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升龍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右翼保守派大佬沒能完成“救火”任務,法國總統馬克龍想換個資深中間派盟友來恢復政治秩序,從而推出不受選民歡迎的財政預算案。
當地時間2024年12月13日下午,巴黎馬提翁宮舉行交接儀式,73歲的民主運動黨主席貝魯成為繼博爾內、阿塔爾和巴尼耶之后1年內的第4位總理。
常年高福利和稅收不足積累起來的財政窟窿正將這個歐盟第二大經濟體推向懸崖邊。曾被馬克龍寄予厚望的巴尼耶于10月提交了2025年預算草案,內容為削減400億歐元的公共支出并通過增稅等措施增加近200億歐元的財政收入。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政策研究員科克加德(Jacob Funk Kirkegaard)此前對界面新聞分析,法國人將享受高福利視為“社會權利”,公共部門等利益群體竭力要求保持現狀,導致相關改革始終難以撼動。而不同的政治勢力也從中看到了獲得更多政治利益的空間。
盡管巴尼耶后來放棄提高電力稅、縮減醫保藥品報銷范圍等新政策,但極右翼的國民聯盟仍強硬要求巴尼耶提高退休金、暫停提高天然氣稅、減少對歐盟的出資。
巴尼耶于12月2日繞開國民議會,強行通過社會保障預算案。于是極度不滿的國民議會投票通過了不信任案,巴尼耶請辭,2025年度財政預算案表決同時遭擱置。馬克龍隨后召集大部分政黨代表,就新政府成立和總理人選問題進行磋商。這些代表就包括前右翼總統薩科齊。
包括法國等在內的全球2/3國家財年起止時間為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留給法國政府財政繼續正常運作的時間已所剩無幾。
在12月11日,巴尼耶看守內閣會議就2025年度財政預算提出“特別法”草案,以防止政府因資金問題陷入停擺。該草案允許稅務部門在2025年1月1日后可以繼續征稅,以及授權社會保障部門通過專門機構繼續在金融市場上借款。
而貝魯必須在2024年結束之前通過自己的預算。根據歐盟規定,成員國年度財政赤字不得超過其GDP的3%,否則會面臨罰款。法國去年的這一比重為5.5%,今年預計將達到6.1%,遠遠超過了4.4%的早前預期。
批評者指出,眼下這場危機正是馬克龍一手造成的,他還沒有識到自己錯誤,提前議會選舉造成的權力真空削弱了他本人,也損害了法國利益。來自左翼法國解放黨的歐洲議會議員Manon Aubry將馬克龍比喻為“把玩具弄壞后還哭著再要一個的男孩”。
馬克龍所屬的中間派聯盟“在一起”原本是國民議會最大政黨聯盟。按照計劃下一次國民議會選舉應該在2027年。但國民聯盟在今年初的歐洲議會選舉中席位數增加、在法國的得票率最高。
為阻止極右翼勢力崛起,馬克龍宣布在6月提前舉行國民議會選舉。結果左翼的新人民陣線成為第一大政黨聯盟,“在一起”為第二大政黨聯盟,國民聯盟為第三大政黨。
在當時決定性的第二輪表決中,中間派聯盟和左翼聯盟為阻擊極右翼結盟,后來馬克龍意外選擇了傳統右翼政黨共和黨的巴尼耶,這激怒了左翼聯盟,后者不斷要求馬克龍下臺并抵制巴尼耶政府。巴尼耶就這樣成了法國史上“最短命總理”。
馬克龍此次選擇中間派的貝魯,無疑是希望他能最大程度減少來自各政治力量的阻力。而貝魯本人是少有的一直以來堅定支持馬克龍的政壇老將。貝魯出生于西南部阿基坦大區的農民家庭,曾任歐洲議會議員、法國教育部長,還先后3次參選過總統。2017年6月,受到其政黨的“空餉門”事件影響,他辭掉了去僅上任1個月的司法部長職務。
馬克龍的再次“豪賭”仍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除了預算案時間表緊迫,貝魯還要挑戰反對派的堅決程度。法新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在之前與馬克龍商談時,前總統薩科齊就強烈反對貝魯任總理,因為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貝魯支持的是薩科齊的對手奧朗德。
貝魯在接受任命后就政治僵局發出了警告,提出要通過“和解”來克服。益普索民意調查公司的研究總監加拉德(Mathieu Gallard)說,貝魯可能會試圖爭取左翼陣營中相對溫和的社會黨,以及部分綠黨代表的支持。根據憲法規定,馬克龍已無權解散議會并再次選舉,如果貝魯在3個月內繼續創下“法國最短命總理”的新紀錄,一點都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