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36氪出海
憑借強勁有力的經濟發展態勢,中東市場近年來成為了全球的焦點。
為了減少對傳統能源產業的依賴,中東各國正在尋求經濟多元化轉型。從“沙特2030愿景”,到迪拜經濟議程 D33,中東市場對新能源、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先進制造等領域不斷加大投入,也為中國出海企業提供著無限機遇。
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前往中東“掘金”,其中不乏耀眼的頭部大企業。而在聚光燈之外,許多中小企業也正在中東市場落地生根,煥發活力。實際上,中小企業才是組成商業世界的主要部分。據世界銀行,中小企業(SMEs)創造了新興市場大約七成的就業崗位,貢獻了40%的國民收入。
中東國家為迎接更多外資中小企業,已經開始準備“牌桌”。那么,這中間有多少蛋糕是留給中國中小企業的?企業又該如何抓住機會,快速上桌?
在本文中,我們將例舉直播 MCN、輕量手游、留學教育、小商品貿易、海外倉等細分賽道中存在的中小企業機會,希望為關注出海中東的讀者提供一些參考。不過,進入中東市場的門檻并不算低,在此我們也試圖為中小企業主提供一些解決思路。
多元化轉型中的阿拉伯,是文娛“淘金”的理想沃土
在中東經濟轉型過程中,文娛產業作為多元化經濟的關鍵部分,正在快速崛起。
阿聯酋希望將中小企業對非石油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從52%提高到60%,并計劃到2026年在文化創意產業投資60億美元,創造16000個工作崗位。沙特計劃到2030年在娛樂行業投入640億美元,預計該行業將占 GDP 的3%,創造超過10萬個就業機會。
直播 MCN:主播生態還在“草莽階段”
中東人非常健談,重視人情、關系和尊重。直播作為消費與娛樂的精巧結合,廣受中東“土豪”們的喜愛。據 Grand View Research,2023年中東北非地區的直播經濟規模已經接近120億美元,2024年-2030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0.8%,預計203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45億美元。
時間多、消費能力強,是中東尤其海灣地區居民的典型特征,他們對娛樂、消費有著天然渴望,是直播經濟的理想沃土。據 data.ai,2022年中東消費支出排名前三的社交應用都在重押直播,分別是 TikTok、BIGO LIVE、Tango Live。
中國 MCN 機構注冊數量已經接近3萬家,如今的中東,直播平臺有流量、主播越來越多,一些中國背景的 MCN 機構已經開始試著前往中東“淘金”。
Superstar 是一家落地在阿聯酋的主播 SaaS 服務平臺,旗下擁有超過1000名主播,頭部主播一個月打賞超過40萬美金;同樣在阿聯酋落地的 Yala Yala Media,是中東地區首個基于短視頻和直播生態的 MCN 公司,目前已經獨家簽約2000余名網紅;LiveStar 2021年落地中東,將網紅公會設在埃及與摩洛哥,而將商業運營放在沙特與阿聯酋,在中東簽下了400多名主播。
輕量手游:市場飽和度較低,ARPPU 值不可小覷
講到游戲出海,中東市場是經常被提及的區域之一。據 PwC 預測,到2025年底,中東北非地區(MENA)的游戲市場將達到50億美元;2021-2025年,中東和北非地區游戲市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9%。
盡管市場規模目前并不算龐大,但未來增速預計可觀,因為中東具有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游戲付費客單價,且擁有接近1.5億的手游玩家。據 Newzoo 統計,單是沙特游戲用戶的 ARPPU(每付費用戶平均收入)就高達270美元,12%的用戶會在手游中進行重度消費。
街機、模擬經營、休閑類等輕量游戲具有不錯的增長潛力,也是中國廠商擅長的賽道。Yalla Group 旗下的 Yalla Ludo 是一款操作簡單的“飛行棋”游戲,據點點數據,Yalla Ludo 收入超過2.5億美元,沙特地區貢獻了超55%的內購收入。
阿拉伯玩家也鐘愛 SLG 游戲,《蘇丹的復仇》《戰地風暴》《烈王紛爭》等中國團隊研發的產品在中東市場一直有著不錯的表現。
留學教育:海灣國家批量引進“常春藤”
吸引和培養更多人才,是海灣國家的重任之一。為了打造自己的人才池,海灣國家正在積極引進世界級名校,如阿聯酋引進了伯明翰大學、伍倫貢大學、赫瑞瓦特大學等知名院校,卡塔爾引進了卡內基梅隆大學、康奈爾大學、巴黎高等商學院、倫敦大學學院等。
不少院校的海灣地區分校可獲得本校畢業證書,且學習、生活成本較歐美本校都低得多,因此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選擇前往海灣地區留學。
這為留學教育機構提供了機會。據統計,2023年全球留學中介市場規模約為1220億元人民幣,未來六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6.9%。在全球留學中介市場中,中東及非洲占有9%的市場份額,也即約110億人民幣。
