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酒周志
一邊是卷土重來的高調營銷,一邊是經銷商低價出貨,聽花酒何時才能駛向“春天”?
近期,聽花酒的營銷攻勢鋪天蓋地席卷而來,自11月起,不僅在多家航空雜志上投放廣告,還舉辦聽花聯盟杯高爾夫比賽,參加新加坡商業與慈善論壇,亮相深圳糖酒會等等。
事實上,聽花酒的營銷早已復蘇。酒周志梳理發現,315風波僅一個多月,部分聽花酒旗艦店便已開門迎客;而自7月底開始,聽花酒的新廣告更是出現在機場,以及寫字樓、住宅樓的電梯廣告中。
經過仔細對比,聽花酒的廣告策略似乎并未做出太大改變,依舊是三把斧——生津口感、老酒再釀造技藝、與三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合作信息。最大的變化,則是拿掉了“天價白酒”標簽,將58600元的精品裝加上了“僅供出口”的標注。
而在聽花酒線下門店的宣傳話術中,酒周志走訪時注意到工作人員沒有再提及保健效用,在介紹聽花酒時,更多地介紹其口感好、層次豐富。
不過,截止12月7日,在京東、天貓、拼多多等多個主流電商平臺搜索“聽花酒”、“讀花酒”,仍不顯示任何搜索結果。
聽花酒為何如此急切地重啟營銷?這一次能否“大力出奇跡呢”?
卷土重來的營銷,低價出貨的經銷商
與聽花酒賣力的營銷宣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經銷商們正在低價出貨。
聽花酒官網顯示,目前有4款產品:聽花醬香風格(標準裝、精品裝)和讀花濃香風格(標準裝、精品裝),規格均為750ml,標準裝為5860元/瓶,精品裝為58600元/瓶。
不過在北京聽花酒品鑒中心,據工作人員表示店里讀花標品僅有500ml規格在售,價格在2900多元,“聽花標準裝的零售價格還是5860元/瓶,團購價格是4688元,現在市場還是醬香居多。”
據聽花酒客戶經理表示,目前公司推出了新的花粉套餐活動,一次性購買10萬元,按照3989元/瓶,購買25瓶標品,額外贈送15瓶品鑒用酒。
酒商手中的價格則更低一些。酒周志與多位酒商溝通得知,聽花酒(標準版)新版是2350元/瓶;老版2700元/瓶,老版帶酒具,年份老一年;讀花酒(500 ml)則是1800元/瓶。
值得一提的是,閑魚出現了很多價格低至1500元左右的聽花酒標準版。經過與多位賣家交流得知,這些產品多為品鑒用酒、擺柜酒,“僅開盒、沒有開蓋,(與正品)沒有區別,只是價格更低。”
聽花酒陷入價格倒掛的尷尬境地,不過是其近幾年來“賠本賺吆喝”的一個縮影。
為助力聽花酒開拓市場,母公司青海春天不惜重金投入營銷。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間,青海春天的銷售費用分別達到0.56億元、1.23億元、1.71億元,其中2022年和2023年,聽花酒的銷售費用占營收比例均接近80%。相比之下,在聽花酒未全面上市的2020年和2019年,青海春天的銷售費用均未超過5000萬元。
然而,大力并沒出奇跡,鋪天蓋地的宣傳推廣,難止青海春天業績虧損的態勢。
從2020年開始,青海春天就一直在虧損,加上2024年前三季度,ST春天累計虧損額達到12.75億元。此外,其經銷商的打款意愿正在下降,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負債較上年末減少77.44%。
在白酒行業,合同負債的減少通常被視為經銷商對未來銷售預期不樂觀的信號,主要是由于酒廠普遍采用“先款后貨”的模式,合同負債的下降,意味著經銷商對產品的銷售信心不足。
為何動銷不暢?
