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投資者布局寬基指數產品又有新工具。今日,華夏、易方達、嘉實、國泰、富國、工銀瑞信、萬家基金這7家公募公司申報的創業板50ETF齊齊獲批。自11月13日上報至獲批,共用時13個工作日。
創業板50指數是從創業板指數的100只樣本股中,結合行業覆蓋情況選取考察期內流動性指標最優的50只股票作為樣本,側重反映戰略新興產業龍頭股表現。成份股涵蓋了科技、醫藥、能源、金融等多個行業,反映了創業板市場的多樣性和成長性。
在今年股市回暖背景下,創業板50指數漲幅居前,截止11月28日,該指數今年以來漲幅已超36%,位居大盤寬基指數漲幅榜首位。
Wind數據顯示,目前市面上跟蹤科創50、創業50、科創創業50(即雙創50)的被動指數型基金共有67只(ETF及聯接基金分開計算),合計規模為2970.97億元。

截止11月28日,67只被動指數型基金規模差距較大,10億元以上的僅有22只。以華夏上證科創50ETF為例,最新資產凈值達到了1011.09億元。
而10億規模表單中,僅有華安、景順長城、鵬華基金旗下的三只創業板50ETF,其中規模最大的華安創業板50ETF規模達到301.92億元。
嘉實基金表示,回溯歷史表現,截至11月28日,過去五年創業板50指數累計上漲57.71%,遠超同期創業板指漲幅29.63%,中長期呈現出更高彈性。Wind數據同時顯示,截至11月28日,創業板50指數估值PE-TTM為30.97倍,處于過去十年18.59%分位點,估值處于相對低位,考慮到核心成分股的高成長性和盈利能力,正展現出較好的配置性價比。
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基金經理單寬之表示,雖然市面上已經有了超300億元的創業板50ETF,但創業板50指數在規模容量方面具有較大的拓展空間。
他分析,一方面,根據公開信息,創業板50指數的總市值大約在4.7萬億元左右,為跟蹤創業板50指數的基金產品規模容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如果按照近期的市場公開數據及5%舉牌比例這一上限對創業板50指數進行基金規模容量測算,單只跟蹤創業板50指數的ETF規模上限可達1300多億元。
富國基金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金澤宇也表示,創業板50指數就是在創業板指數100只樣本股中選取流動性指標最優的50只股票組成,更注重流動性,一定程度上可理解為是投資者參與度更高的標的企業。
“在當前經濟有望企穩回升、投資者情緒有所恢復的背景下,創業板中流動性更優的企業或許有望表現更為出色。”金澤宇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