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東莞刷新制造,首提“制造美學”概念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東莞刷新制造,首提“制造美學”概念

東莞制造,正從制造產品向制造美學進階。

攝影:李淦斌

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東莞再次刷新其“制造業”標簽,在全國首次提出“制造美學”的概念。

12月26日,東莞圍繞“東莞制造美學”舉辦了一場課題研究成果發布會,將“制造美學”歸納為“六個維度”,包括設計之美、工藝之美、生產之美、產品之美、人文之美和理念之美。

課題研究報告提出,“制造美學”是研究制造業設計、工藝、生產、包裝、品牌等過程的美學理論,呈現了現代制造業的美學體驗,體現了審美意識與制造品質的共鳴,是進階和動態發展的過程。東莞創新地將“美學”與“制造”結合,為中國制造業注入新的文化內涵,也為全球制造業的發展帶來全新的視角和思路。

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任何映昆表示,東莞首次對外提出了“制造美學”這個全新的概念,將“美學”與“制造”緊密結合,這不僅是對制造業精神內涵的提煉和升華,更是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深刻思考。

“東莞具備條件倡導并推動‘制造美學’理念,這個理念既符合當下中國制造強國建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也體現了東莞從“制造到智造到創造”發展路徑的進階思考。”

東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武一婷稱:“東莞有責任也有能力為建設制造強國作出更大貢獻。接下來,東莞將繼續推動美學理念融入制造全過程、全領域、全方位的實踐中,推動制造美學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從“世界工廠”到“國際制造名城”,制造業一直是東莞重要的城市名片,也是支撐其萬億GDP的根基所在。如今的東莞,在“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背景下,則希望以其獨特的制造美學,引領制造業的再一次轉型升級。

從制造產品向制造美學進階

東莞位于中國南方珠江三角洲的核心位置。幾十年來,這個地區推動著中國向全球出口量的上升,制造了從家具、服裝到手機等各種商品。可以說,東莞是一座伴隨著中國制造業演進而成長起來的城市。

1978年誕生了內地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開始,僅用40多年,東莞就從傳統農業縣迅速發展成為全國第十五座GDP超萬億、人口超千萬的“雙萬”城市,是全國制造業最發達、產業綜合配套能力最強的城市之一。制造業也成為東莞的立市之本。

數據顯示,東莞工業企業超22萬家、規上工業企業超1.4萬家,居全國地級市首位,再加上1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組成了產業“金字塔”,涵蓋了我國41個工業門類中34個大類。東莞能夠生產6萬多種產品,其制造的智能手機、電子元器件以及服裝、鞋帽等產品產量位居全國乃至全球前列,暢銷世界各地。在廣東省,東莞的外貿進出口總額位居全省第二,僅次于深圳。

近年來,東莞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過程中,堅持“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城市特色,推動新舊動能轉換,R&D占比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松山湖科學城被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集聚了散裂中子源、阿秒激光等一批大科學裝置,實現從“世界工廠”向“國際制造名城”“科創高地”轉變。

2023年,東莞以“一號文”的形式發布《關于堅持以制造業當家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動東莞制造業往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2024年,東莞延續2023年一號文“制造業當家”的主題,聚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這兩條主線,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化東莞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

當前,東莞擁有萬億級電子信息集群,裝備制造、新材料、食品飲料、紡織服裝4大千億級集群,擁有生物醫藥、半導體及集成電路、新能源等百億級集群。在“美學”與“制造”的深度融合上,東莞不僅有著深厚的積淀,更展現出巨大的潛力。

記者也注意到,東莞近期都在頻繁傳播“有一種制造美學,叫東莞”理念,推動傳統產業煥發新光彩,包括打造潮玩產業“中國潮玩之都”、家具產業“家具潮·東莞造”、紡織服裝產業“時尚潮·東莞造”、食品產業“美味生活·東莞造”、文旅產業“制造美學·來莞定制”等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產業IP,這些都成為東莞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生動注腳。

“東莞制造,正從制造產品向制造美學進階,不斷探索文明、文化更新的路徑。”何映昆說。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演進,我國已進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制造強國的關鍵時期,中國制造正由大向強轉變。

