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文娛價值官 陳桐
編輯丨美圻
回看即將過去的2024年,綜藝儼然成為了一個觀察社會風潮和年輕人需求的的絕佳窗口。
盡管盛況不再,但冷靜生長的綜藝市場中,依然有制作模式和內容趨勢的細微變化在流動。如何布局垂類,滿足不同圈層人群的需求,考驗的不僅是平臺方的節(jié)目制作能力、選題能力,還有對于社會心理、情緒變化的敏銳度。
對于用戶來說,綜藝是最先敏銳感知主流情緒的載體,是社交輿論的話題源頭。無數平日里勞碌奔波的靈魂,早已習慣了在休憩時躲進綜藝,在屏幕前或大笑、或流淚、或被治愈,尋找切實的共情與撫慰。
無論題材、嘉賓如何變化,我們可以發(fā)現,多元豐富的社會情緒已成為2024年綜藝節(jié)目創(chuàng)作的重要抓手。在反映真實的情感流動,讓年輕人快樂減壓、自我陪伴、自我投射等諸多情緒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綜藝也依靠提供“情緒價值”,試圖在所有不確定中最大程度地與用戶建立更深層的信任。
快樂減壓,在大笑中尋找釋放壓力的出口
2024是公認的喜綜大年,各大平臺都鼓足了勁兒想在喜綜市場驗證自己的影響力,從各項數據、話題熱度和口碑等維度綜合來看,喜劇無疑是年度整體影響力最大的綜藝賽道。
今年4月,騰訊視頻《輕輕松松喜劇節(jié)》率先開播,這樣一檔主打喜劇人快樂大派對的全新綜藝,其聲量算不上大、關注度也有限,卻成功打響了喜綜年度之戰(zhàn)的第一槍,為后面“神仙打架”的格局進行了預熱。
6月28日,騰訊視頻《喜人奇妙夜》開播,兩個半月的時間內,該節(jié)目在全網斬獲3437條熱搜,站內累計獲得58次熱度日冠。隨后,《喜劇之王單口季》和《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分別在愛奇藝與騰訊視頻播出,在藝恩播放量指數排行榜、燈塔全網正片播放市占率、貓眼全網綜藝熱度總榜、云合數據綜藝霸屏榜、骨朵綜藝熱度指數排行榜等多個榜單中,兩檔正面過招的頭部喜綜牢牢霸占了前兩名,共同帶動了暑期綜藝市場持續(xù)升溫。
這些亮眼成績的背后,是喜劇本身獨特的解壓情緒價值帶來的。當下背負著工作、生活諸多壓力的年輕人,是消費喜綜產品的核心主力。普通打工人辛辛苦苦工作一天,回到家只想馬上進入“咸魚”模式,此時的觀眾對“說教”一點興趣都沒有,只想趁著有限的休息時間,趕緊“傻樂”一場,去去“班味”,好好釋放一下工作的壓力。
馬東在《喜人奇妙夜》中一再強調節(jié)目存在于周五的意義:希望在一周工作結束的那一刻,能為大家?guī)砜鞓罚每鞓返姆绞浇Y束一周的疲憊。
《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一開篇的那句“生活的煩惱,用脫口秀說說”,也道出了脫口秀乃至喜綜的核心情緒價值:用笑聲消解生活的煩惱。普通人居于億萬種境遇中,生出千百種心緒,嘗八苦五昧三毒,終于在喜劇的舞臺上一笑了之。
《喜劇之王單口季》中脫穎而出的節(jié)目幾乎都是一個包袱連著一個包袱,彈幕中總有網友“笑著笑著乳腺就通了”。付航不是每一期都是最好的文本,但加上他的表演后,他常常能夠拿到最高票。他的表演充滿激情,很多人都說,看付航的脫口秀就像情緒被釋放一樣,有種爽到通透、壓力盡消的感覺。
除了一時的快樂和減壓,喜綜帶來的還有內心深處的情感震顫。不同節(jié)目以各自的方式,講述著我們的故事,理解著我們的喜怒哀樂。從一開始的笑出眼淚到最后的感動落淚,觀眾在映照自身、找到同類的同時,找到了與自己生活共鳴的點,更感受到了一種被理解和被尊重的力量。
治愈陪伴,抽離現實、沉浸其中
近兩年,在短視頻、短劇乃至長劇都在追求翻轉和爽感的同時,以輕體量、輕制作、化繁為簡為特點的綜藝開辟出了獨一無二的賽道,用治愈和陪伴在“快”時代給大家?guī)砹恕奥毕硎堋?/p>
去年《種地吧》大火后,第二季節(jié)目今年2月趁熱上線,這一季依舊是從收割水稻開始的,只是“十個勤天”從耕種142畝地變成了500畝地,分組模式也升級為個人牽頭承包大家一塊干的模式。在此之前,觀眾和行業(yè)可能都想不到,十個普通年輕人種地、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會引發(fā)如此大的關注,史上第一個因種地出圈的男團注冊農業(yè)公司,在中國綜藝史上也算得上一個“奇觀”了。