愛打廣告的聽花酒,不僅未能通過重金砸出業績,其知名度也被一些消費者戲謔為還不如315晚會帶來的品牌效應大。
這一點也從經銷商口中也得到印證,多位經銷商提到自315曝光后,咨詢聽花酒的人變多了,“不過真正買酒的人并沒有變多,基本還是以老顧客為主”。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第一,聽花酒的品牌底蘊尚顯薄弱,營銷包裝大于實質,品牌力仍然不足以支撐其市場競爭力。
有業內人士指出,聽花酒的營銷策略軌跡與極草一脈相承,均采用了超高價格、挖掘故事以及尋求品牌背書的手法,聽花酒沒有復刻極草的成功,關鍵在于這套策略在白酒領域的適用性存在局限。白酒與蟲草行業存在本質差異:蟲草市場是有產品無品牌,公眾普遍認知其昂貴,卻鮮有熟知的蟲草品牌,因此青海春天掌舵者張雪峰打造了品牌,贏得消費者信賴。相比之下,白酒行業重視品牌建設,講究歷史、文化,在消費者心中,品牌認知根深蒂固。
第二,理性消費時代,聽花酒的高價缺乏消費者認知為基礎的心理價位預期。
白酒具備強社交屬性,尤其是高端白酒市場,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尤為明顯。對于沒有深厚品牌積淀的聽花酒而言,想要以超高端的價格打入高端市場,從目前的市場反饋來看,表現并不盡如人意。
酒類KOL酒仙張告訴酒周志,白酒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流通性,茅臺之所以能保持高價值,是因為其經過多年的市場沉淀,形成了廣泛的消費者共識,而聽花酒則是自己創造了一個產品,在特定的圈層達成共識,大打廣告,難以在短時間內形成廣泛的市場認可。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曾表示,聽花酒價格倒掛現象是由多種因素造成,包括但不限于產品在二手市場的供需關系、消費者對產品價值的認知差異、以及可能存在的市場推廣策略等,需要結合市場情況和消費者行為進行綜合分析。
然而,也有業內專家對此持有不同觀點。酒水行業研究者歐陽千里向酒周志分析稱,“不應悲觀地看待聽花酒,聽花酒的銷售分為三種,廠家賣給經銷商、廠家賣給消費者(直銷)、經銷商賣給消費者(分銷)。前兩種的銷售擁有廠家背書、活動支持甚至資源賦能,往往能夠溢價銷售;后一種的銷售,經銷商給出的報價低于官方標價,即實際成交價低于建議零售價,屬于正常的市場行為。”
“目前來看,在市場需求整體不足的情況下,聽花酒動銷不暢在情理之中。與其他品牌白酒動銷不暢相比,其動銷不暢并非是庫存高企所致,而是單純的市場需求不足所致。”他進一步補充道。
何時駛向“春天”?
無論從營銷重啟,還是推出一系列的穩價措施,都顯示出聽花酒急于回歸市場的迫切。這背后的驅動力,是青海春天面臨的退市風險。
今年4月,國務院第三次發布新“國九條”,提出收緊財務類退市指標。交易所進一步量化,提高主板虧損公司營業收入指標要求,從原有的“1億元”提高至“3億元”,而上市公司2024年年報將成為首個適用的年度報告。
在當前形勢下,青海春天若想避免退市,當務之急是將2024年全年營收提升至3億元或扭虧,否則,或將存在退市的風險。
作為“全村的希望”,聽花酒還有哪些機會?
在歐陽千里看來,在當前的白酒新周期,聽花酒想要獲得增長,其實仍有諸多的路徑。
“首先,聽花酒依托青海春天,對于諸多酒商甚至跨界商、聯營商吸引力很大,通過聯營產品或者區域承包制的方式,刺激經銷商打款進貨。其次,聽花酒憑借高知名度,重新啟動曾經暢銷多省的‘讀花’,通過聽花的知名度、美譽度,推動讀花在全國的招商、銷售。再次,聽花酒的‘雙激活’健康釀酒理論及專利,可以通過授權的方式,賺取四川、貴州等省份原酒企業的專利使用費。”
酒類分析師蔡學飛也曾指出,通過315的輿論風波,讓聽花酒更加理性,開始全面回歸產品與客戶價值,為聽花酒下階段的產品升級與可持續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穩價格、要增量,聽花酒315之后連發三則通知:限量、調價、出口——對聽花酒實施限量配額供貨,上調聽花酒標準裝經銷商結算價至3989元/瓶,暫停超高端聽花精品裝系列產品內地銷售、僅供出口。
然而,從目前的市場走訪情況來看,這些措施似乎未能得到市場的積極響應。白酒行業已經進入深度調整期,聽花酒加大營銷力度,能否帶來實際的銷售增長,仍需市場的進一步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