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科文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12月16日晚間,三諾生物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兩項《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器械注冊證》,“持續葡萄糖監測系統”新產品(下簡稱:三諾生物第二代動態血糖監測儀)已完成注冊并獲得醫療器械注冊證。
12月17日,三諾生物向界面新聞表示,新產品相比于上一代在技術上進行了升級,佩戴更加簡便,設備更加輕便,產品更多具體細節將于明年4月的發布會上披露,并同節點上市。
據國盛證劵,與一代相比,二代產品采用一體式植入,無需組裝, 并優化了產品尺寸,在便攜性、舒適性方面提升了用戶體驗。
三諾生物推出的第二代動態血糖監測儀根據不同應用場景分為居家版和醫療機構版兩大類別。
醫療機構版H6/h6,適用于醫療機構內使用,配合持續葡萄糖監測應用程序(iCGM-APP Pro、iCGMAPP)和管理軟件,針對糖尿病成年患者(≥18歲)進行組織液葡萄糖水平的連續或定期監測。該設備無需用戶校準,最長可連續使用8天,但僅限單人使用。
居家版i6/i6s/i6Pro,適用于家庭環境,配合持續葡萄糖監測應用程序(iCGM-APP),同樣適用于糖尿病成年患者(≥18歲),用于連續或定期監測組織液葡萄糖水平。該設備同樣無需用戶校準,使用時長更長,可達15天,但同樣僅限單人使用。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兩版動態血糖監測儀的測量結果均不作為決定和調整糖尿病患者治療方案的依據。
基于龐大的患者基數與日益普及的血糖監測意識,動態血糖監測儀(CGM)市場正迎來高速擴容期。
據西南證劵,全球動態血糖監測儀不斷增長,動態血糖監測儀的滲透率不斷提升。經測算,2020年全球動態血糖監測儀規模為57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動態血糖監測儀市場規模將持續高速增長至365億美元。動態血糖監測儀在全球糖尿病監測醫療器械市場中的占比從2015年的9.5%提升到了2020年的21.4%。
其中,中國動態血糖儀滲透率極低,處于前期快速增長階段。據西南證劵,經測算,2020年中國糖尿病動態血糖監測儀市場規模約為17億元,預計到2030年動態血糖監測儀市場規模將快速增長至179億元。
中國1型糖尿病動態血糖儀2020年滲透率僅為6.9%,預計到2030年滲透率將達到38%;2型糖尿病動態血糖儀2020年滲透率僅為1.1%,預計到2030年滲透率將達到13.4%;妊娠型糖尿病動態血糖儀2020年滲透率僅為0.3%,預計到2030年滲透率將達到1.0%。
如此廣闊的市場增長潛力,自然吸引了眾多企業競相入局。自2021年以來,硅基仿生、魚躍醫療、微泰醫療、三諾生物等超過10家國產品牌紛紛涌入中國動態血糖監測儀市場。
隨著入局者增多,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各種變數也在悄然重塑行業格局。其中,價格戰已悄然卷起。
不到三年時間,中國動態血糖監測儀市場價格已大幅下探,整體售價殺至百元左右。
界面新聞在電商平臺搜索發現,若一次性購買多枚動態血糖監測儀,單枚單價甚至可低至百元以內。這一價格相比三年前2021年的400元至600元,以及2023年200元至300元的平均售價,已出現了明顯的“跳水”。
這種現象其實對應中國市場的現實需求。與歐美市場依賴醫保政策快速提升動態血糖監測儀滲透率不同,國內動態血糖監測儀尚未被納入醫保報銷,推動市場普及只能依靠價格下探。
據執君資本,德國、法國、英國等國家的動態血糖監測儀費用基本實現全額報銷。例如法國與美國類似,將基礎劑量胰島素治療患者也納入了報銷范圍;而瑞典、意大利等國家的報銷政策則因地區不同而有所差異。大部分國家醫保覆蓋的群體以I型糖尿病患者為主,II型糖尿病患者則僅限強化胰島素治療者。
相比之下,國內市場缺乏醫保覆蓋,企業只能通過價格競爭來打開市場。價格下探確實能夠迅速提升市場滲透率,讓更多糖尿病患者負擔得起動態血糖監測儀,但也對企業的盈利能力、成本管控和創新研發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由此看來,更大的市場機會可能還是在海外市場。與其在國內陷入無底線的價格戰,不如憑借價格優勢,積極搶占并瓜分全球市場。出海,已經成為國產動態血糖監測儀企業的第二條必選之路。
但國產品牌在全球市場面臨的競爭也不會輕松。據西南證券數據,全球動態血糖監測儀市場呈現三足鼎立的格局。雅培以絕對優勢占據全球市場第一,2023年動態血糖監測儀銷售收入達57.6億美元,市場份額接近一半;德康位居第二,2023年收入達36.2億美元,其主要市場集中在美國;美敦力則依托其胰島素泵和動態血糖監測儀業務,2023年糖尿病板塊收入為22.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