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郭凈凈
據港交所官網11月29日披露,北京五一視界數字孿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51WORLD”)計劃根據上市規則第18C章尋求在港交所主板并已遞交上市申請材料,成為第五家以該標準申請上市的科技公司。
界面新聞了解到,這不是51WORLD首次籌備上市。該公司早在2020年12月曾進行輔導備案沖刺上交所科創板,也嘗試于2023年12月到北交所上市。不過,該公司最終選擇轉戰港股上市,并稱“不打算在近期內尋求A股上市”。
市場份額約2.4%,“中國數字孿生解決方案提供商”排名第一
51WORLD于2015年2月成立,自稱是“一家致力于克隆地球5.1億平方公里的科技公司”,并是“中國數字孿生行業的引領者”。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公司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總經理李熠持有公司直接權益約12.5%,加上通過控股92.7%的星際宏圖科技持股約12.3%,李熠合計擁有公司約24.7%的權益。
該公司已圍繞3D圖形、仿真及人工智能三大領域的技術進行大量投資并發展核心競爭力,目標是為企業、消費者及開發者等提供接入及構建數字孿生的解決方案。目前,該公司面向企業端與用戶端推出51Aes數字孿生平臺、51Sim合成數據與仿真平臺、51Earth數字地球平臺等三款核心產品。
其中,51Aes數字孿生平臺是51WORLD目前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也是推動公司業績增長的直接因素。該產品于2015年成立,覆蓋城市、園區、水利、工業與能源等市場客戶需求;2021年至2023年收入復合年增長率達70%。公司于2022年孵化的51Earth數字地球平臺獲得的營收占比從2022年底的1.4%增長至2024年上半年的10.2%。
招股書顯示,該公司計劃建立一個與現實世界1:1的數字孿生場景,將“地球克隆計劃”視為公司增長及創新的驅動力。公司認為地球克隆可拆解為五類要素(即建筑、道路、植被、水域及地形)及五個階段(即靜態世界、動態世界、半仿真世界、全仿真世界、及數字孿生世界)。
在51WORLD看來,至今已進入地球克隆的第四階段,已實現整個地球的實時生成及渲染技術,并將一天生成一個城市的克隆技術規模商業化。“我們的目標是在2030年完成第五階段,以用于解決真實世界中關于交通擁堵、AI訓練、時空沉浸、安全預警、氣候預測、能源工業等應用領域的各種現實問題。”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等方面數據,全球數字孿生解決方案的市場規模預計到2028年將進一步增長至451億美元,2023年至2028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39.4%;中國數字孿生解決方案的市場規模預計到2028年將增長至660億元,2023年至2028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43.8%。
招股書中,51WORLD稱,其于2023年在中國數字孿生解決方案提供商中收入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約2.4%;于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在中國數字孿生解決方案市場的融資金額排名第一,為中國數字孿生行業首家實現一年內收入超2.5億港元的公司。公司表示,隨著數字孿生解決方案市場的進一步滲透及發展,并透過推出新產品及解決方案,以及升級現有產品及解決方案,“我們預期捕捉產業成長趨勢,實現收入的進一步增長”。
近三半年累虧4.88億元,最新估值44億元
當前,這家科技公司仍處于持續虧損狀態。
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6個月(統稱“報告期內”),51WORLD實現收入分別為1.26億元、1.7億元、2.56億元和3321.5萬元;對應期內虧損分別為1.46億元、1.9億元、8707.7萬元和6506.7萬元,近三年半累計虧損約4.88億元;期間毛利率分別是65.2%、65%、54.2%及50%。
報告期內,51WORLD的研發開支分別為1.08億元、1.34億元、1.03億元及2858.5萬元,分別占當期總收入比重的85.2%、79%、40.2%及86.1%。51WORLD稱,其計劃產生大量且可能不斷增加的研發開支,作為公司努力設計、開發、制造及商業化新解決方案及產品,以及提升現有解決方案及產品的一部分;“然而,我們無法保證我們的投資將提高我們的競爭力,在短期內產生財務回報,或于數年內或根本不會對我們未來的經營業績作出貢獻。”
