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無冕財經 海棠葉
編輯 | 陳澗
阿里正在拋棄過往。
12月17日,阿里巴巴集團發布公告稱,將出售銀泰百貨,價格僅為74億元。
銀泰曾是阿里新零售戰略最大賭注之一,不僅砸了200億真金白銀,還贈予了十年時間,聯手探索新零售。
如今,豪賭卻以“分家”收場,虧本甩賣。
但真的虧了嗎?新零售幾乎改變了阿里整個商業方向,從以電商為主,變成從線上覆蓋到線下、多元業務驅動發展。
及時止損的阿里減負前行,現金流更多;“百貨新人”雅戈爾低價接盤,從租客搖身一變成房東。
說起來,受傷的只有銀泰百貨。
虧損93億賣?
公告顯示,阿里巴巴預計因出售銀泰虧損約為93億元。
以93億元虧損的代價,與銀泰“分手”,從賬面上看,這是一筆虧本買賣。
阿里巴巴公告宣布出售銀泰百貨。
根據估算,阿里投資銀泰百貨,前后累計投入了約200億元。
十年前,二者也曾濃情蜜意過。
在2005年的一趟航班上,沈國軍與馬云相識,兩個浙江老鄉相談甚歡,就此埋下合作的種子。
不過銀泰和阿里真正意義上的牽手,發生在2013年,阿里籌劃打造菜鳥網絡,銀泰出資16億元,成為第二大股東。
次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出資53億港元,入股銀泰商業,以25%的持股比例,成為僅次于銀泰創始人沈國軍的第二大股東,阿里新零售戰略的布局由此落子。
2015年,阿里又繼續增持銀泰股票,最終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并派張勇出任CEO。
“與銀泰的合作,是為中國零售業變革進行的一次探索。”對于銀泰,馬云勢在必得。
張勇更是明確表示,銀泰將作為阿里集團艦隊中的一艘主力艦,承擔線上線下零售百貨轉型升級平臺的使命。
阿里對新零售、銀泰的重視,也在2017年達到了頂峰。
這一年,阿里以177億元私有化銀泰,銀泰徹底被阿里收入囊中,投資持股比例增加至73.79%。
馬云還在該宗收購中給出了極高溢價。
2017年私有化前,銀泰總收入約為60億元,增速4%,股東應占利潤為13.2億元,增速僅為0.2%,陷入增長乏力的狀態。阿里的收購價為10港元/股,較銀泰當時的收盤價溢價約42%。
不曾想,這段長達十年的“聯姻”也走到了盡頭。
實際上,此次交易早有端倪。
今年2月,據《新商網》報道,阿里正在考慮出售銀泰百貨,已與幾家公司有所接觸,這些公司中就有雅戈爾。
不得不止損
2019年,阿里曾喊出“未來五年再造一個銀泰百貨”的口號。
但五年過后,這場對未來的豪賭并未如預期般順利展開,反而將其當做非核心業務出售,代價是虧損近百億元。
花錢買了一大虧?或許在此時,除了放手,阿里已然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及時止損,貫穿著馬云的整個商海沉浮生涯。
創業初期,翻譯社不賺錢,就轉型做了黃頁;黃頁眼看著前景不大,就去了北京,做起了經貿網;網站其實也沒有賺到多少,于是就帶著整個團隊離開了合作方,創辦了阿里。
馬云的及時止損不僅體現在創業初期:2022年,被炒得沸沸揚揚的“隱退事件”,以及阿里系分拆成六大業務集團的舉措。
近年來,阿里正在不斷退出非核心資產,聚焦主業。
在阿里2023年進行1+6+N組織變革后,一些非核心業務屢屢傳出售消息,如盒馬、大潤發、餓了么等。
與此同時,阿里也開始減持一些外部公司股票,比如小鵬汽車、快狗打車等,并把阿里網絡持有的分眾傳媒、千方科技、居然之家等多家公司股份轉入杭州灝月。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6個月,阿里退出多項投資所得現金流為65.09億元。
2月的阿里財報電話會上,阿里巴巴集團主席蔡崇信也曾對“出售非核心資產”的問題回復稱,“目前阿里的資產負債表上依然有一些傳統的實體零售業務,它們不是核心的聚焦業務,阿里退出也是合理的?!?/p>
