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眸娛
長視頻平臺的會員爭議一直未停過。
近日,騰訊視頻因會員服務規則的最新調整,再次成為輿論焦點,迅速登上熱搜榜首
根據新規,自2024年12月16日起,新購、領取或激活的騰訊視頻VIP會員,在其會員有效期內,將僅支持在一臺設備上同時播放,而登錄設備累計上限為三臺。
對于老會員,凡是在2024年12月16日前已訂閱連續包月/包季/包年服務的VIP會員,在保持連續訂閱狀態的下,即可繼續享受累計五臺設備登錄和同時兩臺設備播放的原有權益。同樣,在此之前購買、領取或激活的月卡/季卡/年卡會員,在其會員有效期內,也將維持原有的設備播放權益。
消息一出,多數用戶當即在評論區表達了不滿情緒。實際上,騰訊視頻并非首家對會員“播放設備數量”權益做出調整的視頻平臺。
此前,愛奇藝已于今年10月22日宣布,自11月12日起,會員可同時播放的設備數量從兩臺減少至一臺。
而優酷更是在2023年1月就率先實施了類似的調整,限制一個會員賬號只能登錄一臺手機設備。
盡管每次會員權益調整都伴隨著用戶的強烈反對和不再續費的威脅,但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這三大視頻平臺仍相繼完成了對“登錄設備權益”的調整。
這背后折射出的既有視頻平臺的經濟賬,也有平臺與會員之間更加脆弱的信任關系。
權益頻變,平臺與會員間關系緊張
90后女生周靜,在目睹微博熱搜上關于視頻平臺會員權益的討論后,果斷留言表示“準備以后不再給會員續費了”。
這并非她首次表達此類觀點,早在2023年優酷調整會員登錄設備權益時,她就曾有過類似表態。然而,當熱門劇集《墨雨云間》和《白夜破曉》上線時,她又重新開通了會員服務,成為了一名典型的“劇拋型”會員。
劇拋型會員現象,即用戶不長期綁定于某一平臺的會員服務,而是根據劇集內容選擇性地購買會員,反映了視頻平臺與消費者之間關系的緊張。這一群體對平臺內容持續性的考量,以及對會員權益頻繁變動的擔憂,成為他們不愿長期充值的主要原因。
回顧國內視頻平臺的發展歷程,早期的市場爭奪戰導致了長時間的免費模式。隨著逐步向會員體系轉型,為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平臺在會員權益上大幅讓利,這也為后續的“權益拉扯”埋下了隱患。
會員權益的爭議焦點不斷轉移,從“會員免看視頻”到“能否投屏”,再到“超前點播”,直至如今的“設備登錄限制”。
其中,“花了錢還得看廣告”的問題尤為突出,自2019年起便引發廣泛討論,但至今仍未得到明確解決。新華網等權威媒體也曾對此進行報道,指出視頻平臺在廣告問題上的含糊其辭,部分平臺解釋廣告為“VIP專屬推薦”,還有平臺甚至將責任推卸給劇方稱“廣告是電視劇自帶的”。
口水官司從2019年打到2024年,年年都有報道,但至今未對“會員能否有免廣告”的權益做出明確答復。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國內視頻網站的收入結構競爭激烈,廣告收入作為僅次于會員收入的重要來源,承擔著視頻平臺的營收重任。因此,在短期內,各平臺難以在廣告收入上做出實質性讓步,這也導致會員權益的爭議難以得到根本性解決。
為了進一步擴大會員收入,視頻平臺開始通過調整投屏清晰度、設備登錄數量及類型等會員權益,引導用戶升級會員等級。
以愛奇藝為例,2023年1月,其APP黃金VIP會員的電視投屏清晰度被突然限制在480P,遠低于此前的4K標準,引發用戶強烈反彈。
而在今年,熱門劇集《白夜追兇2:白夜破曉》在優酷獨播時,也爆發了類似的投屏爭議。部分網友反映,優酷VIP會員無法投屏該劇,需升級至更高級別的SVIP會員才能享受投屏服務。這一做法被用戶批評為“吃相難看”,進一步加劇了消費者與平臺之間的緊張關系。
面對頻發的會員權益爭議,周靜表示,雖然理性上能夠理解平臺的盈利需求,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她仍會堅決反對這種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因為她不知道這是否是平臺對“消費者底線”的試探。
以這次引發廣泛討論的“登錄設備限制”事件為例,在某些平臺已并非首次調整。
早在2023年2月,愛奇藝就因類似問題登上熱搜。當時的事件是,一名會員因同時使用三臺設備(兩臺平板和一部手機)登錄而被封號,解封時被告知需升級至更高級別的會員。
隨后,在2月20日,愛奇藝發布官方公告,宣布自即日起,黃金、白金、星鉆VIP會員可在5臺設備上登錄,且不再限制設備種類。同時,對于同時播放的設備數量也進行了明確:黃金VIP會員可在任意2臺手機/電腦/平板設備上播放;白金VIP會員可在任意2臺手機/電腦/平板/電視等設備上播放;星鉆VIP會員則可在任意3臺手機/電腦/平板/電視/VR等設備上播放。
然而,在僅在第二年的10月22日,愛奇藝再次宣布新規,將黃金會員可同時播放的設備數量從2臺縮減至1臺。
視頻平臺為何抵制共享術?
