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紅餐網
主營白羽肉雞養殖及加工的圣農發展(002299.SZ),還在不斷擴大自己的業務版圖。
近日,圣農發展發布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或合法自籌資金受讓安徽太陽谷食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陽谷)合計54%的股權,對價不超過11.259億元人民幣。
此前,圣農發展已持有太陽谷46%的股權。這也意味著,此次收購完成后,圣農發展將擁有太陽谷100%的股權,后者將成為圣農發展的全資子公司,并納入圣農發展的財務報表范圍。
公開信息顯示,太陽谷主要從事白羽肉雞的養殖和加工業務。也就是說,太陽谷與圣農發展的業務存在重合。
那么,此次收購于雙方而言,到底意味著什么?收購后對整個白羽雞行業又會帶來什么影響?
“大”吃“小”,離10億羽目標又近一步?
在白羽肉雞領域,圣農發展可謂巨頭,甚至有“亞洲雞王”的美譽,為百勝中國、麥當勞、德克士等連鎖餐企以及沃爾瑪等連鎖商超供應雞肉。
而其全資收購的太陽谷,前身是美國嘉吉公司2011年在安徽省滁州市投資設立的嘉吉動物蛋白中國事業部,下轄三家全資子公司。包括太陽谷食品(安徽)有限公司、太陽谷食品(滁州)有限公司和太陽谷食品(明光)有限公司。
圣農發展為何要入主太陽谷?品牌自己在公告中道明了兩點:
一是想通過收購兼并的方式擴增公司產能,實現公司“十四五規劃”養殖板塊白羽肉雞產能目標。根據圣農發展此前制定的“十四五規劃”,計劃擴大產能,將肉雞出欄量從5億羽提升至10億羽,養殖規模躋身世界白羽肉雞行業前列。但截至上半年,其養殖規模已超7億羽,離10億的目標還有不小距離。
圖片來源:太陽谷官網
而太陽谷與其旗下的3家子公司覆蓋了白羽肉雞全產業鏈,包含飼料生產、種雞繁育、雛雞孵化、肉雞養殖、屠宰初加工和深加工,同時產能規模不小。其肉雞年產能則達到6500萬羽,年屠宰量達6500萬羽,食品深加工能力達到9萬噸/年。
所以說,此次成功收購太陽谷,會讓圣農發展的白羽肉雞產量有一定程度提升。
其次,圣農發展也想借太陽谷的銷售渠道,實現在長江三角洲區域的布點,完善業務布局,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
目前,太陽谷已擁有生食雞肉、調理雞肉、進口牛肉、家庭料理等多系列產品。該品牌的多款產品,比如脆汁雞米花、奧爾良雞翅、藤椒雞排,都是中西式快餐中常見的菜品。
銷售渠道方面,經過多年發展,太陽谷已經積累了不少B端客戶,包括國際連鎖餐飲巨頭麥當勞、肯德基等。
而且太陽谷的3家子公司地處長江三角洲,并已成立多年,具備成熟、穩定的白羽肉雞經營能力。與圣農發展合并后,將有助于提升圣農發展業務間的協同效應。
綜合來看,太陽谷的主打業務也是白羽肉雞產業,與圣農發展的主營業務高度相似,因此,收購完成,或將助推圣農全產業鏈的布局、發展。但拋開這個長線目標不談,“大”吃“小”背后,圣農發展收購太陽谷可能還有另一層考量。
亞洲雞王放長線釣“大魚”,行業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
圣農發展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共實現營收137.62億元,同比下降了1.18%;對應的凈利潤為3.83億元,同比下降了48.25%,近乎腰斬。
依據圣農發展的說法,這與雞肉價格下跌有關。
據了解,今年白羽肉雞市場行情不太樂觀,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大都受到一定影響。
農業農村部肉雞生產監測預警專家組首席分析師鄭麥青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9月,肉雞產業綜合收益每只2.04元/只,同比減少0.24元/只;在商品肉雞生產環節,白羽肉雞養殖每只盈利0.27元/只(正常只雞盈利2元)。
他還表示,1-9月,白羽肉雞平均盈利0.18元/只,比去年同期減少1.51元/只。而黃羽肉雞平均盈利5.62元/只,比去年同期增加1.78元/只。
此外,還有相關行業分析師稱,白羽肉雞是2024年受消費壓制最明顯的肉類品種,前9月在供給端小幅下降情況下,價格同比下跌超15%,創下近5年最低價格。
作為白羽肉雞產業鏈上的企業,面對國內低迷的市場,圣農發展的雞肉價格也受到沖擊。
圖片來源:圣農發展官網
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圣農發展的雞肉價格跌幅超過了14%,該板塊的業務毛利率也隨之下跌了4.03個百分點。上半年,圣農發展的雞肉業務營收比上年同期減少了1億多,而總營收的五成都來自該業務,拖累整體業績。
利潤下降的同時,近幾年,圣農發展還在不斷擴張產能、投資建廠、并購……
比如,2022年收購森勝農牧15%的股權;2023年9月,完成對圣越農牧持股 68.57%;今年7月,圣農發展的第10個食品工廠投產,為其增加年產6萬噸的食品深加工產能……
根據圣農發展2023年年報,2023年全年,其資本支出已經達到17.65億元,相當于該年凈利潤的2.66倍。而此次收購太陽谷,圣農發展擬再以最高不超過11.26億元收購太陽谷54%股權。
行業利潤微薄,企業本身的經營也在承壓,這個時候圣農發展為什么還敢加大投入,不斷擴建?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這些規模化集團企業對全產業鏈追求的是價值提升。即便短期內沒有利潤,但通過擴張和全國性布局,還是會有高于行業平均盈利的機會,通過改革升級獲得利潤,實現優勝劣汰,以先進生產力戰勝其他競爭對手。另外,大型規模化企業的全面布局是養殖加工上游端新一輪擴張的主要方向。
餐飲供應鏈指南也注意到,如今,在白羽肉雞行業,除了圣農發展,多家上市公司都在推進產能建設。
比如,仙壇股份諸城養殖、屠宰一體化項目規劃養殖產能1.2億羽,全面投產后,該企業的肉雞年宰殺量將達到2.5-2.7億只;春雪食品計劃到2024年底,委托養殖基地批次存欄規模達到1600萬只,年宰殺量達到1-1.1億只。
頭部企業紛紛擴產,白羽肉雞市場或將上演強者恒強的局面,行業的馬太效應也會越來越明顯。未來,中小企業要在白羽肉雞市場上分一杯羹,恐怕就越來越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