工業文化伴隨工業化進程而衍生,依托現代化建設而蝶變,是提升工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支撐。事實上,縱觀世界工業發展史,幾乎所有工業強國的崛起,既是因為產業科技創新實現全球領先,也得益于工業文化的不斷積淀、升華和傳播,引領世界。

課題研究報告指出,縱觀日本東京、德國魯爾區、英國曼徹斯特等國際著名工業城市的歷史發展經驗,當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主要生產要素驅動經濟增長的邊際效應逐步下降時,文化可以作為推動工業實現發展和躍升的重要要素,助力工業轉型升級。

“制造美學”賦能產業轉型

今年11月,東莞迎來連場時尚盛事, “大朗毛織”與“虎門服裝”兩大IP強強聯手,掀起世界級的時尚潮流,東莞制造正在從“溫暖世界”到更注重“美學表達”進行轉變。

大朗鎮有著“世界毛織之都”的美譽,擁有超2.8萬家毛紡織市場主體和20余萬名從業人員,年產毛衣高達9億件。在大朗,每年研發推出新品紗線近1萬種,紗線企業擁有相關專利超200個,其中八成以上是花式紗專利,約占全國花式紗線專利數量的2/3。

數據顯示,大朗鎮毛織全產業鏈年交易額超720億元,其中僅紗線行業年交易額就超過350億元——這占到全行業市場交易額一半以上。

大朗正在“編織”美好,而虎門的表現同樣“虎虎生風”:虎門擁有服裝服飾生產企業近3000家,總生產面積251萬平方米,從業人員超20萬人,年工業總產值約438億元,有服裝服飾及面輔料市場區域面積約7平方公里,總經營面積達231萬平方米,有36個專業市場、1.5萬經營戶,年銷售額超845億元。大家熟悉的“以純”、“都市麗人”、“小豬班納”等品牌,它們都是東莞自有品牌。

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曾被一些地方視為夕陽產業,但東莞認為,“只有夕陽的企業,沒有夕陽的產業”。正是這種認知和堅守,東莞培育、挖掘和吸引更多創意設計人才來到東莞、走入生產車間,以此賦能東莞制造。

這樣,東莞也從過去被動接單、據單生產,到自我研發、自我設計和自我創造的蛻變,東莞制造也因此從產業鏈條上的跟隨者,攀升至產業鏈上游和頂端,并成為行業領跑者。

融合了藝術、設計、潮流等多元素的潮玩產品,也是東莞制造美學的重要載體。“冰墩墩”“拉伊卜”等潮玩品牌IP,將東莞制造的工藝之美、品質之美推向了全球舞臺。東莞潮玩也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設計,又嵌入現代生活理念與消費方式,以可識別、可傳播、形象化的方式,向世界輸出具有中華美學的潮流文化。

玩具制造業是東莞八大支柱產業之一。隨著全球市場的變遷和消費者需求的演進,東莞的玩具產業一度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適應這一變化,東莞的玩具制造商們開始探索新的發展路徑,將目光投向了更具創意和個性化的潮玩產業。

目前,全球動漫衍生品1/4在東莞生產,中國近85%的潮玩產自東莞。東莞的潮玩產業鏈完備,從潮玩設計到量產前打樣、3D建模、材質、上色、涂裝等關鍵環節,相關模具配件等關鍵材料均可在東莞生產完成。

2023年,東莞玩具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88家,產值262.17億元,其中潮玩企業產值近200億元。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正是在這年授予東莞“中國潮玩之都”稱號,東莞成為全國唯一獲得該稱號的地級市。

東莞潮玩企業微石文化是全球金屬模玩行業首創者,集研發設計、品牌運營、生產制造、銷售服務于一體,旗下擁有PIECECOOL拼酷、METOMICES自營品牌,其復刻的傳統瑰寶“萬工轎”“鎏金銅浮屠”“東莞千角燈”及醒獅、黃鶴樓、滕王閣等,在市場贏得廣泛贊譽。