在2023年,優酷率先對賬號同時播放設備數量實施限制時,其官方理由是為了強化用戶賬號安全并有效打擊黑灰產活動。
此后,眾多視頻平臺紛紛效仿,均采用了同一理由對會員權益進行調整。
誠然,此前由于視頻平臺對會員登錄設備未設限制,導致“共享會員賬號”現象泛濫,甚至形成了一條地下產業鏈。在部分第三方平臺上,“2元一天”“10元一月”的租賃生意火爆,有的代理聲稱月收入可高達上萬元。
這些黑灰產的存在,侵害了正常付費會員的權益,破壞了市場公平性,也給視頻平臺帶來了巨額經濟損失。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自2019年視頻平臺開始逐步限制同一賬號的登錄設備數量后,關于視頻平臺租號產業的報道便逐漸減少,如今在“閑魚”等第三方平臺上也已難覓其蹤。
當前,國內視頻平臺的灰黑產業以“低價代充”和“提前破解并售賣影視資源”為主。前者利用群控手機等技術手段,批量注冊賬戶、購買會員,并在第三方平臺上進行非法倒賣、拆賣活動。
事實上,當前共享賬號的現象主要是以會員的親朋好友之間為主。
視頻平臺對此也心知肚明,在對會員的多項權益進行調整時,也圍繞這一現象推出定制化政策。如愛奇藝于10月22日宣布“將可同時播放的設備從2臺減至1臺”時,就連帶推出了“親情賬號”政策:黃金會員只需額外支付8元,即可為家人開通一個獨立的黃金會員親情賬號。
同時圍繞會員體驗,愛奇藝還采取了一系列優化舉措。例如:親情賬號和主賬號均可分別在5臺設備上登錄;親情賬號的賬號、密碼、播放記錄等使用體驗,均與主賬號相互獨立,避免了反復要驗證碼或被打亂觀影記錄的困擾。
這一策略并非國內首創。2023年以來,國際流媒體巨頭如Netflix和Disney+均采取措施打擊密碼共享,并為家庭用戶提供了低價增購額外賬戶的選項。
Netflix率先行動,其標準和高級會員可訂購額外賬戶,費用分別為每月7.99美元和22.99美元。
隨后在今年9月,Disney+也跟進,Basic和Premium會員每月分別多支付6.99美元和9.99美元即可添加額外賬戶。這些舉措成效顯著,Netflix的會員規模和收入均實現了新一輪增長。
對比國外,國內視頻平臺的“親情副卡”價格其實相對更為優惠。國外“親情副卡”價格普遍為“50%”主卡價格,而國內僅為“主卡”價格的30%。
但市場目前普遍存在這樣一種顧慮:這次是“增加副卡”,下次會不會又提出“副卡漲價”呢?
國內視頻平臺受限于競爭環境,在會員政策的調整上,往往是“競品動一步,我動一步”的謹慎態度,擔心過于激進的策略會影響當季會員數量。畢竟,會員增長是衡量平臺生態健康增長的重要指標,也是提升廣告議價能力和資本市場吸引力的關鍵。
然而,在用戶眼中,這種“頻繁”且“未經商議”的逐步調整的策略,更像是一種“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的逐步試探,使得雙方溝通已難以回歸理性探討。
在當前以會員收入為核心的商業模式下,如何加強與會員的溝通,建立雙方之間的信任,成為視頻平臺在探索最佳營收模式時必須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