堅守投資刻度。
這也是2024年的中海能夠在上海等城市取得熱銷戰績的關鍵,而退居外環的房企如招商蛇口在上海則面臨發展失利,銷冠寶座只得“拱手讓人”。“招商蛇口以前在市中心也有項目,但賣了之后沒有迅速補貨,所以今年就有些吃虧了。”一名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
勇奪地王,蓄力明年
2024年,在各大一線城市屢戰屢勝的中海依然將目光放到優質熱門地塊,近期又在北京、深圳接連斬獲3宗百億級地塊。
其中位于深圳灣后海總部基地的T107-0107地塊出讓總價達185.12億元,成為年度“全國地王”,在北京則斥資近264億元拿下兩宗地塊,看起來要為2025年的繼續熱銷打下基礎。
中海在銷售、拿地方面的“高調”,令市場再次認識到核心板塊的重要性。很快,所有房企開始圍攻核心地塊,土地競拍愈發激烈,中海在上海拿地也遇阻,2024年只拿下楊浦區兩宗地。
“中海很聰明,公開市場拿不到好地,還可以‘曲線救國’,比如舊改地塊之類的。”上海一名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中海其實非常注重拿地,很多企業都拼不過。“招商蛇口也可以適當調整策略,往這方面投入,只看愿不愿意了。”
舉例而言,去年10月在上海240.16億元底價拿下的徐匯地塊,也幾乎是“內定”。2023年3月,中海董事長顏建國曾在深圳與上海市徐匯區委書記曹立強會談,中海集團官網消息稱,雙方就中海在徐匯業務發展,推進相關項目合作進行深入交流。而10月份的拿地,可稱之為雙方合作的初步落地。
包括今年上海入市的新天地板塊中海·順昌玖里項目,也是中海在禁止上海公開拿地期間,與上海黃浦區簽約的歷史風貌保護及城市更新項目,總投資額高達590億元。
可見,在當前的樓市格局下,房企不僅要有拿地的實力和運氣,還要有獲得地方政府認可的優勢,才有機會贏得進入賽場的入場券,實現逆勢突圍。
不管怎樣,中海今年在上海是實力與運氣兼有,但2025年能否保持,面臨不確定性。
“2024年上海豪宅市場的這種勢頭,放到2025年是否還會這么活躍,走勢如何,沒有任何人敢拍胸脯保證。而且市場供應還會不斷增加,但高凈值人群還有多少,夠不夠,都很難說。”盧文曦指出。
就中海而言,項目獲得熱銷并不意味著完全勝利,接下來也面臨集中交房的挑戰,能否如期保質交房,都關乎著房企的品牌、實力、口碑等,也直接影響到后續其他項目的銷售。
某市場業內人士表示,現今包括中海、保利、華潤等央企房企也都面臨口碑下滑,“華潤也有維權,曾經那么好的口碑。”
比如中海在上海另一個城市更新項目中海·海上和集,位于楊浦區江浦板塊,均價13.5萬元/平方米,同樣屬于內環內項目,從2023年8月入市到現在,仍有少量房源處于續銷中。而且,該項目今年因質量問題、降標等多次收到業主維權信。
一名業主告訴界面新聞,目前仍然沒有什么進展,“工人似乎都回去過年了。”
不僅是上海,在全國多個城市,中海今年都存在項目維權的情況。
以位于北京石景山古城的中海長安譽為例,該項目業主表示“還沒收房,就發現各種減配。”在四川成都,中海新川華府項目同樣面臨降質減配,業主全部拒收房。長沙今年的熱銷項目中海寰宇天下,業主稱“高價低配,輕奢定位但是以最低配版本的建造標準。”
2025年,中海能再創造銷售奇跡嗎?上海的銷冠之位又能否保住?開始進攻內環的招商蛇口,有沒有機會實現改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