“微石文化從創立之初就是‘制造美學’的踐行者。從附加值較低的代加工到自主研發設計和制造產品,最終獲得市場認可,我們的體會是,讓代表中國文化的產品為國際市場所歡迎,應從設計等多個環節入手,讓最終呈現的‘產品之美’折服國際消費者。”微石文化總經理熊毛表示。

2023年,東莞智能手機出貨量2.23億臺,全球(11.4億臺智能手機)每出貨5部智能手機,就有一部來自東莞。

東莞電子信息產業萌芽于20世紀80年代,港企北上,東莞成為投資熱土。進入21世紀,本地產業實現技術升級和品牌建設,構建了以上干家高新技術企業為支撐的完整產業生態體系。

當前,東莞市電子信息產業基礎扎實,產品門類廣泛、品種齊全,是東莞第一大支柱產業。特別是以OPPO、vivo、華為三部本土手機為代表的智能移動終端集群的崛起,更是讓“東莞智造”在全球聲名鵲起。

以vivo為例,其將設計視為與影像、系統、性能并重的核心競爭力。在已推出的多款廣受好評的產品中,vivo巧妙地將傳承數千年的東方美學意象巧妙融入現代設計之中,既保留了傳統的韻味,又滿足了當下年輕人對于時尚和個性的追求,產品榮獲紅點設計概念獎、IF設計獎、美國IDEA設計獎等國際設計大獎。

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常務副會長周紅石認為,“制造美學”中的“美”,不僅包括視覺的美、形式的美,也包括創造美的過程、給客戶創造的良好購買體驗以及對環境的愛護。東莞需要將“制造美學”的工作往下延伸,使其更加豐富多元和多維度。比如東莞在工業設計方面已經擁有了很多的成就,應進一步打造品牌,讓設計文化走出國門、影響世界。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東莞刷新制造,首提“制造美學”概念

東莞制造,正從制造產品向制造美學進階。

攝影:李淦斌

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東莞再次刷新其“制造業”標簽,在全國首次提出“制造美學”的概念。

12月26日,東莞圍繞“東莞制造美學”舉辦了一場課題研究成果發布會,將“制造美學”歸納為“六個維度”,包括設計之美、工藝之美、生產之美、產品之美、人文之美和理念之美。

課題研究報告提出,“制造美學”是研究制造業設計、工藝、生產、包裝、品牌等過程的美學理論,呈現了現代制造業的美學體驗,體現了審美意識與制造品質的共鳴,是進階和動態發展的過程。東莞創新地將“美學”與“制造”結合,為中國制造業注入新的文化內涵,也為全球制造業的發展帶來全新的視角和思路。

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任何映昆表示,東莞首次對外提出了“制造美學”這個全新的概念,將“美學”與“制造”緊密結合,這不僅是對制造業精神內涵的提煉和升華,更是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深刻思考。

“東莞具備條件倡導并推動‘制造美學’理念,這個理念既符合當下中國制造強國建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也體現了東莞從“制造到智造到創造”發展路徑的進階思考。”

東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武一婷稱:“東莞有責任也有能力為建設制造強國作出更大貢獻。接下來,東莞將繼續推動美學理念融入制造全過程、全領域、全方位的實踐中,推動制造美學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從“世界工廠”到“國際制造名城”,制造業一直是東莞重要的城市名片,也是支撐其萬億GDP的根基所在。如今的東莞,在“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背景下,則希望以其獨特的制造美學,引領制造業的再一次轉型升級。

從制造產品向制造美學進階

東莞位于中國南方珠江三角洲的核心位置。幾十年來,這個地區推動著中國向全球出口量的上升,制造了從家具、服裝到手機等各種商品。可以說,東莞是一座伴隨著中國制造業演進而成長起來的城市。

1978年誕生了內地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開始,僅用40多年,東莞就從傳統農業縣迅速發展成為全國第十五座GDP超萬億、人口超千萬的“雙萬”城市,是全國制造業最發達、產業綜合配套能力最強的城市之一。制造業也成為東莞的立市之本。

