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節點財經 一燈
每年年末,都是裁員潮的高發時期。只是沒想到連零售大鱷,都逃不過被“優化”的命運。
12月17日午間,阿里巴巴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與另一名少數股東同意將銀泰100%的股權出售給“由雅戈爾集團和銀泰管理團隊成員組成的購買方財團”。
這一舉動不僅意味著阿里決定放棄“新零售”中的百貨板塊,與相伴十年的銀泰商業分道揚鑣,也將雅戈爾從幕后推到了臺前,其A股12日股價一度直線拉升,創下九年半來新高。
在這筆交易中,阿里出售銀泰的所得款項總額約為74億元,它也將因出售銀泰而錄得約93億元虧損。虧損近百億也要出手,可見阿里想從百貨行業抽身的決心。
那么,阿里為何如此急切剝離銀泰?雅戈爾又看中了銀泰什么?低迷的實體百貨又將迎來哪些變局?
01 十年相伴,仍逃不過被“優化”
在浙商大佬圈中,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與銀泰百貨創始人沈國軍私交甚篤,沈國軍也是最早投資菜鳥的人之一。有了這樣的基礎,也為阿里和銀泰日后的合作打下了基礎。
2014年,阿里巴巴正式入股銀泰百貨,以53.7億元港幣對其進行戰略投資;2015年6月,銀泰百貨與阿里全面融合,雙方由對等合作轉為由阿里主導;2017年,阿里以177億元的高價私有化銀泰,銀泰百貨變成了現在的阿里銀泰。
彼時,在馬云心中,與銀泰的合作是“為中國零售業變革進行的一次探索”。在阿里建設“新零售”版圖的數年內,時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也表示,銀泰商業將會是阿里艦隊中的一艘主力艦,擔負線上線下零售百貨轉型升級平臺的使命。
而在阿里的助力下,銀泰的數字化轉型和即時零售模式也得以快速落地,不僅在線上實現了喵街APP、“銀泰百貨INTIME”微信小程序、“銀泰百貨”支付寶小程序等全渠道銷售,還建立了中國首個百貨業付費會員體系INTIME365,推出了“定時達”服務,其旗下八成門店最快1小時定時達。
可以說,在雙方結合的“蜜月期”,銀泰商業以其豐富的零售經驗和市場地位,為阿里巴巴提供了進入中高端零售市場的機會;而阿里則以其強大的互聯網技術和用戶基礎,幫助銀泰商業迅速完成了數字化轉型和和商業模式創新。
許是這十年來的相輔相成太過融洽,才讓分道揚鑣的這一天顯得格外矚目。
盡管阿里巴巴集團未在公告中透露出售銀泰百貨的原因,但去年11月,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曾披露,未來十年,阿里的重要優先級為三個方向:技術驅動的互聯網平臺業務,AI驅動的科技業務,以及全球化的商業網絡。
今年2月,阿里董事會主席蔡崇信也在財報會議上明確表示:“我們的資產負債表上還有一些傳統的實體零售業務,這些也不是我們核心聚焦的業務,因此退出也非常合理?!?/p>
這種轉變背后,是中國互聯網行業已告別高增長階段,逐漸邁入存量市場,互聯網平臺也從多元化擴張轉向聚焦收斂。對阿里來說,“新零售”戰略需要被重新審視,自己必須集中精力在以科技賦能零售的業務主線,以應對正在到來的AI時代。
基于此,重運營、重管理、重資產的百貨業態顯然已經不符合其當下追求精簡的需求。同時,除了銀泰,整個2024年,餓了么、盒馬、大潤發等曾經的“新零售”標桿,都相繼傳出過將被出售的傳言。此外,阿里還在出售B站、摯文集團、小鵬汽車等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預計出售銀泰商業的打包價約為 74 億元,這次降價出售將產生約 93 億元虧損。
表面上看是筆虧本買賣,但實際上,銀泰之于阿里不止是資產買賣、財務投資,更多的是業務拓展、戰略投資,因此不能簡單地按照買時花了多少錢,賣了收到多少錢來計算盈虧。
