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手術機器人概念微創機器人(00252.HK)發布公告,宣布擬配售3470萬股新H股,配售價為每股7.85港元。此次配售價較前一日收盤價9.81港元折讓約19.98%,且配售股份占公司已發行股本的約3.57%。受該消息影響,微創機器人股價盤中大挫16.1%,截至收盤下跌14.17%,報8.42港元/股。
根據公告,扣除相關費用及開支后,公司預計將收取所得款項總額約2.72億港元,所得款項凈額約2.66億港元,相當于每股配售股份的凈發行價約7.67港元。公司擬將所得款項凈額的70%用于用于集團核心業務的發展,包括但不限于產品性能提升、優化改進及升級迭代的研發,以及集團產品在國內外的商業化,如學術推廣、醫療培訓和售后服務等;30%用于補充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此次配售完成后,公司已發行股本將由9.71億股增至10.06億股。配售股份將根據一般授權發行,無需股東進一步批準。董事會認為,配售事項將擴大公司的股東和資本基礎,為集團產品的持續優化和未來在全球市場的大規模商業化籌集資金,有助于加強集團的財務狀況,并提供更高效的資金支持。
顯然市場并不這樣認為。今年上半年,得益于核心產品“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銷售增長,微創機器人收入達0.99億元,同比增長108.5%。然而,龐大的研發管線和持續的資金投入導致公司長期面臨虧損挑戰。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虧損額達到2.77億元,現金及等價物僅為2.21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減少68.63%,經營現金流凈額持續為負,資金壓力顯著。
微創機器人專注于手術機器人領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業務覆蓋腔鏡、骨科、泛血管、經自然腔道和經皮穿刺五大“黃金賽道”的公司。公司擁有多款處于不同研發、臨床、注冊及商業化階段的產品。其中,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并在多個科室完成大量臨床驗證手術。
相比傳統微創外科手術,機器人輔助手術具備明顯優勢,有望成為外科手術發展方向。憑借精準、靈活、濾抖、易操控等優勢,機器人輔助手術可提高外科醫生手術能力,實現更精準的手術操作、更低的出血量以及更短的術后恢復周期。手術機器人需要集成機器人本體設計、控制算法、電氣工程、影像導航及精準成像5大底層技術,手術機器人開發難度較大。
目前微創機器人的挑戰在于實現大規模的銷售。一般而言,一臺機器人的銷售要經歷宣傳推廣、醫生培訓、醫院招標等一系列環節,對剛剛進入這一領域的企業并非易事。 對于臨床醫生而言,從傳統手術切換至機器人輔助手術,需要歷經手術觀念、術式習慣的轉變。由于達芬奇先入為主的領先地位,包括微創機器人在內的國產機器人推廣難度較大。
實際上,這是近半年,微創機器人第二次折價配售。6月26日,微創醫療宣布以每股9.10港元的價格配售1290萬股股新股,配售價較最后交易日每股10.66港元折讓約14.63%,所得款項凈額約為1.14億港元。受該配售消息影響,6月27日股價大跌18.58%。短時間內頻繁的折價配售,引發市場對公司財務狀況的質疑,投資者擔心公司持續融資可能對股東權益造成稀釋。
對比可知,這一輪配售的折價幅度19.98%較上一輪14.63%繼續增加。市場認為公司為了成功融資,不得不以較低的價格吸引認購方,這可能被解讀為公司在資本市場上處于弱勢地位。實際上,如此顯著的折讓幅度也可能引發市場對公司當前估值和未來盈利能力的擔憂。
同時,公告中對資金具體使用計劃的描述相對籠統,缺乏詳細的項目和預期回報,這可能導致投資者對公司資金使用效率和未來增長前景產生疑慮。盡管如此,目前微創機器人仍有每年數億元的資金缺口,這一輪配股融資規模(2.72億元)只相當于半年所需的資金規模;連續的配股融資是公司不得不出的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