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宏觀 王珍
財政部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在一攬子穩增長政策發力之下,中國經濟出現回暖跡象,11月企業所得稅收入同比大漲37%,帶動當月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1%,創今年迄今最大單月增幅。
財政部在新聞稿中稱,1-11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9010億元,同比下降0.6%。按照歷史數據推算,11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1.0%,增速較上月加快5.5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同比增長5.3%,非稅收入同比增長40.4%。
“非稅收入的顯著增長,尤其是當月同比增速高達40.4%,累計增速達到17%,這表明地方政府在年底面臨較大的收入壓力,因此加大了對存量資產的盤活力度。”銀河證券宏觀經濟研究員聶天奇對界面新聞說。
在非稅收入高增的同時,稅收收入也有明顯改善,特別是企業、個人所得稅收入增長明顯。11月,企業所得稅收入同比增長37.0%,增速較上月大幅提高31.8個百分點;個人所得稅收入同比增長11.4%,增速提高了5.8個百分點。
對此,分析師認為,這可能和一攬子穩增長政策落地后,企業經營好轉有關。
開源證券分析師何寧認為,個人和企業所得稅收入顯著提高,或反映“搶出口”和穩地產背景下,企業經營收入邊際回暖。海通證券分析師梁中華也表示,經濟階段性改善使得稅收收入回升。
民生證券分析師陶川指出,除了居民和企業運行出現好轉之外,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高增的另一大原因在于11月通常為這兩大稅種的“小月”,規模偏低會放大增速的變動。
其他主要稅種中,增值稅收入同比增速從10月的-1.2%轉正至1.4%,消費稅收入同比增速由10月的10.2%收窄至0.7%。聶天奇表示,消費稅增速回落和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回落表現一致,主要是受到“雙十一”購物節前置效應的影響,對11月消費有所分流。
支出方面,財政部在新聞稿中稱,1-11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5053億元,同比增長2.8%。按照歷史數據推算,11月,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3.8%,增速比10月大幅收窄6.6個百分點。
分析師表示,支出增速放緩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去年同期高基數的影響。從結構來看,城鄉社區、農林水、交通運輸三類基建支出合計同比增長11.1%,增長較快;教育、文旅傳媒、社保和就業、衛生健康等民生類支出合計同比下降0.6%,其中,衛生健康支出下降17.1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4.9%。
從第二本賬“政府性基金預算”來看,1-11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42348億元,同比下降18.4%。其中,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2626億元,同比下降22.4%。
按照歷史數據推算,11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5655億元,同比下跌19.7%,降幅比10月擴大9.2個百分點。
華金證券分析師秦泰在研報中指出,當前的房地產政策導向是“控制增量、盤活存量”,土地出讓收入可能未來較長時間都維持低迷。同時,明年專項債資金中預計將撥出數千億元用于保障房收儲和閑置土地回收等,這對新增基建投資也會形成一定的資金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