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斑馬消費 楊偉
在外界看來不務正業地賣醬酒,卻被王朝酒業視作增加收入和提升規模的“救命稻草”。在染指醬酒前幾天,公司還在江蘇成立了主營黃酒和陳皮酒的合資公司。
過不了多久,銘刻“王朝”品牌的醬酒、黃酒和陳皮酒,會相繼擺上柜臺。
如果考慮到當下白酒存量時代,以及酒類疲軟的消費環境,王朝酒業此番跨界賣酒,并不算是個很好的時機。這不僅涉及各種資源的投入,還牽扯到自身資金的規劃。到頭來,砸下大筆真金白銀,能不能砸出個大水花,還得兩說。
“開啟酒的王朝,成就我的王朝”,這一次能行嗎?
逆勢染醬
醬酒還有機會嗎?在王朝酒業看來,值得一試。
上周五,王朝酒業(00828.HK)公告披露,旗下全資子公司王朝釀酒和貴州國威酒業達成合作,將在醬酒主產地貴州仁懷設立合資企業,由王朝釀酒出資5100萬元并持股51%,貴州國威酒業持股出資4900萬元,持股49%。
據悉,合資公司性質為白酒產品貿易企業,將根據業務需要向貴州國威酒業下單白酒產品生產訂單。
國威酒業是貴州當地規模性酒企,年產能8000噸。3年前,曾與水井坊(600779.SH)籌劃設立合資企業后被終止。
錨定醬酒產能只是王朝酒業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在合資公司成立9個月內,促使第三方(主要是王朝釀酒的重點經銷商)收購國威酒業持有合資公司39%的股權。合資公司成立第一年,免費使用“王朝”商標,其后按銷售額1%支付商標許可費。
據公告,王朝酒業此次染醬,產品已經定型,即漢、唐、宋、明4款。公開報道顯示,這四款產品中的王朝醬酒·漢,每瓶定價在2000元左右。
公告披露了王朝釀酒向國威酒業采購金額:2025年-2027年,采購年度上限(不含增值稅)分別為3000萬元、4000萬元和5000萬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白酒告別高增長時代,行業將持續面對諸多挑戰,王朝染醬并非好時機。可王朝酒業認為,這符合公司十四五規劃發展計劃,重點圍繞酒類產業鏈上下游,實現產業資源橫向和縱向整合戰略。
在成立醬酒合資企業前兩天,公司已通過王朝釀酒和酒中先在江蘇成立合資企業,主要在東臺市生產和銷售黃酒和陳皮酒等產品。
所圖為何
王朝酒業是中國老牌葡萄酒企業之一,但相比張裕和長城,市場上的聲量并不強。這一次,公司同時踏進醬酒和黃酒領域,更多的考慮是,多元化提升業務規模和品牌影響力。
2024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1.35億港元,歸母凈利潤1851.0萬港元,同比分別增長6%和73%。當期,葡萄酒銷量約520萬瓶,較上年同期增加約20萬瓶。
可在公司管理層看來,上述成績與年初目標還有一定差距。
自2012年起,王朝酒業連續虧損8年,甚至不惜將酒堡以及一些設施賣掉減輕壓力,才得以在2020年成功扭虧。
期間,公司還遭到匿名舉報信,質疑財務造假,因此停牌長達6年之久,上市地位岌岌可危。
扭虧之后,王朝酒業逐漸走上正軌。2021年-2023年,歸母凈利潤分別實現3281.1萬港元、1633.3萬港元和2133.8萬港元。
老牌葡萄酒企業
在國產葡萄酒行業,王朝酒業沒有張裕豐厚的歷史積淀,卻是國內制造業中首家中外合資企業。
上世紀80年代,法國人頭馬集團通過設備入股,天津農場用廠房入股,二者合資成立王朝酒業。
“王朝”二字來自于美國影片《豪門恩怨》中的“DYNASTY”,對應“王朝”,又有自古葡萄出漢宮的中文典故。
有了人頭馬的背書,巔峰時期,在華東市場,王朝就是國產葡萄酒的代名詞。2005年,公司登陸港股,與張裕、長城同為國產葡萄酒行業三大品牌。不過,公司的面臨的市場環境已經開始嚴峻且復雜。
當時,世界葡萄酒行業年銷售規模增速不到1%,而在中國市場年增速15%以上。龐大的市場以及消費潛力,讓國外葡萄酒廠商垂涎三尺。
公司上市當年,恰逢進口葡萄酒關稅正式下調,大量質優價廉的國外葡萄酒涌進國內市場,國產廠商經受巨大的市場沖擊。
王朝酒業營收規模由2006年的11.14億港元降至2016年4.52億港元,歸母凈利潤由盈利1.14億港元變為虧損1.10億港元。
2017年,中國葡萄酒市場已開始走下路。中國酒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3年葡萄酒行業銷售規模一路下行,由464.54億元降至90.9億元。
2023年,行業頭部張裕A(000869.SZ)營收規模僅43.85億元,是其營收巔峰2011年的7成,歸母凈利潤5.32億元,不及2011年的3成。當年,除張裕、王朝酒業、中葡股份(現中信尼雅)盈利外,威龍股份、莫高股份以及ST通葡均虧損。
在此期間,王朝酒業持續尋找新的突破口,2020年涉足烈酒行業,并推出多款白蘭地產品,另外,通過發展新酒類飲品業務增加收入。
除此之外,公司加強布局寧夏和新疆兩大葡萄酒產區,位于寧夏賀蘭山的天夏酒莊一期已在今年第三季度完全竣工,年產能約50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