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蔡星卓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近日,聯合國官員呼吁關注敘利亞人道主義形勢。當地時間2024年12月13日,聯合國駐敘利亞人道主義協調員亞當·阿卜杜勒穆拉表示,當前敘利亞人道主義形勢嚴峻,這一問題需要得到妥善解決,而近期敘利亞頻遭以色列空襲,可能導致聯合國在當地的人道主義工作無法正常開展。
2024年12月17日,聯合國難民署(UNHCR)在日內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敘利亞局勢的最新情況。聯合國難民署官員表示,預計2025年上半年將有約100萬敘利亞難民返回該國。聯合國難民署官員稱,敘利亞持續動蕩的局勢在過去3周內導致超過100萬人再次流離失所,其中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此外,成千上萬的敘利亞難民正在返回自己的家園,同時也有不少人繼續逃離該國。
十幾年過去,敘利亞仍經歷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難民危機,2023年年末有數據顯示,敘利亞難民占全球難民總人口的近25%。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Filippo Grandi在2024年12月9日發表聲明稱,敘利亞正處在和平或戰爭、重建或進一步毀滅的十字路口。“經過14年的沖突,最近的事態發展帶來了希望,即敘利亞人民的苦難可能最終結束,世界上最大的被迫的流離失所危機,可能走向公正的解決辦法。”
始于2011年,敘利亞難民危機仍在持續
2024年11月27日,在以色列、黎巴嫩真主黨停火協議生效當天,位于以黎東部的敘利亞局勢突然緊張。敘利亞的阿勒頗、哈馬、霍姆斯和伊德利卜省等地區新增約100萬人流離失所。其中,對于超過五分之一的人來說,這至少是他們第2次流離失所。
此外,在今年(2024年)9月下旬至11月下旬期間,敘利亞接收了50多萬逃離以色列對鄰國黎巴嫩空襲的人。大約60%是返回的敘利亞人,其余是黎巴嫩人。自從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間的停火協議于11月27日正式生效,約有4萬名黎巴嫩難民返回了自己的國家。不過,據UNHCR,大多數難民選擇觀望,各國政府也在評估事態發展。
2024年12月17日,聯合國高級官員告訴安理會,在阿薩德政權倒臺僅11天后,敘利亞正處于歷史的十字路口,“面臨著希望與混亂的脆弱混合,受到動蕩的安全局勢和不斷惡化的人道主義危機的困擾”。

敘利亞難民危機始于2011年3月。敘利亞陷入內戰后,超過1300萬敘利亞人被迫逃離家園,這是戰前人口的一半。據UNHCR統計,目前,超過720萬敘利亞人在國內流離失所,70%的人口需要人道主義援助,90%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另外600多萬人以難民身份生活,這些敘利亞難民已在130多個國家尋求庇護,但絕大多數人都去了鄰國。大約550萬敘利亞難民生活在敘利亞的5個鄰國——土耳其、黎巴嫩、約旦、伊拉克和埃及。其中,土耳其收容了最多的敘利亞難民,達到330萬。德國是最大的非鄰國接收國,接收了超過85萬敘利亞難民。
在逃往鄰國的敘利亞難民中,大約超過90%的人都生活在農村和城市,只有大約5%的人住在難民營。然而,住在難民營外并不一定意味著穩定——超過70%的敘利亞難民生活在貧困中,獲得基本服務、教育或就業機會的機會有限,同時返回家園的前景十分渺茫。
難民營,“避難所”還是“人間地獄”?
難民營的生活是怎樣的?顯然,那里充滿艱辛。隨著季節變化,難民的生活面臨著不同的挑戰。水資源短缺、醫療設施和藥品不足、居住條件惡劣、就業前景渺茫等都是難民們面臨的重大問題。
對于敘利亞難民來說,希臘萊斯沃斯島(Lesvos)是一個常被人們提及的名字。志愿者Verna McGeachin在2019年時曾來到萊斯沃斯島上龐大的莫里亞(Moria)難民營。她曾在自己的回憶文章提到,從2015年開始,歐洲涌入了大批逃離敘利亞、阿富汗和土耳其的難民。許多人乘船逃往希臘群島,因此距離土耳其不到800公里的萊斯沃斯島成為了從海上抵達的難民最先到達的地方。
即便是到了2019年,通過海路抵達希臘的難民中,有40%都在萊斯沃斯島。僅在2019年9月,就有1.25萬難民抵達希臘,其中大部分來自阿富汗和敘利亞。希臘政府被所需援助的規模壓得喘不過氣,因此各種非政府機構開始采取行動支持萊斯沃斯島上的難民。

作為船只難民基金會(Boat Refugee Foundation,簡稱BRF)的成員,來自倫敦的醫生Annie Chapman在2020年第3次前往莫里亞難民營。她曾在《衛報》發布文章,萊斯沃斯島上的莫里亞難民營原本只可容納約3100人,但在2020年2月時,這里已經接納了超2萬人。與此同時,它被形容為一個“充滿暴力、匱乏、痛苦和絕望的地方”。
Annie Chapman發現自己所提供服務的基金會是下午4點到晚11點間唯一提供緊急醫療服務的基金會,“成千上萬脆弱的人們擠在臨時搭建的帳篷里”,其中40%是兒童。難民營已經有兩個半月沒有可靠的電力供應了,“暴力和性暴力的威脅極高”。為了避免下山后離開帳篷,許多女性和未成年人大多選擇穿上尿布。
另一處難民營——約旦扎阿特里(Za'atari)難民營于2012年7月28日開放,截至2022年仍有8萬人居住。扎阿特里難民營是世界上最大的難民營之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已成為敘利亞長期難民危機的象征。有統計稱,在這里,每周有大約40名嬰兒出生。難民營的人口中有一半是兒童,其中許多人從未離開過營地。從醫療保健到社區中心,兒童需要的所有服務都在營地內提供,包括由約旦教育部管理的學校。
不過,雖然在約旦的敘利亞難民可以獲得工作許可,然而,目前扎阿特里只有約4%的適齡難民持有工作許可,這導致了更多難民營居民從事高風險工作或負債。扎阿特里三分之二的難民家庭報告稱他們“負債累累”。
值得一提的是,調查數據顯示,營地的大多數居民仍然希望將來能返回敘利亞。雖然大多數人認為目前敘利亞仍不安全,但對祖國的思念依然強烈——即使是從未見過家鄉的年輕一代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