51WORLD的銷售和行政開支居高不下,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銷售開支、一般及行政開支兩項之和分別為1.07億元、1.12億元、1.02億元及5135.4萬元,幾乎“比肩”研發開支。
多年來,51WORLD“燒錢速度”不慢。招股書顯示,于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及2024年前6月,公司歷史每月平均現金消耗率分別為1160萬元、1010萬元、1260萬元及920萬元。
報告期內,該公司的流動負債總額分別是11.11億元、14.04億元、2.51億元及2.91億元,期間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是1.77億元、7891.1萬元、4032.6萬元及2.72億元,期間的融資活動所得現金凈額分別是9031萬元、6496.9萬元、5670.4萬元及2.08億元。
51WORLD表示,公司正處于商業化的早期階段,過去曾錄得經營虧損,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將繼續產生經調整虧損凈額(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及經營虧損,“可能無法在不久的將來實現或隨后維持獲利能力”。該公司認為其股份存在一定的風險及不確定因素,其中若干為無法控制的;“倘出現任何該等風險及不確定因素,我們股份的可能會下跌”。
界面新聞獲悉,51WORLD成立至今完成8輪融資累計獲得投資額超8億元,投資者包括光速光合、云九資本、StarVC、商湯科技、SBI、摩爾線程、當代置業、微木資本等機構和公司,并獲得梁伯韜、葛衛東、張鵬等個人投資者及重慶、南寧等地方政府投資。于2024年6月底完成最后一輪融資后,該公司估值增至約44億元。
客戶曾是第一大股東,多名重要客戶、供貨商重疊
于2021年、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51WORLD來自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為3140萬元、4010萬元、9810萬元及940萬元,分別占當期收入的24.9%、23.6%、38.3%及28.4%。
其中,51WORLD指出,五大客戶之一客戶I亦為公司股東。據介紹,客戶I于2020年6月成立,隨后在2023年成為公司第一大客戶,給51WORLD帶來收入4048.7萬元,占當年收入比重的15.8%。據介紹,客戶I是一家全功能GPU晶片及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商。
51WORLD還透露,于往績記錄期間,公司部分客戶亦為其供貨商。其中,供貨商C于2021年為公司五大供貨商之一,于2023年亦為其五大客戶之一(即客戶J)。作為供貨商,供貨商C向51WORLD提供應用程序及軟件開發服務;作為客戶,客戶J向51WORLD購買51Aes的產品及解決方案。于2021年、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雙方涉及采購額分別為330萬元、240萬元、60萬元及0,涉及銷售額則分別為210萬元、370萬元、1450萬元及40萬元。
另外,客戶G于2022年為51WORLD五大客戶之一,向其購買數字孿生可視化產品及解決方案;同時,于往績記錄期為公司一名供貨商,提供人工智能知識圖譜及生成問答能力相關的開發服務。供貨商K于2023年為該公司五大供貨商之一,就公司其中一名客戶的元宇宙項目提供高端客制進口家具及室內裝飾品;并于往績記錄期為一名客戶,向公司購買WDP。
值得關注的是,51WORLD擔憂面臨與不同客戶延遲付款及違約有關的信貸風險。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以及2024年6月30日,該公司的貿易應收款項及其他應收款項分別為6310萬元、7630萬元、1.08億元及9560萬元;同期分別錄得貿易應收款項減值虧損撥備120萬元、500萬元、1420萬元及1620萬元。
51WORLD表示,由于多項公司無法控制的因素,包括若干客戶的付款周期較長、客戶經營狀況或財務狀況不佳,及客戶因其終端用戶延遲付款而無法付款,“我們可能無法收回所有該等貿易應收款項及其他應收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