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壹娛觀察 大娛樂家
長視頻的微短劇爭奪戰還在如火如荼地展開中。
繼短劇場、微劇場雙管齊下之后,“后來者”愛奇藝的攻勢效果顯著,據云合數據發布的11月全網短劇有效播放量霸屏月榜里,TOP10中愛奇藝獨播短劇占6部,且前三名來自于愛奇藝。與此同時,短劇也正式入駐長視頻的每月片單發布,愛奇藝、騰訊視頻的11月、12月待播片單紛紛出現短劇的筆墨。
而在愛奇藝Q3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上,龔宇一方面承認“微短劇的受眾與長視頻不同”,將其定位為“有益的補充”;另一方面則宣布“很快實現微短劇對VIP會員的免費開放”,希望通過會員模式提升用戶留存與拉新。
愛奇藝短劇場、微劇場
毫無疑問,面對短劇市場這一爆發式增長,長視頻坐不住了。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在《十問長視頻的短劇大戰》一文里深度剖析過當優愛騰芒紛紛布局微短劇時,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亟待厘清,最直面的問題就在于——既不愿錯過這片熱土,又不得不承認短劇的敘事節奏、制作流程、發行模式都與自己多年深耕的領域有著本質區別。
在此之下,壹娛觀察進一步提出“短劇還是迷你劇,長視頻平臺如何奪回定義權”,長視頻許應該重新審視自己最擅長的領域——精品劇集制作,將迷你劇放在更為重視的位置,畢竟它既保持了長視頻平臺一貫追求的制作品質和敘事深度,又能滿足當代觀眾對更加緊湊、高效的觀劇體驗的需求。
過去兩年里不斷濃縮的迷你劇突出的市場表現已經證明了這一選擇的可行性。
去年騰訊視頻出品的12集迷你劇《漫長的季節》在豆瓣上收獲了9.4的高分,可謂是國產劇集的口碑巔峰時刻;今年愛奇藝推出的8集《我的阿勒泰》獲得了8.9分好評的同時也直接帶起一波文旅熱潮、優酷10集的《新生》為“白夜劇場”的開幕留下了精彩一筆。
《我的阿勒泰》劇照
盡管屬于個案,但這些案例仍然表明,觀眾對優質內容的需求從未改變,關鍵在于能否找到合適的“容器”來承載這些內容。
迷你劇短小精悍的體量、相對完整的敘事空間,以及更為集中的資源投入方式,恰恰為長視頻平臺提供了一個理想的突破口。
面對這樣的機遇,長視頻平臺亟需建立一套系統化的迷你劇創作體系,從選材、制作到宣發的每個環節都要有與傳統長劇不同的新思維。更重要的是,平臺需要跳出現有的框架束縛,重新定義迷你劇在內容矩陣中的戰略地位,探索一條真正適合當下市場的迷你劇發展道路。
01 觀眾需要迷你劇
在迷你劇的創作上,海外流媒體平臺已然積累了大量可以借鑒的成功經驗。
像是HBO的《切爾諾貝利》用5集篇幅展現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每一集都經過精心設計,既獨立成章又緊密相連。該劇的成功不僅在于其極致的制作水準,更在于其對歷史事件的獨特詮釋角度:通過幾個關鍵人物的視角,層層剖析這場災難背后的制度困境和人性掙扎。
Netflix的《后翼棄兵》則證明,即便是講述一個象棋天才的成長故事,只要敘事角度選擇得當,7集的篇幅也足以打造出一部扣人心弦的佳作。
《后翼棄兵》劇照
這些作品的成功,不是簡單地控制集數,而是將迷你劇視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表達形式。
它們在創作理念上就與常規劇集有本質區別:不是為了填滿既定的集數而設計情節,而是讓故事本身決定最適合的敘事長度。
高品質的迷你劇追求,在國內市場已經開始顯現成效。
《漫長的季節》之所以能在12集的篇幅里完整呈現一個跨越二十年的家庭關系與社會變遷,關鍵在于它找到了最適合迷你劇表達的故事類型和敘事方式。該劇沒有過分糾纏于歷史細節的還原,而是將筆觸集中在幾個關鍵的時代節點上,通過主人公家族的命運起伏來折射時代變遷。
每一集都經過精心設計,既能獨立成篇,又與整體主題緊密相連。比如描寫下崗潮的片段,沒有刻意煽情,而是通過細膩的生活細節和人物內心的轉變,真實地呈現出那個特殊年代的社會圖景。
《漫長的季節》劇照
而《我的阿勒泰》則用8集的篇幅,通過一個文學少女的視角,深情展現了邊疆小城的人文風貌。該劇把控了一個恰到好處的敘事尺度:既不會讓觀眾感到故事單薄,又避免了過度鋪陳帶來的注意力分散。
劇中對人物命運的刻畫同樣特別出色。每個人物都有自己鮮明的性格特征和價值觀念,通過他們的互動和沖突,自然地展現出小城生活的眾生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劇在視覺呈現上也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冷暖色調的運用和景深的處理都體現出導演團隊對畫面美學的深刻理解。
可以說,愛奇藝推出的“微塵劇場”是平臺探索迷你劇的重要嘗試。