數據顯示,東莞工業企業超22萬家、規上工業企業超1.4萬家,居全國地級市首位,再加上1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組成了產業“金字塔”,涵蓋了我國41個工業門類中34個大類。東莞能夠生產6萬多種產品,其制造的智能手機、電子元器件以及服裝、鞋帽等產品產量位居全國乃至全球前列,暢銷世界各地。在廣東省,東莞的外貿進出口總額位居全省第二,僅次于深圳。

近年來,東莞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過程中,堅持“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城市特色,推動新舊動能轉換,R&D占比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松山湖科學城被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集聚了散裂中子源、阿秒激光等一批大科學裝置,實現從“世界工廠”向“國際制造名城”“科創高地”轉變。

2023年,東莞以“一號文”的形式發布《關于堅持以制造業當家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動東莞制造業往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2024年,東莞延續2023年一號文“制造業當家”的主題,聚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這兩條主線,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化東莞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

當前,東莞擁有萬億級電子信息集群,裝備制造、新材料、食品飲料、紡織服裝4大千億級集群,擁有生物醫藥、半導體及集成電路、新能源等百億級集群。在“美學”與“制造”的深度融合上,東莞不僅有著深厚的積淀,更展現出巨大的潛力。

記者也注意到,東莞近期都在頻繁傳播“有一種制造美學,叫東莞”理念,推動傳統產業煥發新光彩,包括打造潮玩產業“中國潮玩之都”、家具產業“家具潮·東莞造”、紡織服裝產業“時尚潮·東莞造”、食品產業“美味生活·東莞造”、文旅產業“制造美學·來莞定制”等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產業IP,這些都成為東莞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生動注腳。

“東莞制造,正從制造產品向制造美學進階,不斷探索文明、文化更新的路徑。”何映昆說。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演進,我國已進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制造強國的關鍵時期,中國制造正由大向強轉變。

工業文化伴隨工業化進程而衍生,依托現代化建設而蝶變,是提升工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支撐。事實上,縱觀世界工業發展史,幾乎所有工業強國的崛起,既是因為產業科技創新實現全球領先,也得益于工業文化的不斷積淀、升華和傳播,引領世界。

課題研究報告指出,縱觀日本東京、德國魯爾區、英國曼徹斯特等國際著名工業城市的歷史發展經驗,當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主要生產要素驅動經濟增長的邊際效應逐步下降時,文化可以作為推動工業實現發展和躍升的重要要素,助力工業轉型升級。

“制造美學”賦能產業轉型

今年11月,東莞迎來連場時尚盛事, “大朗毛織”與“虎門服裝”兩大IP強強聯手,掀起世界級的時尚潮流,東莞制造正在從“溫暖世界”到更注重“美學表達”進行轉變。

大朗鎮有著“世界毛織之都”的美譽,擁有超2.8萬家毛紡織市場主體和20余萬名從業人員,年產毛衣高達9億件。在大朗,每年研發推出新品紗線近1萬種,紗線企業擁有相關專利超200個,其中八成以上是花式紗專利,約占全國花式紗線專利數量的2/3。

數據顯示,大朗鎮毛織全產業鏈年交易額超720億元,其中僅紗線行業年交易額就超過350億元——這占到全行業市場交易額一半以上。

大朗正在“編織”美好,而虎門的表現同樣“虎虎生風”:虎門擁有服裝服飾生產企業近3000家,總生產面積251萬平方米,從業人員超20萬人,年工業總產值約438億元,有服裝服飾及面輔料市場區域面積約7平方公里,總經營面積達231萬平方米,有36個專業市場、1.5萬經營戶,年銷售額超845億元。大家熟悉的“以純”、“都市麗人”、“小豬班納”等品牌,它們都是東莞自有品牌。

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曾被一些地方視為夕陽產業,但東莞認為,“只有夕陽的企業,沒有夕陽的產業”。正是這種認知和堅守,東莞培育、挖掘和吸引更多創意設計人才來到東莞、走入生產車間,以此賦能東莞制造。

