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藝
在停牌半個月后,英唐智控(300131.SZ)一紙公告宣布終止收購深圳市愛協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愛協生科技)的控制權。公司股票11月29日起復牌,開盤大跌約17%,后跌幅收窄,全日下跌8.66%,收于7.91元/股,最新市值90億元。
對于終止的原因,公告稱,經溝通,由于交易相關方未能最終就本次交易方案以及未來產品戰略發展路標達成共識,各方決定終止籌劃本次交易事項。公司認為,終止收購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經營。
不過,英唐智控并未放棄重組并購意圖。公司表示,將在現有芯片技術研發及制造業務的基礎上持續投入,加快實現相關產品的國產替代,“繼續尋求在技術、市場、產品戰略方向等方面與公司高度協同的產業鏈整合機會”。
根據11月15日公告,英唐智控擬并購愛協生科技控制權,并募集配套資金,預計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這本是一項業務協同較高的并購。
英唐智控2010年創業板上市,主要從事電子元器件分銷、芯片研發、設計及制造等業務。
愛協生科技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集成電路產品設計研發的公司。官網顯示,公司是一家專注于人機交互領域的芯片設計和解決方案提供商,屬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顯觸交互、傳感、圖像處理等核心技術為支撐,圍繞各類移動智能終端、智能家居、智能物聯等應用場景為客戶提供芯片及解決方案。公司現有員工三百余人。
愛協生科技2022年營業額突破8億元。未來公司將在AMOLED驅動芯片、穿戴TDDI驅動芯片、智能顯控SoC、指紋識別芯片、音頻與電源芯片、智聯顯控模塊等產品方向上持續投入。
此前愛協生曾籌備上市,于2022年9月29日備案,輔導機構為中信建投證券,但未遞交過招股說明書。
并購預期一經披露,市場對此頗為期待。如今重組預期落空,二級市場大幅低開以示失望。
從英唐智控自身基本面來看,確有以并購重組的外延方式來實現擴張的必要。
多年來公司一直困于營收規模的下行難題。公司2018年營收已突破120億元,此后公司營業收入連續五年下滑,直至2023年,公司營收規模已不到50億元,不到五年前的一半。
2024年英唐智控盈利能力有所恢復,但仍屬于低基數之上的增長,未有趨勢性的反轉。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0.17億元,同比增長11.2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627.74萬元,同比增長19.57%。
因此,靠內生力量,英唐智控要恢復至六年前的水平已十分艱難。
打定主意后,此次并購不成,英唐智控依然有意推動產業鏈方向的收購。
國家及深圳地方政府的政策也不謀而合。
9月24日,?證監會發布《關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下稱“并購六條”),旨在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的健康發展。
“并購六條”發布后,深圳地區跟進落地。11月27日,深圳市委金融辦發布《深圳市推動并購重組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2025-2027)(公開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
意見指出,目標到2027年底,推動深圳境內外上市公司質量全面提升、總市值突破15萬億元;推動并購重組市場持續活躍,完成并購重組項目總數量突破100單、交易總價值突破300億元,形成一批優秀并購重組案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助力深圳打造有重要影響力的創新資本形成中心。
在這些政策的助力之下,或許不久的將來,英唐智控下一次并購將到來。該公司公告明確表示,至少1個月內不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不過,當下優秀的資產是稀缺的,優質資產也有獨立IPO的需求,因此能否找到合適的標的,并順利完成并購不確定性較大。
在此次重組預期停牌前,英唐智控股價大幅拉升。
英唐智控股價的啟動先于大盤。公司股價8月中旬便開始拉升,直至停牌前,公司股價累計漲幅超過100%。
中報及三季報可見,在這期間增持英唐智控的自然人不少。自然人甘禮清、向上、彭旭、張躍軍、劉勝剛、余軍等多人在此期間有增持行為。其中,甘禮清二季度增持三季度減持,也或有盈利。
再對比英唐智控停牌前和三季度末的十大流通股東來看,自然人張躍軍、劉勝剛、余軍和邵學廣仍在繼續增持公司股份。
此次并購預期落空,增持的自然人股東們目前已有較高浮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