貿易仍是出海主流,細分市場有更多機會
中國與中東地區的貿易額在過去幾十年中增長迅速,2023年中國與中東地區國家進出口總金額達到了4774.4億美元。
隨著中東地區部分國家(如阿聯酋)向外資企業提供更多貿易優惠政策——貨物轉口零關稅、無企業所得稅、無個人所得稅、100%所有權、無需當地保人、無外匯管制,以及利潤和資本調撥回國不加限制等,能夠預見出口中東的貿易量將穩步上升。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無論是 ToB 或 ToC、跨境電商還是傳統貿易,中東市場都存在著廣袤的機會。
小商品貿易:出口額攀升,阿聯酋成為集散地
中東線下代理體系發達,更有眾多夫妻小店,但這里制造業貧乏。許多代理商、小商店店主會通過線下展會及線上 B2B 平臺,如阿里巴巴國際站、Made-in-China 等尋找中國貨源。
阿聯酋地理位置優越,連接著亞洲、歐洲和非洲市場,為小商品的流通提供了便利。自2004年開業,迪拜龍城商場就成為了中國小商品在中東地區的集散地,帶動了大量民營企業出海貿易,龍城商場所處的中國城,聚集了大約10萬華人,占阿聯酋華人的大約四分之一。
中國小商品在中東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迪拜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的建立也是一個縮影。2022年,義烏對阿聯酋進出口額達到了133.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8.77%。同年6月,迪拜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正式投入運行,主營五金廚衛、電子小家電、新能源等品類。
跨境電商:中國商品需求大,適合商貿企業試水
對于從事 C 端產品銷售,但剛剛起步或想要試水中東北非的中小企業,跨境電商是更為穩妥的渠道。
據 Statista Market Insights,預計2024年中東北非電商市場的收入將達到950.9億美元;未來五年復合年增長率預計為11.34%;每個用戶的平均消費是848.5美元。中東消費者對時尚、電子產品、食品、美妝個護等品類的需求旺盛,中國商品在這些賽道都較有優勢。
中東地區輕工業品,特別是日用品和消費品主要依賴進口。2022年,中國對中東國家出口2289億美元,同比增長16.4%。對中國進口貿易的巨大需求為中國跨境電商企業和賣家進入中東奠定了先發優勢。
中東市場線上消費群體年輕,對外來品接受度高,中國商家有更多發現藍海新品的機會,例如運動衍生品筋膜槍、游戲衍生品電競桌椅等;此外,中東尤其是海灣地區消費力強,如阿聯酋消費者每筆在線支付交易的平均花費能達到122美元,卡塔爾則高達260美元,許多 3C 產品的高端機型在這里廣受歡迎。
物流、海外倉:進入門檻較低,迪拜已建成區域樞紐
跨境貿易往來之下,作為基礎設施的物流及倉儲不可或缺。
中東物流本身就有不低的門檻,盡管極兔、iMile、京東物流等頭部企業解決了一部分需求,但龐大的跨境貿易量仍需要更多物流、倉儲服務商進行貨物周轉。
過去數十年,阿聯酋迪拜已經將自己打造為集合海運、空運、陸運的中東物流樞紐,大型基礎設施完備。在此基礎上,阿聯酋也擁有眾多自由區能夠提供高效、優質的倉儲服務。
但從中國到阿聯酋、再從阿聯酋到中東北非其他地區,這中間難有服務商具備全鏈路的服務能力,作為毛細血管的物流分支和中轉倉庫,還存在著巨大的機會空間。
中東雖好,但門檻不低
雖然中東市場機會廣闊,但海外企業進入中東有一定的門檻。
中東國家對外資企業開展業務有著較高的市場準入規則,比如建立本土企業、招聘本土員工等。基于此,許多平臺為了保障自身的經營合規,也會向生態服務商提出本地化運營的要求。比如,一些頭部電商、社交媒體平臺招募服務商時,只接受在 MENA 地區注冊的公司主體。
大部分出海企業會選擇落地在自由度更高的阿聯酋——注冊在自由區的公司可以在自由區和國際范圍內進行貿易,且無需繳納關稅;可以擁有100%外資所有權,沒有雇傭阿籍員工的要求;自由區公司每年的利潤可以100%匯回本國。
不過,阿聯酋的挑戰在于落地成本:人力成本、工簽費用相對較高,辦公室、倉庫租賃等成本在熱門城市也相對較高。
對于規模較小的企業,早期對中東不熟悉、資源較少,不宜過早投入太多資源。通常,它們會選擇在迪拜附近但成本相對較低的其他酋長國自由區落地,既能降低成本,又能被迪拜優秀的基礎設施覆蓋。
阿治曼自由區(Ajman Free Zone)往往是電商、泛娛樂、小商品貿易等中小企業進入中東市場的首選。作為阿聯酋最古老的自由區之一,阿治曼自由區擁有支持外資100%持股、免稅環境、超過20年土地租賃權等阿聯酋自由區共有的優勢。
此外,阿治曼自由區(Ajman Free Zone)還擁有眾多額外優勢:注冊成本低,最低只需要5555迪拉姆;手續簡便,只需要在線上傳護照、企業名、業務類型等5項信息即可;注冊速度快,1-3個工作日就可以開一家公司;提供阿聯酋價格最低廉的單人簽證辦理套餐,支持自由職業者;針對倉儲需求,提供租金低于其他自由區的優質倉庫;針對在線業務,提供價格低廉、不含簽證的電商從業執照;針對進出口業務,提供低成本的倉庫設施和工業執照,企業可在進出口業務中享受稅收優惠等。