要知道,無論是2014年銀泰為天貓帶來了上千個知名服飾品牌,將天貓從無人入駐的殘局拯救回來,還是在2017 年助力商場支付寶收銀體系的建立,推動零售品牌將釘釘引入工作流,這十年來,銀泰百貨給阿里帶來的直接和間接利潤估計也是千億級別了。
盡管當下,銀泰商業已失去了在阿里商業版圖中的重要地位,被“老東家”放棄。但對于阿里來說,銀泰絕對是一個不虧的項目;而對于“接盤”的雅戈爾來說,銀泰可以算得上是一個“香餑餑”。
02 寧波“股神”,終于要回歸主業
今年9月11日,在2024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上最新發布的“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雅戈爾集團位居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36位。盡管雅戈爾表面上看是國內龍頭服裝集團,但實際上其在房地產和投資業務上的收獲,早已超過服裝業務。
據雅戈爾財報顯示,2021年至2023年實現收入分別為136.07億元、148.21億元和137.49億元,其中地產貢獻的收入為66.65億元、85.5億元和60.92億元,占比分別為48.98%、57.69%和44.31%。
而以合并利潤表中,雅戈爾披露的投資收益數字為準,2002年到2022年,其投資收益總計為467.56億元,放到129家公募基金為投資者賺取利潤的總數中能夠排進前16。
許是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務正業”,近年來,雅戈爾減少了在房地產方面的投入,同時增加在時尚產業的投入,此后整體構建起了商務、休閑、戶外、運動、潮奢等全場景的品牌矩陣。
而雅戈爾構建品牌矩陣的方式也“簡單粗暴”,就是買買買:
● 2021年,雅戈爾收購美國潮牌UNDEFEATED 40%股權,并成立大中華區合資公司,進一步拓展了年輕消費者市場;同年,又投資了挪威戶外品牌Helly Hansen,負責該品牌在大中華地區的運營和生產;
● 2022年9月,雅戈爾與挑戰者資本共同投資了美國高端設計師時尚品牌Alexander Wang,補充了女裝業務版圖;
● 近期,雅戈爾計劃以2億歐元收購法國高端童裝品牌Bonpoint,這將是雅戈爾首次進入童裝及奢侈品領域。
在去年的半年報業績會上,雅戈爾董事長李如成坦言,未來將收縮房產開發的投入,并強調,看好服裝業未來的發展前景。此后,李如成多次對外喊話,直言要“回歸服裝主業”。
如此,雅戈爾能看上銀泰百貨,也就不難理解了。
首先,銀泰依然是零售百貨業的“優等生”。
2023年數據顯示,銀泰經營著59個百貨店和購物中心,銷售額達到315億元,其中線上銷售占到25%。而據贏商大數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銀泰百貨在全國8省26城擁有66個項目,包括61個已開業項目和5個未開業項目,共計589.82萬㎡。其營業面積、經營業績和業務創新能力皆位居中國零售業前列。
拿下銀泰,雅戈爾可以更好地整合零售與地產業務,拓寬其在商業運營方面的布局,實現產業鏈的協同。況且,當年馬云買入銀泰花了177個億,而雅戈爾抄底只用了74個億,怎么算都不虧的。
其次,銀泰的科技基因和數字創新是雅戈爾需要的。
從雅戈爾布局商業地產的動作來看,不論是在全國加速開設全新形象大店“雅戈爾時尚體驗館”,還是和天目里聯手打造小而精的可持續生活綜合體“HAI550”,都顯露雅戈爾試圖用更新穎的商業運營模式回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而阿里留給雅戈爾的銀泰,是一個已經基本完成數字化轉型的互聯網百貨公司。