這一內容專區明確定位于6-12集的精品短劇,《我的阿勒泰》便出自這一劇場,不過就目前來看這一劇場之后的內容儲備僅僅只有《在人間》,以及網傳將要開拍的《雖然不能同時擁有一切》,顯然這一形式尚未獲得平臺的重點關照。
《在人間》劇照
但專門的內容板塊只是第一步,如果沒有配套的創作者培養機制和商業模式創新,很可能會陷入“有心栽花花不開”的困境。
其實不僅僅是“微塵劇場”,當年為“迷霧劇場”打響頭炮的《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同樣也是12集的迷你劇體量,之后劇版的《平原上的摩西》更是進一步嘗試在6集里講好這個故事。
不難看出,長視頻們在懸疑類型上已然將迷你劇當成了一個常規形態在使用,而當下要做的其實是將其進一步推廣開來,尤其是那些冗長的古偶、現代都市題材。
《平原上的摩西》劇照
對于未來長視頻的迷你劇創作,以下幾個方面值得重點參考:
1、通過工作坊、創投項目等形式建立專業的迷你劇創作團隊,關鍵是培養對這一形式有深度理解的創作者。
2、采用“精兵簡政”的制作理念,將有限資源高效集中在關鍵環節,避免簡單地將迷你劇視為低成本替代品。
3、借鑒國際內容中的優質創作理念層面,確保技術創新真正服務于內容表達。
4、勇于將科幻、青春、都市犯罪等適合緊湊敘事與現實題材相結合,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5、在滿足觀眾情緒需求的同時注重引領審美提升,這是迷你劇區別于短劇的核心競爭力。
02 拒絕恐慌,長視頻求變亦要主動
在探索迷你劇發展路徑的過程中,長視頻平臺同樣可以嘗試復合策略。
像是“長短聯動”的內容矩陣建設,一旦產生出了現象級長劇,完全可以進一步以迷你劇形式的開發衍生內容,通過不同的敘事節奏和表現形式,展現主角抑或是配角的另一面人生或深入刻畫配角故事。
例如去年的《狂飆》,就有相當多的人物都值得單獨以人物小傳的形態開發迷你衍生劇。
《狂飆》劇照
當然這種策略也并非萬能解藥:過度依賴IP延展容易導致內容同質化,“長短聯動”不應成為創作團隊偷懶的借口。
因此,聯動開發策略實則更考驗平臺和創作者的洞察力,是否能夠從龐雜的原作中準確把握最值得重新講述的部分。好的改編往往能夠在原作的基礎上實現創新性突破,比如從配角視角重新審視主線故事,或者將原作中的某個情節點展開成一個獨立完整的故事。這種改編不僅能為經典IP注入新的生命力,還能幫助平臺快速積累迷你劇創作經驗。
但是,迷你劇的最終不該是長劇的附庸。
對于真正優質的迷你劇而言,需要通過提高敘事深度,實現自身獨立的價值主張,基于此,長視頻創作者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是要有更加嚴格的劇本篩選標準,故事本身必須具備足夠的戲劇張力和思想深度;
其次是要重視場景和細節的設計,用最經濟的方式傳遞最豐富的信息;
最后是要在制作水準上堅持高標準,確保每一個畫面、每一個鏡頭都經得起反復品味。
《隱秘的角落》劇照
這種近乎苛刻的要求,實際上是對創作者的一種激勵,促使他們突破常規,創造出真正的精品。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在保證品質的同時提高制作效率,也是創作團隊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面對具體的敘事節奏把控,6-12集的篇幅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相比傳統長劇動輒幾十集的體量,迷你劇必須在有限集數內完成故事的起承轉合。這要求創作者具備更強的結構意識,懂得如何在開篇就確立核心矛盾,在發展中保持劇情的緊湊推進,同時還要預留足夠的空間來完成人物刻畫和情感鋪墊。
高密度的敘事方式,實際上更接近電影的創作理念,需要創作者徹底擺脫傳統電視劇“一集一個點”的思維定式。在美劇幾十年的迷你劇、限定劇實踐中,早就總結出了8-12集是最理想的篇幅:既能確保故事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又不會因為拖沓而失去觀眾注意力。
熱門美劇《致命女人(第一季)》10集
當然,一部劇具體集數還是要由故事本身的需要來決定,而不是簡單地套用某個固定模式。但對于目前的長視頻來說,先照貓畫虎壓縮時長,再進一步學習如何更有效率的講故事,或許不失為一種方法。
只有將國際經驗與本土實踐相結合,同時讓藝術創作與現實情緒需求相統一,長視頻的迷你劇才能真正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發展道路。
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頭腦——相比于盲目押注微端劇的權宜之計,迷你劇反而才是長視頻劇集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仍有機會主動創新轉型的時刻,絕不要再有一絲僥幸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