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企改革的浪潮中,長虹控股集團始終堅持“科技長虹 產業報國”理念,銳意創新改革,旗下四川華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改革的路上,用敢于涉險灘,勇啃“硬骨頭”的精神書寫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改革篇章。
在改革的道路上,長虹華豐科技全體干部員工始終保持銳意改革創新的信心和決心,如果說改革是一場硬仗,他們已經翻過了一座又一座山峰;在改革的道路上,不變的是他們奮進的姿態,始終清晰的是他們拼搏的腳印......歷經艱難險阻,長虹華豐科技迎來了“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全新面貌,不僅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也為國家重大戰略裝備實現自主可控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神舟系列飛船、長征系列火箭、“嫦娥號”“天宮號”等探月工程項目以及中國航天空間站上,都可以見到長虹華豐科技研制的專項連接器的身影。但誰又能想到,這樣一家高新技術企業曾經瀕臨破產。如今,長虹華豐科技已經煥然一新,在被譽為連接器行業皇冠上的明珠“高速背板連接器”領域,長虹華豐科技更是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實現了國產替代。
在這背后,是國企改革的決心,而長虹華豐科技的改革之路,不僅見證了企業的涅槃重生,更映射出中國國企改革的波瀾壯闊。
01 改革破冰,激發創新活力
始建于1958年的華豐,是我國電連接器行業的先行者。在綿陽躍進路上,老一輩華豐人以艱苦創業的精神,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為我國電子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進入新世紀,長虹華豐科技也面臨著大而不強、人才流失、經營困頓等困境。2007年,在綿陽市委市政府的主導下長虹華豐科技開啟了國企改革的新篇章。
“面向市場是華豐二度崛起的根本,銳意改革才能甩掉了歷史包袱,公司才能輕裝上陣,快速前行。”
2014年,被譽為長虹“救火隊員”、時任器件公司總經理的劉太國臨危受命,出任長虹華豐科技總經理。面對困境,劉太國帶領公司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進行了改革“三步走”:一是重新制定公司戰略發展方向,引進國際先進技術,開發拳頭產品;二是實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員工持股,與員工形成命運共同體;三是大力重視一線技術員工與研發人員的培養。
“最好的方式就是改變員工身份。”
為了建立長效激勵機制,劉太國首先想到增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讓員工實現由“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轉變。為此,劉太國在公司內搭建起高管團隊、事業部團隊、產品線團隊三個層次的基于價值創造的超額利潤分享體系,引導各層次各類員工通過價值創造獲得價值分享,體現團隊和個人價值。由此,員工工作積極性和團隊凝聚力顯著提升。
02自主研發,打造核心競爭力
“在我們改革的進程中,技術創新始終是核心驅動力。”
劉太國介紹到,長虹華豐科技不斷加大對科研技術的投入,近三年來,年均研發投入占比均超過15%,通過加大自有研發投入及與國際知名同行開展合資合作等方式,不斷增強產品技術領先優勢。此外,長虹華豐科技還在內部建立了互連研究所,加快研發成果轉化,使得單個產品最高價值從原來的千元級拓展到百萬元級,極大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增強了客戶粘性。
值得一提的是,長虹華豐科技在高速背板連接器的研發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劉太國回憶到,2018年國家發改委主導了一項攻堅工程,長虹華豐科技承擔了這項攻關任務。劉太國率領團隊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任務。這一成果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還極大地提升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高速產品成功后,長虹華豐科技并沒有停下創新腳步,又開始從單一產品向高速線模組研發。在劉太國的帶領下,一系列經營改革措施有條不紊地落實與推進,長虹華豐科技也發生了質的變化,老國企煥發了新活力。目前,長虹華豐科技已經成功打造了“高速”和“系統”兩張名片,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
03迎難而上,鞏固民族企業地位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長虹華豐科技也面臨著許多挑戰。
“這些挑戰讓正在變革中的我們有些措手不及,但是我們并沒有退縮,選擇了迎難而上。”
劉太國說,面對挑戰,長虹華豐科技積極拓展新市場、調整產品結構、開發新產品,保證了全年銷售收入不降反增。同時,長虹華豐科技還牢牢抓住國產化替代的機遇,快速啟動高速連接器的開發,與國內通訊巨頭合作推動新產品的開發。
如今,長虹華豐科技的連接器產品廣泛應用于中國航天工程、5G通訊、超級計算機等重要領域,為國家重大戰略裝備實現自主可控做出了突出貢獻。不僅如此,長虹華豐科技也收獲了碩果累累,先后獲得了《國家銀質獎章》《工信部“5G賦能‘新’智造”銅獎》等榮譽,并且成功入選國家“科改示范行動”企業,為長虹貢獻了寶貴的改革實踐經驗。
“前進道路不可能一馬平川,必定會有艱難險阻,我們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堅決戰勝一切不確定難預料的風險挑戰。”
劉太國堅定地說到,甩掉了歷史包袱,重新踏上新征程的長虹華豐科技將繼續夯實防務業務,立足“系統”,深耕通信業務,拓展新能源業務,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國際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