例如,銀泰已構建起線下商場+喵街APP+支付寶小程序+微信小程序+直播+社群+導購的多元渠道;銀泰商業開拓新商場,據稱只需一個月就可以實現銀泰經營模式的切換,并掌握原商場的用戶畫像;依靠新商場商業操作系統—MOS,銀泰百貨可實現一盤貨賣全國,一件單品短時間賣出過萬件的深庫存。
可以說,雅戈爾正是看中了銀泰的科技基因以及商業數字創新,希望利用其為自己的商業項目帶來新的想象。
此外,雅戈爾也需要銀泰的渠道能力。
前面提過了,雅戈爾一直強調要“聚焦主業”,朝著多品牌的生態化發展,這就需要增加這些品牌的曝光、展現、銷售,及與顧客的互動機會,才能把整合的海外品牌生態更好落地中國市場。而銀泰商業在全國擁有眾多的線下實體門店,且線上銷售渠道也十分成熟,數字化會員更是突破 4000 萬。
因此,作為品牌商的雅戈爾通過收購渠道商銀泰,不僅可以將自身的時尚產品更高效地推向市場,觸達更廣泛的消費群體,還有助于整合時尚產業的上下游資源,構建起一個更加完善的產業鏈。
總而言之,在如今百貨商場領域較為低迷的背景下,阿里選擇激流勇退,剝離這個傳統零售業態,而雅戈爾則選擇逆流而上,去實現商業模式的延展與創新。手握不同賽道的品牌疊加線下渠道,雅戈爾或許會比阿里巴巴更能給實體百貨帶來驚喜。
03 實體百貨,再添“雅戈爾+銀泰”模式?
從資產積累角度來看,為收購銀泰支出74億元對目前的雅戈爾而言或許不算困難,但百貨行業承壓卻著實為其日后發展增添了不少難度。
近些年,隨著國內整體消費疲軟,加上電商的沖擊,以及百貨商場自身缺乏創新,很多大城市的知名商場紛紛關門倒閉,即使那些幸存下來的商場,很多也都是門庭冷落。
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發布的《2023-2024中國百貨零售業發展報告》顯示,70.1%的樣本企業反饋2023年客流量未超過2019年,全年百貨店零售額只增長8.8%。
因此,在百貨行業集體承壓的背景下,此前不以運營連鎖商業項目見長的雅戈爾,買下銀泰后,恐怕要面臨運營能力的考驗、存量資產的盤活、提升經營效益等諸多挑戰。而對銀泰百貨來說,從阿里時代到雅戈爾時代,恐怕也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這里我們不妨從雅戈爾和銀泰商業的優勢特點出發,分析一下未來的“雅戈爾+銀泰”模式可以從哪些方面尋找市場突破口。
比如,實體店需要突出自身的品牌形象和特色商品,打造獨家產品線或者與知名品牌合作推出限量版商品,以吸引追求獨特和品質的消費者。而手握眾多國內外知名品牌的雅戈爾,無疑為銀泰百貨打造獨家產品提供了龐大的資源池。
而雅戈爾則可以通過銀泰百貨的平臺,更好地展示和推廣旗下不同定位、不同風格的品牌,滿足不同消費者的時尚需求。同時結合銀泰百貨的大數據資源,深入了解消費者喜好和市場趨勢,優化產品設計、營銷策略等環節,從而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贏得更多發展機遇。
再比如,在注重體驗式消費,打造獨特的購物環境、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上,銀泰百貨已經形成了“6大服務+3大權益”的體系化運作,覆蓋了線上線下雙重體驗,打破了傳統百貨服務模式;雅戈爾則在努力改造存量商業體,賦予其新的價值觀和業態定位,吸引著年輕一代對于個性化需求表達。
兩者相結合后,“軟硬兼施”的新式商場將不再只是一個購物空間,更是一個提供趣味、貼心、社交、甚至靈感的生活場所。
此外,注重商場的整體結構設計,擺脫路徑依賴,提高可逛性;保持在場景、活動方面更新,并將口碑營銷作為線上內容傳播的重點,也可成為百貨商場打出差異化優勢的著手點。
總之,盡管實體百貨領域如今較為低迷,但模式創新與變革的勢頭依舊激烈。有山姆、胖東來、名創優品等企業珠玉在前,“雅戈爾+銀泰”的化學反應仍值得期待。未來,持續研究消費者、不斷完善新業態,才是百貨商場不被消費者所拋棄的不二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