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戴晶晶
險資、南方電網等入局,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能新能源)迎150億元增資。
12月17日晚,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華能集團)發布消息稱,當日與中國國新、中國郵政、中國太平、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南方電網等五家企業在集團公司總部簽署華能新能源增資協議。
根據協議,國新發展、中郵保險、太平人壽、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南網能創五家股東將共同出資150億元,向華能新能源增資。其中,中郵保險披露其投資金額為40億元。
華能集團稱,這是其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權益融資,也是今年資本市場上新能源行業最大的一單私募股權融資,是華能集團新能源事業的重大里程碑。
華能新能源成立于2002年,是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華能集團旗下子公司。主要業務為國內外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項目的投資、建設與運營。2011年6月,華能新能源在香港上市,證券代碼00958.HK,2020年2月完成私有化退市。
天眼查APP顯示,當前華能新能源注冊資本為105.67億元,華能集團直接持有其97.38%的股權,華能資本服務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為2.62%。
這意味著,本次對華能新能源最新增資的數額已超過了注冊資本。增資完成后,該公司也將迎來五個新股東。
其中,南網能創由南方電網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持股39.16%,中國南航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國家電投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等持股;中郵保險、太平人壽均為險資;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投資基金;國信發展是由國資委監管下的企業。
今年8月,華能新能源增資項目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
根據公告,該公司擬增資擴股,募集資金金額擇優確定,公開增資引入的投資方合計持股比例不超過15%。12月初,華能新能源發布消息稱,該增資擴股項目已獲證監會批準。
針對華能新能源本次增資擴股的原因和影響,華能集團的表述是“有利于華能加快綠色轉型、服務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有利于華能擴大有效投資”。華能新能源則直接指出,這將顯著降低公司的資產負債率。
按審計基準日計算,本次150億的增資預計降低華能新能源資產負債率7.86個百分點,降低集團公司資產負債率近1個百分點。
負債率是國資委對央企的重要財務考核指標,2023年央企整體負債率64.8%。
由于發電項目投資規模大,對融資依賴性高,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的背景下,除國家能源集團外,其他四大發電集團的負債率均在70%左右。
截至今年前三季度,華能集團負債率為69.65%,大唐集團、華電集團、國家電投和國家能源集團的負債率分別為70.33%、68.77%、68.63%和58.25%。
“公司近年來資產負債率雖呈現下降趨勢,但總體仍保持在相對高位?!比A能集團在2023年的債券年度報告中表示,2023年末,其資產負債率為70.08%。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符合電力行業特點,但仍說明公司償債負擔較重,有可能導致融資成本提高、債券到期無法及時償還本息等財務風險。
資金需求大,自身資金卻無法滿足日常運營和業務拓展的需求,在股權資本市場上融資受限,被業內認為是當時華能新能源私有化退市的主要原因。華能集團則表示,華能新能源私有化將有助于華能集團及華能新能源的業務整合。
在私有化退市后,華能新能源發電裝機總量高速增長,來到新的發展節點,同時面臨效益下滑、電價下行等潛在風險。
截至2023年底,該公司總裝機容量為28455.77兆瓦,較2019年9月底的12151.8兆瓦增加了134%。截至2019年9月,華能新能源的資產總額為924.58億元,負債率66.66%;2024年3月資產總額已增加至1912.14億元,負債率69%。
華能新能源的太陽能裝機增長更為顯著,2023年裝機量達到11868.72兆瓦,較2021年增加623.7%。
隨著新能源入市,電價下行,風光電站的運營收益有可能遭遇下降。7月31日,華能新能源公司召開2024年年中工作會議時就提及,要持續用力加強風險防范,防范效益下滑、電價下行、分布式潛在風險。此外,要聚焦集中式風電項目開發,做好項目前期經濟性評價。
根據聯合資信發布的《華能新能源2024年跟蹤評級報告》(下稱《報告》),2021年至2024年前3月,華能新能源平均上網電價分別為0.538元/千瓦時、0.497元/千瓦時、0.419元/千瓦時和0.404元/千瓦時,平均含稅電價呈現持續下降態勢。
“伴隨新能源電價補貼退坡以及電力體制改革推進,上網電價下降或對公司業務收入和利潤水平造成影響。”《報告》指出,截至2023年底,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為203.86億元(含新能源發電補貼款185.35億元) ,占流動資產的70.55%。
聯合資信同時指出,由于華能新能源近年來處于快速擴張階段,在建及擬建項目規模較大,存在持續資本支出需求,但經營獲現無法滿足投資所需資本支出需求,有息債務規模預計將持續擴大,未來或將侵蝕公司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