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我們可以和政府、高校院所、產業鏈上下游‘面對面’聊需求,‘點對點’談合作。”活動現場,中國重汽集團成都王牌商用車有限公司市場部主任李鴻如是說。

李鴻之所以有著這樣的參會感受,是來源于一場技術創新對接活動……12月6日,“科創天府·智匯蓉城”科技成果對接轉化系列活動——氫能領域專場技術創新對接會舉行。對接活動舉行。如何為企業解難題?如何賦能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來自成都氫能領域的30余家企業、高校院所、產業園區代表“肩并肩”深入交流、“面對面”談合作,共話成都氫能產業發展中的合作機遇。
現場加微信 下周就實地考察!
對接會“牽線搭橋”促合作
“您好,方便加一個您的微信嗎?會后我們可以再深入聊一下”“我們在氫能材料領域遇到了瓶頸,不知道高校現在是否有團隊研究相關方向。”……借助活動“牽線搭橋”,企業、高校、投資機構現場暢所欲言,不少企業、機構現場“看對眼”。
扎根氫能及儲能領域的氫啟能源技術(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氫啟能源”),掌握了AEM制氫和固態儲氫核心技術,并自主研發了AEM電解槽全鏈條產品。值得一提的是,成立僅一年的氫啟能源,其產品已在“氫馬兒”單車、戶用氫儲能等場景下實現落地應用。
活動上,公司創始人張強詳細介紹了公司的核心技術及產品后,迅速受到了參會代表的關注。“非常感謝活動搭建的平臺,讓我們被更多人‘看見’并了解。活動剛結束,西南石油大學的唐春老師就與我們添加了聯系方式,并初步計劃下周到公司實地考察交流合作事宜。”張強表示,高校在基礎理論研究上、企業在技術轉化落地上各有優勢,產學研若能強強聯合,相信未來我們會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事實上,唐春此次正是帶著需求和問題來到現場,“作為高校教師,我們非常想要了解企業在氫能、新材料等領域面臨的實際痛點在哪里。”
高校在前沿技術儲備上有優勢,唐春介紹到目前團隊圍繞調控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補,開發適應波動性電極材料方面取得突破,通過開展產學研合作,相信不僅可以為企業技術迭代升級提供助力,也可以讓高校研究成果更靠近市場需求,加快轉化速度。

現場拉群“聊開了”
多方共話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專業技術探討、產業園區推介、項目需求對接、科技金融政策咨詢……在對接活動的自由交流環節,現場發言絡繹不絕,氣氛十分活躍。
“當前,氫能的熱度持續攀升。四川省專門印發了《行動方案》,為氫能全產業鏈發展提供政策支撐,成都也將氫能作為重點產業鏈之一……”在成都岷山綠氫能源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廖長江眼中,氫能產業在成都乃至整個四川的發展前景是極為廣闊的。
就在不久前,專注于氫能產業核心技術研發的岷山綠氫在成都高新西區建成首條具有完整的生產鏈、生產能力的電堆產線,產能規模達到3MW/年,預期產值超1億。“我們也希望通過此次交流的機會,深入了解成都氫能產業鏈上的企業,尋求未來合作的機會。”廖長江說道。
和廖長江有同樣想法的還有來自成都王牌商用車有限公司的李鴻,“我覺得此次對接活動十分精準。對于單個企業來說,聚集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在一起聊垂直產業領域的發展、遇到的技術瓶頸等是很難得的機會。”他表示,通過政府搭臺,不僅將成都氫能產業“制、儲、運、用”四個環節的企業匯聚到一起,還請來了產業園區、金融機構。“這樣一來,上中下游的企業既可以在這里互相了解發展需求、探索創新合作路徑,也可以得到即時的反饋和響應。”
位于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的西部氫能產業園,目前已經有7家企業入駐,另有3家企業將在年底前后入駐。該產業園副總經理馮鑫介紹,“我們園區將在本月底全面完成整體建設,目前已經簽約入駐的企業涵蓋了氫能及其新能源、汽車及智能智造等產業,包括研發辦公、小試中試、高附加值制造場景。”
馮鑫透露,下一步,將努力帶動氫燃料電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西部氫能產業園集聚,實現立園滿園的目標。在談到此次對接活動時,馮鑫表示,“這次活動抓住了科技與產業、技術與市場結合的關鍵,搭建了很好的平臺,讓更多的氫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了解了我們園區,也讓園區走向了企業,希望能夠多辦類似的活動。”
企業如何把握技術發展前沿趨勢,進一步鞏固競爭優勢?科研機構現場“支招”。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在競爭中應注意差異化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同時,由于氫能的特殊性,企業不能僅關注氫能使用效率的提升,氫能的使用安全及壽命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企業還可以進一步探索氫能的前沿技術及多元應用,比如光儲氫,氫能在建筑等領域的應用也是一片值得挖掘的‘藍海’。最后,企業、園區還應在產業鏈上加強協同合作。”
來源:推廣
最新更新時間:12/07 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