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V商業 肖駿
霸總的風,刮到了服裝界。
好利來“二公子”羅成、潔麗雅三代接班人“毛巾少爺”石展承、賭王千金何超蓮,還有小米創始人雷軍,因為穿著高梵羽絨服公開露面,高梵這一羽絨服品牌又被稱作是“總裁之選”。
高梵又被稱作是中國的盟可睞,后者是享譽全球的高端羽絨服品牌。
高梵算的上這批新消費中比較成功的,過去,中國新消費中大量“某某屆的愛馬仕”等說法的品牌最后都遇到了經營困難,而相比之下高梵目前的狀態要好太多。
1、從低端到高端,從兩三百到兩三千
千元起步的高梵,只能算的上是平替。
進入高梵的旗艦店,羽絨服價格都在千元起步(不包括童款),動輒達到兩三千元,最貴的一款是3699元。
但是被稱作是中國盟可睞的高梵,只能算的上是平替。
平替是上一波新消費浪潮中,國產品牌對于消費者重要的心智切入點。
高梵數千元的價格雖然在國產羽絨服中算是高端,但是和盟可睞上萬元的價格相比,非常“親民”。簡單來說就是比大牌便宜,但比普通羽絨服要貴不少。
即便新消費發展到現在已經出現了泡沫破滅,但是高梵的銷量依然能打。
2023年雙十一,高梵作為一家中國高端羽絨服品牌,成功躋身天貓服飾榜單前列,位列第11名。在天貓服飾雙11超級羽絨服榜單中,高梵位列第三,僅次于波司登和優衣庫。
23年年底,高梵首次入駐線下店。根據高梵官網披露,目前高梵在國內(買手集合店)有24家線下店。
實際上,高梵最初就是從線下起家的。2004年,高梵在北京燕莎、上海東方商廈等高端商場中開出十幾家門店,定價1800-2500元,瞄準的便是高端人群。
高梵并不是一家新創企業,實際上高梵成立于2024年已經發展了20年。
高梵也并非20年來一直瞄準高端市場,這中間經歷了兩次大的轉折。一個是電商的崛起,2011年開始,電商浪潮來襲,高梵以200-300元為主力產品,開始在電商平臺積累銷量。
然而,低價策略讓高梵創始人吳昆明感覺到對于品牌來說沒有未來。
另一個轉折點就是最近一次的再次高端化。
2020年,吳昆明發現了國內鵝絨服市場的巨大潛力。鵝絨因其保暖性、舒適性和清潔度優于鴨絨,成為了市場新寵。而在1000元以上的價格帶中,國產鵝絨服品牌幾乎處于空白狀態。
高梵果斷推出“黑金系列”鵝絨服,定價在1000-3000元之間,迅速填補了這一市場空白,并將品牌重塑為“高質價比”的代表。
也是這次轉型,才造就了當下高梵在消費者心中重新樹立的“高端羽絨服”的形象。
2、大牌平替,高梵抓住3個紅利
高梵的成功,是典型的新消費發展路徑。可以看出來,高梵幾乎和眾多的新消費品牌一樣,都是抓住了3個紅利才有機會崛起。
首先就是市場空間。
這幾乎是過去幾年新消費品牌們崛起的基礎,那就是在白牌和國際大牌之間存在的市場空隙。
傳統羽絨服市場長期以來以中低端產品為主,價格戰、抄襲現象嚴重,導致消費者對羽絨服品牌的認知局限于“保暖”的基本功能。
而另一方面,高端羽絨服價格過高,導致消費者“有心無力”。
2017年開始,加拿大鵝等高價羽絨服在中國走火,成為高端的象征,但是加拿大鵝價格卻是動輒上萬元。高梵正式抓住了這個市場空隙,要知道,3-4000的羽絨服在國產品牌中算是高檔,但是和加拿大鵝相比就成了平替。
其次是抖音小紅書等渠道的紅利。
高梵的崛起可以追溯到2020年,當時直播電商正處于風口之上。高梵與快手頭部主播“超級丹”合作,突破了單場破億。
也是從此開始,高梵押注直播帶貨。從快手到淘寶,再到抖音,可以說高梵和過去幾年快速崛起的新消費一樣,把能投的新渠道全投了一遍。
此外,高梵不斷擴大品牌力,進行品牌升級,在最近的兩年里從網紅合作轉變為明星代言。2022年,高梵請來張柏芝代言,2024年,楊冪稱為高梵的全球代言人。
第三是差異化。
正如眾多新消費品牌,之所以收到很多年輕人追捧,就是因為在設計、用料或者理念上和傳統品牌進行了區分。
高梵也在原料和工藝上講足了故事。
比如原料上,據報道,“高梵為了找到高品質鵝絨,走過19個國家300多個城市,遍訪全球原料。經過不懈努力,“飛天鵝絨”成為高梵的核心競爭力。”“一只成年白鵝每年只能產出30克鵝絨,且需要通過手工采集”。
3、新消費的通病,高梵也有
高梵的崛起,和過去幾年崛起的新消費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但同時,就像是眾多新消費陸續興起又有一批倒下,很多新消費在產品上其實存在問題。
首先是價格。
盡管高梵憑借“高質價比”的定位吸引了大量中產階層消費者,但在高端羽絨服市場,品牌的溢價空間仍然有限。與國際奢侈品牌如Moncler、加拿大鵝相比,高梵的品牌背書和歷史積淀相對薄弱。
高梵被稱作是總裁選擇,自身也不段品牌升級,向著高端和奢華靠攏,但按照目前高梵的價位依然是平替。
另外,高梵的品質也不斷出問題,這和自身的高端定位不符。
盡管高梵在羽絨服的設計、材質和技術方面投入巨大,但部分消費者反饋其黑金系列存在跑絨、面料易破損等問題,這些質量問題不僅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體驗,也對品牌的高端形象造成了威脅。
據時代周報報道,高梵遭到不少消費者的質疑。“花了1399元在唯品會買了一件高梵黑金3.0羽絨服,穿了4天開始跑絨、不光走線處跑絨、面料平整處也有鉆絨現象。”一名消費者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據報道,還有消費者所買的高梵鵝絨服,僅一個月鎖溫涂層就掉了,而“鎖溫涂層”是高梵鵝絨服的宣傳賣點之一。
“1980元買的機能3.0,買后不到一個月,內里鎖溫涂層就掉了,聯系客服只賠償50元,最后淘寶客服介入,才成功退貨。”此外,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截至12月8日,關于高梵的投訴量高達518條,其中有不少投訴指向“跑絨、漏絨、面料縮水”。
在小紅書上,一些消費者在購買后反映羽絨服存在脫絨、面料脆容易破損等現象,這些質量和服務上的問題,尤其是在中高端消費者群體中,對于高梵想要站穩國內高端都是一個挑戰。
過去幾年,新消費品牌在發展的后期因為技術、品質、性價比等多方面的因素不斷翻車,這非常值得高梵警惕。
比如在國產美妝領域里一直以國貨自居的花西子,在多次價格上漲后導致消費者認為克價比國際大牌還要貴,這種消費者端的質疑無疑給品牌帶來了損失。
另外一個號稱雪糕界的愛馬仕的鐘薛高,也最終因為價格過高在去年夏天轟然倒塌。
其實,當下的消費環境高端商品和白牌都不缺市場,反而是性價比不足的中端產品面臨著消費力不足,消費者認可感不夠的場面。
這對于高梵來說,也需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