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氏股份12月13日披露,公司擬以16.1億元現金收購筠誠和瑞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筠誠和瑞”)91.38%股權。本次交易計劃使用可轉債募資16.07億元,不足部分將使用自有資金。
此前,溫氏股份已通過全資子公司廣東溫氏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溫氏投資”)間接持有筠誠和瑞 8.62%股權,本次擬收購筠誠和瑞 91.38%股權,交易完成后,公司將合計持有筠誠和瑞 100%股權,筠誠和瑞將成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而筠誠和瑞的控股股東為廣東筠誠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筠誠控股”),其持股比為59.97%。第三大股東新興縣筠瑞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簡稱“新興筠瑞”)持股比為6%。
目前,溫氏股份董事溫鵬程任筠誠控股董事長,溫氏股份實際控制人溫氏家族中溫鵬程、溫均生、溫志芬、溫小瓊、梁煥珍、伍翠珍、陳健興直接或間接合計持有筠誠控股 19.83%股權。因此,筠誠控股為溫氏股份的關聯方。
值得注意的是,筠誠和瑞聚焦農牧業污染治理、生物質資源循環利用和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等領域,主營業務包括環保工程、環保裝備研發與制造、環保項目運營以及有機肥生產與銷售,為規模化養殖企業、大型能源企業和縣域政府等客戶。
溫氏股份也是筠誠和瑞客戶之一,公告顯示,2024年1月至11月,溫氏股份與本次交易關聯人筠誠控股及其下屬子公司累計已發生的各類關聯交易金額為39480.33萬元(未經審計),其中關聯銷售金額為1046.42萬元,關聯采購金額為38365.34萬元,關聯租賃金額為68.57萬元。
筠誠和瑞曾表示,溫氏股份作為發行人下游的頭部規模化養殖企業,擁有較大規模的畜禽養殖場,對養殖場后端無害化的處理需求較大。
實際上,環保是養殖企業無法回避的問題,包括溫氏股份在內的養豬企業都頻頻遭受環保處罰。環保也是養殖企業的固定支出,根據今年半年報披露,溫氏股份環境治理方面投入2.69億元,占營業收入的0.59%。
為了規避環保風險,今年溫氏股份還終止了位于咸寧的養殖小區建設。溫氏股份稱,主要是項目周邊用地緊張,租賃污水處理用地較為困難,預計繼續建設將存在較大的環保風險。
本次交易完成后,溫氏股份將新增環保技術與服務的業務。
溫氏股份表示,公司作為畜禽養殖的重點龍頭企業,有著糞污資源優勢,其業務與筠誠和瑞的環保技術與服務存在緊密的協同效應。通過本次收購,上市公司在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能力、養殖業廢棄物資源化能力等養殖環保領域的核心技術能力將顯著增強,實現降本增效。同時,上市公司將助力筠誠和瑞在畜牧業環保治理領域和糞污資源化領域持續擴大市場份額、提升盈利能力,進一步借助公司業務基礎和品牌效應,鞏固在農業農村環保領域的市場地位。
從業績上來看,成為全資子公司后,筠誠和瑞還能增加溫氏股份的經營業績。
結合此前招股書與最新公告顯示,2020年至2023年及2024年前6月,筠誠和瑞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0.31億元、11.05億元、9.58億元、11.61億元、4.64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是-9449.47萬元、9883.72萬元、7941.94萬元、9219.72萬元、1961.3萬元。
其中來自溫氏股份的收入不足30%,筠誠和瑞對溫氏股份的依賴程度并不高。
不過,從上述數據上來看,筠誠和瑞業務情況也呈現著明顯的波動,如筠誠和瑞曾在2022年營收和凈利潤大幅下滑。當時筠誠和瑞對此表示,主要是由于全國生產經營活動受限和宏觀經濟承壓以及養殖行業周期波動影響。此外,當年由于生豬價格長時間低迷,畜牧養殖業客戶傲農生物、新希望和中糧肉食運營資金偏緊,付款進度放緩,筠誠和瑞2022年應收賬款周轉率也出現了下滑。
可見,依靠生豬養殖企業的環保生意同樣受著周期波動的影響。
界面新聞還注意到,溫氏股份不是唯一對環保生意感興趣的養殖企業。
2016年正式登陸新三板的圣新環保來自于白羽雞養殖龍頭圣農集團。圣新環保半年報顯示,該公司專注于處置農林固體廢棄物、畜禽糞污,主要的處理工藝是通過將雞糞和谷殼混合物、竹粉、杉木片等相關農林固體廢棄物投入鍋爐直接燃燒的方式進行處置,同時利用鍋爐燃燒中產生的蒸汽帶動發電機組產生電能,并利用汽輪發電機做過功的蒸汽對客戶供熱。因此,目前圣新環保的主要收入來自于公司向電網公司銷售發出的電力以及向客戶供熱。
2019年,新希望集團也曾進入環保領域,主要從事環境治理的興源環境被新希望集團協議收購并控股,并依托大股東的產業優勢,在2020年新增了“養殖生態環保”業務。該業務以新希望六和畜禽養殖產業為支點,業務內容涵蓋養殖場土建施工、養殖廢水處理、環保項目設計、養殖設備生產及系統集成、畜禽糞污處理資源化利用等多個領域,形成服務于現代養殖業的綜合解決方案。
不過,新希望集團發展環保業務的計劃并不順利。近期新希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已將其持有的1.55億股股份轉讓給寧波錦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興源環境控股股東由此變更為錦奉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