這樣,東莞也從過去被動接單、據單生產,到自我研發、自我設計和自我創造的蛻變,東莞制造也因此從產業鏈條上的跟隨者,攀升至產業鏈上游和頂端,并成為行業領跑者。

融合了藝術、設計、潮流等多元素的潮玩產品,也是東莞制造美學的重要載體。“冰墩墩”“拉伊卜”等潮玩品牌IP,將東莞制造的工藝之美、品質之美推向了全球舞臺。東莞潮玩也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設計,又嵌入現代生活理念與消費方式,以可識別、可傳播、形象化的方式,向世界輸出具有中華美學的潮流文化。

玩具制造業是東莞八大支柱產業之一。隨著全球市場的變遷和消費者需求的演進,東莞的玩具產業一度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適應這一變化,東莞的玩具制造商們開始探索新的發展路徑,將目光投向了更具創意和個性化的潮玩產業。

目前,全球動漫衍生品1/4在東莞生產,中國近85%的潮玩產自東莞。東莞的潮玩產業鏈完備,從潮玩設計到量產前打樣、3D建模、材質、上色、涂裝等關鍵環節,相關模具配件等關鍵材料均可在東莞生產完成。

2023年,東莞玩具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88家,產值262.17億元,其中潮玩企業產值近200億元。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正是在這年授予東莞“中國潮玩之都”稱號,東莞成為全國唯一獲得該稱號的地級市。

東莞潮玩企業微石文化是全球金屬模玩行業首創者,集研發設計、品牌運營、生產制造、銷售服務于一體,旗下擁有PIECECOOL拼酷、METOMICES自營品牌,其復刻的傳統瑰寶“萬工轎”“鎏金銅浮屠”“東莞千角燈”及醒獅、黃鶴樓、滕王閣等,在市場贏得廣泛贊譽。

“微石文化從創立之初就是‘制造美學’的踐行者。從附加值較低的代加工到自主研發設計和制造產品,最終獲得市場認可,我們的體會是,讓代表中國文化的產品為國際市場所歡迎,應從設計等多個環節入手,讓最終呈現的‘產品之美’折服國際消費者。”微石文化總經理熊毛表示。

2023年,東莞智能手機出貨量2.23億臺,全球(11.4億臺智能手機)每出貨5部智能手機,就有一部來自東莞。

東莞電子信息產業萌芽于20世紀80年代,港企北上,東莞成為投資熱土。進入21世紀,本地產業實現技術升級和品牌建設,構建了以上干家高新技術企業為支撐的完整產業生態體系。

當前,東莞市電子信息產業基礎扎實,產品門類廣泛、品種齊全,是東莞第一大支柱產業。特別是以OPPO、vivo、華為三部本土手機為代表的智能移動終端集群的崛起,更是讓“東莞智造”在全球聲名鵲起。

以vivo為例,其將設計視為與影像、系統、性能并重的核心競爭力。在已推出的多款廣受好評的產品中,vivo巧妙地將傳承數千年的東方美學意象巧妙融入現代設計之中,既保留了傳統的韻味,又滿足了當下年輕人對于時尚和個性的追求,產品榮獲紅點設計概念獎、IF設計獎、美國IDEA設計獎等國際設計大獎。

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常務副會長周紅石認為,“制造美學”中的“美”,不僅包括視覺的美、形式的美,也包括創造美的過程、給客戶創造的良好購買體驗以及對環境的愛護。東莞需要將“制造美學”的工作往下延伸,使其更加豐富多元和多維度。比如東莞在工業設計方面已經擁有了很多的成就,應進一步打造品牌,讓設計文化走出國門、影響世界。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个旧市| 娱乐| 辽源市| 磴口县| 尚义县| 长子县| 沛县| 邹城市| 拉萨市| 搜索| 巴马| 娱乐| 综艺| 迭部县| 札达县| 阿克苏市| 喀喇| 马边| 和田县| 康乐县| 林周县| 长沙县| 汶上县| 桦南县| 博野县| 城市| 电白县| 赤壁市| 福州市| 杭锦后旗| 威信县| 常宁市| 肥东县| 海淀区| 韶山市| 忻州市| 黎平县| 莱西市| 涞水县| 中江县| 额济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