《種地吧》能在當下的市場異軍突起,是因為它摸準了內娛觀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洞察到當下年輕人焦慮迷茫的情緒。觀眾們陪伴種地少年們直面困難、收獲成長的過程很勵志與治愈,這種治愈感既來自少年的真誠與熱忱,也來自專注于一件事的踏實感與滿足感,“相信土地的力量”治好了許多人當下的精神內耗。
和《種地吧》一樣,許多人點開《我們的美好生活》這部綜藝的理由都是相似的:打工太累了,需要看一些美麗又治愈的綜藝。拂面的微風和泥土的清香,樸素又熱情的村民構成鄉(xiāng)村生活的另一種美好存在。嘉賓一些隨心的聊天,也總能讓屏幕前緊繃的心,悄悄地松動片刻。
除了治愈,陪伴感也是綜藝越來越重要的一種情緒價值。《盒子里的貓》《十天之后回到現實》《盲盒旅行局》《這是我的島》《女子推理社》第二季雖然題材各異,或輕松或燒腦或緊張,但觀眾追看后都能收獲一個共通的體驗:在沉浸式代入感中收獲如同身邊好友一般的實時陪伴。
以《盒子里的貓》為例,熟人局帶來的默契“氣場”構建了節(jié)目國民度的基礎,爆笑的輕松娛樂完成了闖關游戲節(jié)目的基本情緒功能,而恰到好處的荒誕劇情,宛如和一群老友在線下天馬行空般聊天。《盲盒旅行局》通過引入無處不在的未知感因素,不僅激發(fā)出嘉賓最真實的臨場反應,觀眾也會為旅途之中的種種未知感到欣喜興奮,獲得如臨其境的沉浸式參與感。
《這是我的島》之所以成功出圈,同樣是因為滿足了觀眾的社交陪伴需求。節(jié)目找到了一群熱愛大海的少年,將他們匯聚在一片海島之上,讓他們經歷自然的磨礪,與之相處,尋找突破。荒島猶如一個全新的“舞臺”,釋放出了少年們的青春朝氣與不竭活力,跟隨他們一起駐扎大自然,看日升日落聽夏夜晚風,觀眾獲得了類似養(yǎng)成系綜藝一樣的沉浸式參與感和陪伴感。
無論跟隨嘉賓在探索闖關中激活腦洞與心跳,還是在未知旅程中將大好風光盡收眼底,亦或見證他們“從生存到生活”的歷程,跟隨嘉賓們一起云玩、云游、云聊、云冒險的感覺,不失為一種不出門行天下,獲得生活化陪伴的解法。
面對這個注意力稀釋爆炸的時代,“當下感”滿足之后,長視頻在新一輪的綜藝大戰(zhàn)里,開始將治愈、社交、陪伴這些情緒要素作為創(chuàng)作的重點之一。實際上,綜藝的定位或作用已經不再只局限于娛樂,在綜藝這面“鏡子”當中,用戶得以發(fā)現生活之美、讓心靈獲得撫慰和治愈,同樣很重要。
自我投射,用現實議題鏈接、共鳴著年輕人
回看今年有影響力的綜藝,其展示出的情緒價值還有一個重要的共通之處:敢于直面當下年輕人最關注的社會問題,反映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或情感表達,某一類或一群用戶,能通過節(jié)目獲得感知、啟發(fā),繼而投射自我、實現共振。
《喜劇之王單口季》整季節(jié)目中,演員唐香玉彰顯出了強烈的辨識度,她圍繞催婚、女性自我成長等女性話題,展開一系列深刻而又不失趣味的探討,既讓人捧腹,又引人深思,同時也充滿了智慧和力量。最終摘冠的付航有著這個時代難見的悲憫和不屈,他透過小人物的際遇告訴大家,“只要勇敢地做自己,就總會有人愛你”,這樣的共鳴讓人爆笑的同時又總會熱淚盈眶。
《這是我的島》中建造、采集行為本身就指向了對秩序的構建,這種秩序感和掌控感,正好切中了快節(jié)奏社會對生活逐漸“失控”的打工人的心理需求。
用真誠耕耘土地的《種地吧》火爆的原因,同樣是節(jié)目對年輕人所處困境的理解與關懷,也是對時代情緒的精準切中。“十個勤天”感召力的縮影,背后是年輕人對節(jié)目、對他們、對“認真做好一件事”的價值觀的認可。
近期多次登上熱搜的《再見愛人4》,獲得了比前幾季更高的關注度,相關話題不斷登上熱搜,引發(fā)轟轟烈烈的討論。究其根本,是因為節(jié)目刺中了太多能讓觀眾投射和共情的命題。嘉賓在兩性交往過程中展現出的希望、恐懼、犧牲、焦慮、開心、驕傲、憤怒等,引發(fā)了大男子主義、爹味和女性婚姻困境等話題風暴,為各圈層觀眾提供了滿滿的情緒價值和共情點。
當下的年輕人,不得不面對生活和工作的重重壓力,這種壓力帶來的焦慮和迷茫又被互聯(lián)網前所未有地放大。基于這樣的現實,從不同品類和切口入手的綜藝,切中了年輕人生活、情感、家庭、職場上的痛點,用多樣化的典型樣本和情緒價值,給予觀眾足夠的共情空間與思考方向。
如今,情緒價值正在變成年輕人的“剛需消費品”,如何連接并滿足觀眾越來越多的細分情緒,創(chuàng)造更多情感連帶,抓住過往如候鳥般的用戶,也許會是綜藝市場未來最大的挑戰(zhàn)和難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