畢竟核心的電商市場已遽變,拼多多趕超,京東拼命,抖音、快手、小紅書快馬加鞭,新的消費周期下競爭態勢嚴峻。
龐大如阿里,也不得不重新審視新零售戰略,將重心轉向核心業務,如電商、云計算、人工智能和物流等。
“隨著電商行業的競爭加劇,阿里巴巴需要更加專注于其核心業務和新興領域,以保持競爭優勢,出售銀泰百貨可以為其帶來更多的現金流?!本W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如是說道。
零售電商行業專家莊帥也稱,“阿里現在不得不開啟收縮時期,才能在激烈的新電商競爭中重回增長的軌道?!?/p>
撿漏的雅戈爾
相比阿里,雅戈爾則像是摘了果實的那位。
在中國實體零售史上,銀泰百貨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2007年,銀泰百貨在香港上市,成為內地首家赴港上市的大型百貨公司,至今擁有超60家百貨門店及多個待開項目,去年銷售額達到315億元。
雅戈爾卻從來沒有過商超項目。根據官網,創建于1979年的雅戈爾集團,下設時尚、房地產、投資、國貿、旅游等產業,多以“國內第一家做西服的服裝公司”而聞名。
如今能以74億的價格,接盤阿里砸了200億才建起的資源,實屬難得。
資本市場也給予樂觀態度。12月17日中午收購消息正式公布前后,上市公司雅戈爾股價出現了兩波明顯的放量拉升,盤中最高價達到9.96元/股,創下17年以來的新高。
雅戈爾又看上了銀泰百貨的什么?
它是這樣回應的:旨在“強鏈補鏈”完善時尚生態圈,“雅戈爾集團(寧波)有限公司一直以來注重時尚領域的投資和發展,旗下上市公司雅戈爾時尚股份有限公司更是致力于時尚產業的運營?!?/p>
另一方面,目前,雅戈爾在銀泰百貨共設立了近40家門店,作為“包租公”的銀泰百貨,對于雅戈爾這個“租戶”自然有著一定的價值。
此前,雅戈爾也多進駐各大商業綜合體,鋪設線下銷售渠道:從八十年代的茂業百貨,到九十年代的銀泰百貨、中央商場、王府井等,再到21世紀初與銀座、天虹、胖東來、萬達、華潤萬象等。
當然了,這可能也只是一種場面話。
消費市場景氣指數較低的當下,雅戈爾的時尚主業同樣面臨著增長壓力。
雅戈爾近年來業績情況,圖片來自財經
財報顯示,雅戈爾時尚板塊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45.9億元,同比下降10.13%,凈利潤3.7億元,同比下降43.53%。
銀泰前景不明
但對于銀泰來說,未來就不太明朗了。
兩度易主,在糧草充足的巨無霸阿里手下,沒有闖出一片天,如今在百貨新新人的掌中,又如何才能屹立不倒煥發新希望?
當前,受電商持續沖擊以及零售業態的加速變革,百貨商場遇冷已是不爭的事實。
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統計,2023年全國范圍內有21家百貨商場停業閉店,包括太平洋百貨、永旺、百盛、解百、大洋百貨等曾經火爆一時的知名百貨;2024年,有30家商場宣布閉店。
百貨商場不斷傳出倒閉消息,圖片來自聯商網
頻頻閉店的同時,百貨企業的業績也不斷承壓。
聯商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44家百貨上市公司營收922.89億元,同期減少164.85億元;凈利潤37.71億元,同期減少16.4億元。
百貨黃金十年一過,生死存亡的問題時不時都會擺在臺面上討論,至今無定論。
百貨走向衰落,銀泰百貨自然急尋出路,但其主要分布在國內一二線城市,與盒馬類似,主要消費人群是中產及以上階層,如今卻是價格敏感型消費逐漸占據主流,下沉市場和低價的威力凸顯。
另一方面,跟隨雅戈爾后,帶有阿里烙印的喵街App、付費會員體系等“數字遺產”該繼續推進還是放棄,又該如何協同雅戈爾的經營管理,扛住當下百貨轉型的陣痛期?
現實問題一連串,銀泰依然難高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